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對於抵禦古代匈奴和蒙古人起到了多大作用?

於球球耐摺咧


長城真的無用嗎?

在今天許多人認為長城無用,古代國家舉國之力建造的長城不過只是文物,就連康熙都曾作詩諷刺,原文如下:


萬里經營到海涯,紛紛調發逐浮誇。當時用盡生民力,天下何曾屬爾家。-康熙


但真的如此嗎?


小編通過整理分析得到了的答案,接下來帶大家看看

第一點:軍政意義

如今有很多人噴修長城沒用,最後還是沒擋住少數民族云云。這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人們只記住長城被攻破的次數,卻不知道長城阻攔了多少次遊牧民族的覬覦,許多遊牧民族看到長城便放棄了南下。下面我們來說說長城起到的作用。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他不僅僅是一道城牆,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將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連接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他串聯了中國北面所有防禦重鎮,。

那長城是怎麼起到作用呢?



  • 防禦方面:

阻擋遊牧民族進攻,談到這個問題很多人會問一條綿延幾千公里的空城怎麼抵擋?

戰爭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遊牧民族的糧草是什麼?是牛羊。人可以翻越長城,但他們馬匹牛羊根本過不去,僅僅只是遊牧民族的步兵估計連雜牌軍都打不過。誰多人又會說了拆城牆了不行嗎?不說明長城、秦長城,看看趙長城。

全由石塊建造而成,遊牧民族手中多數只有彎刀,他們怎麼拆?就算他搶到工具拆卸長城,但巡邏的士兵可不是吃素的,估計拆到一半中原大軍圍上來了。所以因為長城遊牧民族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攻克類似嘉峪關這樣的重鎮,只有這些關卡才能讓大規模兵力通過。

到了抗戰時期,長城依然在為抵抗日軍進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抵抗日軍整整兩個月,但最後在蔣介石的妥協政策下被迫放棄陣地。

  • 通訊方面:

長城一定的距離內會有烽火臺,點燃狼煙附近的駐軍便會快速來源,也會及時的傳遞到行政中樞,避免時間延誤,大家熟知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便是最好的例子。

  • 控制軍備:

控制鹽鐵對遊牧民族的輸送,只有弱小的國家才能作為朋友。沒有了鐵他們自然就會缺少刀甲,缺少武器的騎兵只是快速移動的獵物而已。

  • 意識形態:


萬里長城自構築的那天起,就成為中華民族大一統的象徵,2000多年來,任何人都沒有能從認識上割裂萬里長城,因而也就無法割裂中華民族。長城對中國人來說,是意志、勇氣和力量的標誌,象徵著中華民族偉大意志和力量。長城在人們心目中已昇華為勤勞、智慧、百折不撓、眾志成城、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愛國熱情。


第二點:經濟文化

  • 邊帶經濟發展:


自秦漢至明清,長城沿線的許多關口成為農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交易的場所或中心,有的逐漸發展成為長城沿線的重要城鎮。

長城既保證了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又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補充提供了場所和方便,又起著調解兩種經濟,使農、牧業經濟朝著主輔相互配合的方向發展的重要作用。


因此,長城不單純是曾起過將兩種經濟、文化分割開來的作用,還曾擔負著將兩種經濟、文化緊緊繫在一起的重任。

  • 民族融合:


在文化方面,長城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長城的修建和戍守,長城區域的爭戰,反而促使了中國古代漢族和十幾個少數民族進行了廣泛的融合。

  • 文化意義:


在長城出現的2000多年來,以長城為中心,南北文化的交流始終沒有停止過。戰國時期,趙武靈王修建趙長城,號召國人學習“胡服騎射”,進行南北文化交流。諸如敦煌、雲岡石窟、麥積山、萬佛堂石窟壁畫、雕塑;元等,都體現了文化交流的特點,同時也記載著民族歷史上文化的輝煌。

  • 結語


長城不會無用,戰時他是最好的壁壘,太平時他是人們心中祖國的象徵。

長城不僅僅屹立在華夏大地,他還屹立在炎黃子孫心中,講萬萬炎黃子孫的心串在一起!



歷史不冷君


萬里長城現在作為我國聞名於世的歷史古蹟,在古代抵禦少數民族的進攻還是有很大作用的!

