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從此地選入了金鑾殿,“潛龍”之地還出了眾多達官貴胄,下篇

醇親王北府

從“潛龍邸”再到“潛龍邸”


溥儀從此地選入了金鑾殿,“潛龍”之地還出了眾多達官貴胄,下篇


溥儀從此地選入了金鑾殿,“潛龍”之地還出了眾多達官貴胄,下篇


偌大的府邸讓個貝子爺住著,多少有些大材小用。正趕上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繼帝位,成了後來的光緒帝。那醇親王舊府,也就是如今位於鮑家街的醇親王南府就成了“潛龍邸”,奕譞奏請依雍正帝雍和宮故例,將宣內王府以光緒帝潛龍邸而恭繳朝廷。慈禧太后當即奏準,命將宣內太平湖的醇親王府升為宮。醇親王一家便搬到了原成親王府里居住。內廷特意撥銀十萬兩進行修葺。後因工程浩大,又追加六萬兩白銀。整個王府,被修得金碧輝煌。


溥儀從此地選入了金鑾殿,“潛龍”之地還出了眾多達官貴胄,下篇


如此豪華的府邸,醇親王奕譞卻無心享用。整個光緒朝,奕譞都生活在慈禧的淫威之下。常年的壓抑導致奕譞身體羸弱,經常告病不朝,蝸居在這座王府中,直至終老。繼承王位的載灃執掌王府沒有幾年,就又面臨了一個嚴峻的問題——搬家。


原來1908 年,光緒帝駕崩,彌留之際的慈禧將醇親王載灃的長子溥儀選入宮中,繼承大統。有光緒帝的前車之鑑,誰願再將子孫送入虎口?老福晉既是奕譞之妻又是慈禧的妹妹,得到消息,當即昏倒,人事不省。家裡又出了一位皇帝,這座醇親王新府,也就是現在的醇親王北府就又成了一座潛龍邸,必須騰退。朝廷特意在中海以西的集靈囿建新攝政王府邸,供載灃一家居住。但怎奈新府還在籌建,清王朝就倒臺了。載灃一家,便又搬回了醇親王新府。


溥儀從此地選入了金鑾殿,“潛龍”之地還出了眾多達官貴胄,下篇


1912 年,孫中山先生北上時,還特意到醇親王新府,就在如今的寶翰堂與載灃會晤。孫先生對載灃代表清政府和平移交政權,表示了滿意和慰勉。此後民國期間,載灃家族一直生活在府中,1947 年,為避免國民黨強佔王府,載灃與其第四子溥任利用王府空房辦起了競業小學。解放後,載灃將醇親王府全部房產售予國立高級工業學校。以後,醇親王府一直由國家機關部委使用。


宋慶齡故居

鳳巢養鴿寄相思


溥儀從此地選入了金鑾殿,“潛龍”之地還出了眾多達官貴胄,下篇


溥儀從此地選入了金鑾殿,“潛龍”之地還出了眾多達官貴胄,下篇


溥儀從此地選入了金鑾殿,“潛龍”之地還出了眾多達官貴胄,下篇


溥儀從此地選入了金鑾殿,“潛龍”之地還出了眾多達官貴胄,下篇


新中國成立後,醇親王新府的花園裡,迎來了它的又一位重量級主人——宋慶齡。解放前夕,宋慶齡對於國民黨的統治徹底失望,留在了大陸。1949 年8 月,鄧大姐親自帶著毛主席、周總理的親筆信赴上海迎接宋慶齡北上。


剛來到北京時,宋慶齡住在前海西街十八號院,也就是如今郭沫若故居的所在地。這座院子曾是恭親王府的馬廄,後是同仁堂樂家的庫房。周總理覺得住馬廄,好說不好聽。於是於1963 年,將宋慶齡請進了醇親王北府花園,一住便是十八年。“潛龍邸”就這麼著,變成了新時代的“鳳凰巢”。


溥儀從此地選入了金鑾殿,“潛龍”之地還出了眾多達官貴胄,下篇


如今走進宋慶齡故居,在東門甬道上的龍眼葡萄架和園內十株石榴樹,都是宋慶齡栽種的。院中的大客廳是王府裡的戲臺改建的,北面原來“暢襟齋”改成了大餐廳,宋慶齡舉行大型宴會時就在這裡。水塘前是故居的主樓,這是一座建於1962 年的中西合璧二層樓房。一樓是宋慶齡生前的小餐廳和小客廳,一切陳設如舊。


溥儀從此地選入了金鑾殿,“潛龍”之地還出了眾多達官貴胄,下篇


順著樓梯走上二樓,這裡是宋慶齡的書房和臥室。臥室裡的傢俱十分簡單。進門迎面是一張辦公桌,書桌旁有一臺落地燈,燈罩竟是宋慶齡的阿姨縫製的。臥室西牆上有一幅“安多利恆花”刺繡,也是宋慶齡和阿姨一起DIY的。書房裡還擺放著宋慶齡生前愛看的近三千冊書籍,其中多是外文讀物。主樓後還有一排鴿子房,這是宋慶齡最愛來的地方。一方面是因為鴿子象徵和平,另一方面,鴿子也是孫中山先生喜愛的動物。睹物思人,她以養鴿子的形式懷念著孫先生。


溥儀從此地選入了金鑾殿,“潛龍”之地還出了眾多達官貴胄,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