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前 言

《汀江之聲-悅讀汀州》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朗讀一篇文章《劉少奇在福建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劉少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劉少奇曾在長汀這裡留下許多珍貴的革命足跡,讓我們回憶他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以此緬懷他為福建人民做出的重大貢獻。文章選自:《福建黨史》2018年第12期 作者:中共長汀縣委黨史研究室副調研員 康模生。

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來自微長汀

*“劉少奇在福建長汀的崢嶸歲月(下)

劉少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1934年7月,正當第五次反“圍剿”在王明極“左”錯誤路線領導下,遭受嚴重挫折之際,也正是國民黨東路軍總司令蔣鼎文陳兵10餘個師於松毛嶺下不遠處的朋口地區,確有大軍壓境之勢。就在這關鍵時刻,劉少奇臨危受命前來長汀擔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劉少奇一方面領導蘇區軍民積極響應黨和政府“一切為著前線的勝利”號召,踴躍擴紅支前,千方百計抵禦敵人的進攻,另一方面不失時機地做好退卻前的準備工作。為了破壞敵人的後方運輸線,牽制干擾敵人向蘇區的進攻,劉少奇按照中革軍委的部署,大力支持福建軍區紅八團、紅九團深入敵後,紅八團在永定、龍巖、漳平、南靖、平和等縣邊界建立了大片游擊區;而紅九團則在巖連寧建立了遊擊根據地。這時,國民黨東路軍蔣鼎文命李延年縱隊總指揮率領6個師,配備飛機、大炮,採取“步步為營”、“堡壘戰術”向長汀推進。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為了保衛汀州,保衛瑞金!遲滯敵軍前進步伐,保障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進行戰略大轉移的充分時間,中革軍委調遣中央紅一軍團、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先是夜襲溫坊取得勝利,而後在東線大門松毛嶺展開激戰。當戰局形成對峙狀態的關鍵時刻,劉少奇將1600名經過4個月訓練的新戰士,從濯田送往鍾屋村補充紅九軍團,支援紅九軍團重新投入戰鬥,終於打退了敵軍,奪回了松毛嶺制高點陣地。松毛嶺保衛戰7天7夜浴血鏖戰日子裡,劉少奇還動員組織了成千上萬地方武裝與紅軍一同戰鬥,大批擔架隊、運輸隊、看護隊、洗衣隊和慰勞隊支援前線,還在前線和紅軍一起修工事、挖戰壕、抬傷員、運彈藥、送飯菜、送茶水,全力以赴做到有人出人,有糧出糧,有力出力,有錢出錢,“一切為著前線的勝利!”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當東線戰事進入最緊急關頭,據《劉少奇年譜》上卷中央文獻研究室1996版,第137頁記載:劉少奇最後一次於“9月,主持中共福建省委活動分子會議。在會上作形勢和任務報告。報告針對敵人第五次‘圍剿’的嚴重形勢,部署了今後的工作任務:(一)加強獨立領導,劃分小行政區,長汀除已劃分為長汀、兆徵、汀東縣外,增設汀西縣;上杭分新杭縣和代惲縣。實行幹部地方化,準備被敵人割斷聯繫時能獨立作戰。(二)加強地方武裝,普遍成立獨立團、獨立營和游擊隊,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三)建立秘密的黨組織和工作網,準備轉入地下鬥爭。(四)加緊運糧到汀西,準備堅持游擊戰爭。(五)深入開展肅反工作。”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當時,急於籌措24萬擔糧食供應軍需,劉少奇號召後方機關工作人員每月節約3升米支援前線。劉少奇帶頭吃“包包飯”,就是用一種“飯簞草”,編織成飯包,將米放到飯包裡,放到鍋中水裡煮熟,打開來吃,這是一種既簡易又能限量的用飯方法。在劉少奇帶頭吃“包包飯”帶動下,同志們都改吃“包包飯”,節約了大量糧食,支援松毛嶺前線的紅軍。