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之不易啊,聊聊太宗皇帝!下篇

書接上文,第十一位太祖皇帝

11.宋太宗趙光義。

這個大家也比較熟悉,燭影斧聲之後,趙光義繼承了他哥哥趙匡胤的皇位。雖然趙光義使用了各種手段來證明自己取得皇位名正言順,但還是有許多漏洞無法解釋(比如金匱之盟),而且趙德昭、趙德芳、趙廷美這三個皇位有力爭奪者的離奇死亡更加讓人確信,趙光義是謀害哥哥之後篡奪了皇位。

來之不易啊,聊聊太宗皇帝!下篇


12.元太宗窩闊臺。

窩闊臺是成吉思汗的嫡三子,雖然在成吉思汗死後繼承了蒙古大汗之位,但是在其正式繼位之前,到底由誰來繼承大汗之位還有過一番爭論的。

蒙古政權甚至在改國號為“元”之後,一直沒有制定出穩定、完善的繼承人制度。這就使得皇位繼承上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諸王爭位、兩帝並立,而這些問題進一步導致了元朝皇帝更換頻繁、皇族內部矛盾重重。這些問題都始於成吉思汗汗位繼承人的選擇上。

按照蒙古族的慣例,汗位繼位人必須經過宗親、貴戚和勳臣參加的“庫裡臺大會”推舉和確定;但蒙古族自古以來又有“幼子守家業”的傳統;而且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嫡長子繼承製也有一定的說服力;再加上處於擴張征戰時期,在軍隊中的威望、作戰能力等問題也必須考慮。有這麼多制約因素,讓英明神武的成吉思汗也難以抉擇。無論是按嫡長子繼承還是幼子守家業,或是庫裡臺大會推舉,窩闊臺在汗位繼承權上都不佔絕對優勢,但是,經過成吉思汗反覆考察和左右權衡,終於在西征花剌子模之前確立了窩闊臺作為汗位繼承人,讓他最終成為了元朝的“太宗皇帝。”

來之不易啊,聊聊太宗皇帝!下篇


13.明太宗朱棣。

這個就不用多說,現在大明風華這麼火,這段故事也就不再贅述了。這裡要說的是朱棣廟號的變化。

朱棣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死後的廟號本是明太宗,這個廟號一直使用到了嘉靖17年。因為嘉靖皇帝朱厚熜不是正牌的皇子,只是因為堂哥朱厚照死後沒有兒子、親兄弟,這才讓朱厚熜這個堂弟以藩王的身份入繼大統。但是朱厚熜比較有個性,不願意過繼給大爺朱祐樘當兒子。而且朱厚熜自己當了皇帝還不算完,還要讓自己的親爹朱祐杬也升級為皇帝,牌位也要搬進太廟。但是這樣問題就來了,太廟裡面的牌位是有數量限制的,搬進去一個就要搬出來一個。把誰的牌位搬出來呢?按規矩,誰的輩兒大就搬誰的。但是,朱元璋的肯定不行,因為廟號帶“祖”字的都不能搬出去。那就該搬朱棣的了,也不行啊!他們這個家族能混到現在這個地步都是拜朱棣所賜,要是沒有朱棣,他朱厚熜現在充其量是個郡王,把他老人家的牌位搬出去就太不厚道了。不能搬朱棣的牌位就得找個好理由,只能把朱棣的廟號升格為“祖”!這樣一來,明太宗就變成了明成祖。朱棣的牌位算是保住了,但是他兒子朱高熾牌位就只能被搬出了太廟。反正朱厚熜的這位大胖子天祖脾氣好,不搬他搬誰?

來之不易啊,聊聊太宗皇帝!下篇


14.清太宗皇太極。​

皇太極是後金大汗(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八兒子。努爾哈赤的汗位繼承人原本屬於能征善戰的嫡長子褚英,但是由於褚英脾氣暴躁且不會搞人際關係,所以被剝奪了繼承人身份,而且還被賜死了,這就讓後金汗位的繼承問題出現懸念。

褚英死後,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就成了後金汗位的繼承人​,但是因為代善性格不好,而且和小媽阿巴亥關係比較曖昧,所以被努爾哈赤疏遠,最終也失去了繼承汗位的資格。最主要的,是努爾哈赤在公元1626年死去的時候(死因也是個謎團)並沒有明確地說明將汗位傳位給哪個兒子(據說努爾哈赤有意傳位給14子多爾袞),這就讓皇太極看到了希望。經過後金政權內部各種勢力之間的角逐和皇太極明裡暗裡地努力,他終於被推上了大汗的寶座。由皇太極繼位初期的一些舉措就能看出,他這個大汗當的也有些底氣不足、提心吊膽。不管怎麼說,皇太極最終成為了後金的第二位大汗,並且改國號為大清,成了清太宗。

來之不易啊,聊聊太宗皇帝!下篇


​22位太宗皇帝,有14個是在沒有多大希望(甚至可以說希望渺茫)繼承皇位的情況下最終坐上皇帝寶座的,可見這“太宗皇帝”來的是多麼不容易。不管這14位“太宗”是命運夠好,還是手段夠狠,反正他們都已經隨風而逝,只留下14段或悲或喜的歷史奇談認人評說了

完結嘍,喜歡的朋友關注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