首先長城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齊,燕,趙等北方各國為抵禦少數民族騎兵衝擊開始建造長城,長城主要是軍事用途,但各國長城都是一段,一段的!秦統一六國後,在崇山峻嶺之間重新修建了長城,並把各國長城連接起來,這就是長城的由來,但那時候的長城不像今天看到的這樣,秦長城主要用石塊,和夯實的泥土建成!具體可參考山東境內的齊長城遺址!現在大家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長城。主要以青磚建造!

首先長城的作用主要是軍事用途,秦漢時期,外部主要威脅就是匈奴,匈奴冒頓單于統一各部以後,不斷以騎兵南騷擾, 掠奪中原地區。中原地區不產戰馬,騎兵少,對匈奴的進攻很難有效抵抗,匈奴打完就跑!這時候長城的作用完美凸顯出來,長城沒隔幾里有烽火臺,敵人攻擊哪個地區,烽火臺燃烽火可以迅速調集部隊進行防禦。長城上的守軍可以依託城牆對敵人有效射殺!匈奴人的騎兵可以說在長城下吃盡了苦頭!也沒沒找到好的突破長城的辦法,才和大漢王朝講和!

到了明朝時期對手換成了蒙古各部,長城進一步加固,變成了烤磚建造,能夠抵禦風月侵蝕,幾個雄關更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蒙古也是以騎兵為主,長城更成為他們難以逾越的鴻溝,明中後期有了火器的加持更是如虎添翼,長城上可以裝備火炮,守城士兵可以配備火銃,長城防禦力進一步加強,作用最大化,也是長城的巔峰時期,明末對後金的防禦中也是可圈可點的!

蒙古各部只能臣服於明帝國,明朝在長城下開放互市,於少數民族交易馬匹,鐵器,極大的帶動了周圍經濟的發展!但長城也基本阻隔了少數民族與漢民族文化的交流!

長城是中國歷史的瑰寶,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她在歷史的長河中經受刀於火的洗禮,依然雄偉的屹立在那裡!她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脊樑!


謀戰z


嘿嘿好多朋友又給經驗主義矇蔽了眼睛 長城的經濟羈鎖意義大於軍事用途



首先說沒有采用八達嶺長城抑或山海關長城圖片,豆哥有自己的用意稍後解開。一說到長城,很多朋友們願意伴隨歷史書的展開,就是強盛王朝建立之初,利用鼎盛武力驅逐蒙古高原遊牧民族(匈奴和蒙古都是被驅逐至漠北喀爾喀蒙古苦寒之地,中原王朝通過控制住草原豐美的卡爾沁草原,實現向北向西的監視)。而後建設長城,形成有效防禦取得長治久安,但是這裡有矛盾點,就是已經形成驅逐,為啥還要建立防禦?

請注意這裡說向西,就是說的那衛拉特蒙古(也可以說瓦剌),後來那噶爾丹那夥兒的。


順便說的就是,歷史上噶爾丹從他爹那輩就開始,擱漠北沒少整文攻武衛的名堂。大事情沒有,小康子正平定三藩對不起沒有時間八旗很忙。至於說為啥又擱噶爾丹試圖染指漠南蒙古時候急赤白臉主動出擊呢?也簡單,沒有被完整整合的蒙古對於我們很重要。



好撒~既然說王朝強盛,就等於說具備戰略進攻能力,類似蒙古騎兵那樣的軍事形式,其實最有效的就是尋敵主力,與之決戰,即便是付出較大人力物力消耗,因為同比農耕民族的富庶與巨大人口體量,耗幹他一茬人,勝過日後防禦的十萬兵。


另外蒙古各部的內耗是有傳統的,噶爾丹這號貨色的屬於好幾百年才出這麼一個,一茬人20年乘以(幾百年*20),差不多就是龜仙人半生的修行咯。


計算方式純屬好玩,建議修煉過初中數學的同學不要輕易模仿。


神威大將軍大戰駱駝陣 你們看蒙古兵的火槍多,方便攜帶撒~

是吧噶爾丹也是經驗主義錯誤,大炮多的清軍,你去結陣對轟,被對手輕易抓到決戰機會。為啥呢?小康子這人腹黑的很,早就已經收買了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漠西反水,攪得人家進退失據,荷爾蒙上頭:"騎冰連,俺們不要緊的。。。"