為了提早做好退卻到長汀四都山區堅持游擊戰爭,劉少奇組建了一支由30多隻木船,80多人、40多條槍的河流游擊隊,其主要任務以濯田水路為中心,將宣成、塗坊、三洲各區的糧食,從水路運輸到濯田,然後運輸隊肩挑到四都。河流游擊隊和運輸隊經過3個多月的奮戰,共搶運了20多萬斤糧食到四都,為後來福建省委、省蘇、省軍區退卻到四都堅持游擊戰,備下了充足的糧食。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與此同時,劉少奇日日夜夜時刻關注東線戰場松毛嶺保衛戰的戰事,他和省蘇副主席吳必先(不久提拔為省蘇主席)經常深入前線鍾屋村做好戰前支前防禦工作。例如溫坊戰鬥大捷後,立即趕到鍾屋村組織召開慶功慰問大會,鼓舞士氣,加強軍民團結,再接再厲,同仇敵愾消滅敵人。據現已90歲高齡鍾宜龍老同志向筆者講述:1934年9月,福建省委書記劉少奇和吳必先曾連續三次到長窠頭村訪問(其實當時長窠頭村亦屬於鍾屋村,直到長汀解放後才劃分開)。這裡羅列的先後時間不一定對,著重的是鍾老講述的一件件事情。第一次,劉少奇在長窠頭村“寶善堂”召開有紅軍指戰員和縣、區、鄉幹部會議,以溫坊戰鬥大捷為例,作了鼓舞人心的講話,並動員福建人民為紅軍提供後勤保障。第二次,劉少奇走訪了10多戶窮苦農民家庭,發現村民生活很苦,吃地瓜渣拌野菜,他們省下糧食支援紅軍。劉少奇與有關鄉蘇幹部一起商量後,將觀壽公祖地南嶺村籌集到的2萬多斤糧食,除了送給中央蘇區戰備糧1萬斤,另外1萬多斤安排給窮苦農民以解斷炊之急。劉少奇的一言一行贏得了民心,結果長窠頭村有34人當了紅軍,全村有100多人參加了紅軍。第三次,劉少奇瞭解了秘密交通站,視察了長窠頭村“軍民醫院”和“地下兵工廠”情況。長窠頭村地下交通站由來已久,羅老說是當年紅二十軍第五縱隊政治委員羅化成幫助建立的,曾為消滅團匪李七孜通風報訊發揮作用;為紅七軍團抗日先遣隊帶過路。劉少奇聽後指示說:要充分利用地下交通站這張‘活地圖’,為紅軍反‘圍剿’作貢獻。關於“軍民醫院”,羅老說,劉書記來視察時看見有50多人正在加工中草藥,準備給紅軍醫療隊作為治刀槍藥,這是當地醫師鍾士明祖傳秘方。少奇同志說醫療隊為軍為民,真像個“軍民醫院”。從此這個“軍民醫院”便傳開了。這次,劉書記還察看了一個能自制手榴彈、地雷的所謂“地下兵工廠”,把一顆“西瓜炸彈”掛在樹上,麻繩一拉馬上爆炸,殺傷力還真不錯。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1934年9月30日,中央紅九軍團從鍾屋村出發轉移到汀州城集結。劉少奇為紅九軍團準備了大批軍用物資,給每個紅軍指戰員發了一套斜紋布棉衣、夾被、鞋子、斗笠等用品,受到紅軍戰士們的讚揚。正在此時,劉少奇接到中共中央指示,中共福建省委書記職務交福建軍區政委萬永誠接任,中央派劉少奇作為中央代表到紅九軍團負責督促軍團實施黨和中革軍委的命令和指示,參與軍團的領導工作。此時,軍團長羅炳輝、政治委員蔡樹藩已前往瑞金中央開會還沒回來。所以,中央代表劉少奇與軍團參謀長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黃火青一起率領紅九軍團從長汀出發長征。這樣,劉少奇就告別了福建人民,他與紅九軍團將士們一道從長汀出發,踏上了舉世矚目的長征路。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劉少奇在福建省委雖然只工作了3個月,卻在紅軍長征前為第五次反“圍剿”做了大量工作和積極貢獻。在福建和長汀人民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作 者:康模生,1937年生,福建長汀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作家協會、福建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任《汀江文藝》主編、長汀縣文學協會理事長。長汀縣委黨史研究室原副研究員。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網編:陳炳林 邱冰花 蘭芸芳 吳棋(實習)編審:吳德榮 監製:鍾彬彬


汀江之聲丨劉少奇在長汀的崢嶸歲月(下篇-對紅軍長征東大門最後一戰“松毛嶺保衛戰”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