孩子討厭家長哪些行為,排列前三出爐,也許你正在做著

每個學習週期下來,學校基本上都會召開家長會,按照上慣例家長們都是要如數參加的,開家長會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家校之間能相互瞭解,多溝通,共同去幫助孩子們能健康成長,提升成績作為目的。還記得在上一個週期,去參加孩子的家長會,可是和往常開家長會的內容完全不同,這次家長會的內容中足實讓自己感慨很多。家長會上老師重點和家長們介紹了孩子們在學習上的一些情況,另外還發給每位家長一份調查表格,內容就是你心中的家長有什麼不足。老師們表示到,這是一張對孩子們進行針對性的調查,目的就是為了幫助父母客觀去了解孩子心中爸媽是什麼樣子。當自己拿到孩子的這張調查表格之後,發現孩子在上面寫著,心煩媽媽總是在各種事情上催促我,一句話總是重複很多次。就此在自己的腦海中出現了很多生活中的瑣碎事情,這個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在一些事情上做法看上去是平常,但實際上給孩子們造成的影響不可估量。後來一段時間,自己都在反思和孩子相處,以及在教育他們的時候,是不是出現了一些問題,做了一些讓他們反感的行為,究竟都有哪些行為呢,下面的整理就是為了和各位朋友們共勉。

孩子討厭家長哪些行為,排列前三出爐,也許你正在做著

1、 總是催促和反覆嘮叨,雖然說家長們去催促孩子的初衷,是因為要提醒孩子們,趕緊將某件事情給做好,但是家長們在這件事情上如果催促的次數多了,很容易就會變成反覆的嘮叨。孩子們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會慢慢的形成一種免疫能力,明明可以很快的完成,卻總想著變成拖拉。

孩子討厭家長哪些行為,排列前三出爐,也許你正在做著

所以父母們在督促孩子做好某件事情的時候,催是可以的,不過要注意的是催促變得更有效率,像是這種反覆嘮叨的方式,效果只會越來越差。以至於孩子們只要一聽到你的催促,就會心生各種厭煩,反而越不想將某件事情給做好。其實很多時候,他們不是在磨蹭,只不過是孩子自己的生活節奏慢,身為家長正確的方式是包容和理解他們的慢節奏。當家長們在適應並理解了他們的節奏,就不會重複去催促了。但是孩子真的很磨蹭,是有必要催促下的,或者是給他們制定一份生活時間表,讓他們去執行,慢慢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就能改變磨蹭的情況。

孩子討厭家長哪些行為,排列前三出爐,也許你正在做著

2、 不管孩子犯錯是什麼,主張棍棒教育,早就不提倡打孩子了,但是還是有一些家長想著鞏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為了讓孩子們變得更聽話一些,不管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都是先打一頓再說。殊不知這種打孩子的方式,只能暫時去壓制住孩子們,打的次數多了,對孩子造成的壓力就變小了,時間長了,孩子會在這種事情上變得不以為然,變得更難管教。

孩子討厭家長哪些行為,排列前三出爐,也許你正在做著

家長們需要明白的是,打孩子不能幫助孩子去糾正錯誤,反而對家長來講可以在打罵的過程中宣洩一些心情。其實幫助孩子糾正錯誤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合理的懲罰,以及正確的引導。這些不一定使用武力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建議家長們遇到錯誤的時候,先不能著急發火,而是先了解孩子正確的想法,真正站在孩子角度出發,才能更好糾正錯誤。

孩子討厭家長哪些行為,排列前三出爐,也許你正在做著

3、 大吼大叫,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是家長身上的一種通病,不管是作業沒做好,衣服沒穿好,一點點小錯誤,家長們只要看不順眼了,就是對著他們一頓吼。其實,當孩子被你們吼的時候,他能聽到的信息並不是很多,甚至都不知道家長們為了什麼而吼。所以,家長們吼也吼了,之後孩子會犯的錯誤還會繼續。

孩子討厭家長哪些行為,排列前三出爐,也許你正在做著

孩子們因為早期沒有形成一個理性的思維,遇到家長對著自己大吼的識貨,就不能知道理性去處理。如果被吼的次數多了,孩子反而從心底深處開始厭煩,叛逆心理會更重。家長們和孩子在相處之時,最好還是控制控制自己的情緒,畢竟孩子們還在成長,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在他們手中漂亮完成,該做好的都是要做好的,只有足夠的耐心才能幫助他們。當家長們在做讓孩子討厭的事情之時,不如掐一下自己的胳膊,想想看是不是哪裡自己做的不對了,相信大部分家長在經歷了這麼一下之後,今後教育孩子的思路會更清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