以上就是烏蘭不通大戰的故事,看過的時間久了,大體上不會說錯,當然了細節上可能會有疏忽。


好嘛豆哥說的小康子是不修長城的,為啥要拿來做例子,因為秦軍明軍北驅匈奴之後的資料太少了。反而秦與明都是修長城的,要說區別也有,就是你們注意到雙方的火器沒有,小康子有澳門的葡萄牙人,噶爾丹也有幫手,就是已經開始滲透遠東的俄毛,當然在中亞方向漠西也能接觸到那幾個斯坦,所以說噶爾丹不是買不來大炮而是主動放棄使用的。


那麼問題就應該清晰了吧?秦明修長城,因為遊牧民族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就會被羈鎖,被孤立,當然了《狼圖騰》裡描述的那些都是真的,同比內地,遊牧民族的生存環境要兇險上100倍。極大可能,類似最近些年發生的某次暴風雪災害,又沒有內地牧草的援助,可能當年對於一個部落就是災難性的命運。


所以說,說遊牧民族侵略成性的聲音可以閉嘴了,貧窮才是原罪,生存就是原動力。





嘉峪關市的 天下長城第一墩 即使是介紹資料中的介於阻隔黑山峽口的走廊型地帶。


豆哥這些天看青雲文章眼饞,眼睛都快瞎了,我往高了估吧?

50*50*50米 說它有10萬立方的體量,不會說少了吧?



歐耶老本行來咯,東西兩個方向上,俺給他修倆100米*5米的坡道,倆三角等於一個立方體對吧?100*50*5米 也就是三萬來立方吧?


三萬來立方土方,對於當代不是個事兒,對於集結起來的遊牧騎兵也不是個事兒,他們自帶戰馬還不止一匹,一名騎兵半天拖運3立方土石不難吧?


要個叼毛的軋路機?潑水成冰你當人家自個就琢磨不出來。



400毫米降水線就是正解。


以前看過有篇文章說過,說長城就是杜絕遊牧牧民擅自帶領牧群翻越的,有道理不過不全面。

對外是防範牧民,對內也在防範農民,中原農民們對於土地有著天然的親切與渴求。但是看過《狼圖騰》我們就應該明白了,兩種文明形式或者說兩種生存狀態的民眾,生活到一起不對付是常態,強行在不適合耕作的降雨帶開展農業,對於環境來說更是災難。


當然了,中原王朝的精英們雖然有不少善於祈雨的,測繪出來降雨帶分佈圖你也太高看他們的智商了。只能說,通過長期的摸索與妥協,他們依託民眾矛盾較為緩和的地域為基線,結合粗略測繪出來的山川型勝,再加上天才們瞬間的精蟲上腦,於是乎天啊~長城竣工啦~



當然,僅僅是因為難以翻越的原因,造成南北民族的生存阻隔,與其說是與自然巧妙融合,更精確意義上說,一開始就是被精確設計。


因為牧群可以阻隔,但是單個農民類似燕子李三那號貨,他想過去比周淮安容易很多,問題就是除了老婆以外,他可能帶過去的任何生產工具都會被對方認為是“奇技淫巧”。

當然了,李三被人記住是因為太稀缺,所以大宗物資才是大人們一開就精準設計的目標。


大宗物質包括:糧食 鐵器 那邊來的皮毛 駱駝 銀睿姬和小昭妹子。


定期互市才是關鍵點 你想買的我是否願意賣或者賣個什麼價更重要


長城是有隘口的,當然不是為了放飛氣球,是個朝廷裡的大人們徵繳關稅的。當然了,遭遇外交關係緊張或者需要適度拉緊羈鎖的轡頭的時候嘛?301大棒咱們也會整,類似戰疫年份,口罩的漲價與否,就是在考驗大人們的駕馭技巧。


文章的最後,豆哥也承認:說長城幾乎不存在軍事價值那是打耳括子,中原王朝有興盛也有衰退的年月,式微形勢下,依託烽火臺的示警功能,就近糾集防禦力量,抗擊小規模部族衝突或者流民暴動技術上完全成立。

因此,豆哥想說:所謂我說的被經驗主義所矇蔽的,其實吧僅特指那些,想象裡把10萬20萬兵力平均播撒到萬里長城的每一米去,那種把影視劇當歷史的單純的小孩。


歷史畢竟都是已經過去的事情,用良知和理性將其高度還原,是件很享受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