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中醫黑中的“革命家”下篇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無望之下,寫下這篇慷慨赴死的詩,汪精衛的心中無疑裝滿了革命的熱情。

倘若他的生命在這裡就終結了,也許就不會落下遺臭萬年的罵名。也許教科書上還能留下他的故事。

汪精衛原名汪兆銘,字季新,筆名精衛。寓意“精衛填海”。畢業於日本政法大學。

他的政治生涯大概是從銀錠橋上的那次刺殺開始展露鋒芒,又到國民黨副總裁走向巔峰。再到淪為日本走狗而走向沉淪。

在那個時代,他幾乎走到了舊時代權力金字塔的頂峰。

那個時代是個思想大沖撞的時代,舊思想與新思想,舊文化與新文化。

一切的守舊都在他們的批判之中,所謂的去糟粕,不若說是徹底消滅。

甚至有人提出消滅中文的可怕論調。

當然這怪不得他們,畢竟那樣的年代中國處於絕對的弱勢,他們對於本身文化產生了強烈地質疑,甚至是排斥。

消滅中醫的行為和法案的通過,說到底只是汪精衛的政治手段,用來鞏固和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中醫黑中的“革命家”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