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前 言

《汀江之声-悦读汀州》大家好,今天给大家朗读一篇文章《刘少奇在福建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刘少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刘少奇曾在长汀这里留下许多珍贵的革命足迹,让我们回忆他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以此缅怀他为福建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文章选自:《福建党史》2018年第12期 作者:中共长汀县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 康模生。

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来自微长汀

*“刘少奇在福建长汀的峥嵘岁月(下)

刘少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1934年7月,正当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极“左”错误路线领导下,遭受严重挫折之际,也正是国民党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陈兵10余个师于松毛岭下不远处的朋口地区,确有大军压境之势。就在这关键时刻,刘少奇临危受命前来长汀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刘少奇一方面领导苏区军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一切为着前线的胜利”号召,踊跃扩红支前,千方百计抵御敌人的进攻,另一方面不失时机地做好退却前的准备工作。为了破坏敌人的后方运输线,牵制干扰敌人向苏区的进攻,刘少奇按照中革军委的部署,大力支持福建军区红八团、红九团深入敌后,红八团在永定、龙岩、漳平、南靖、平和等县边界建立了大片游击区;而红九团则在岩连宁建立了游击根据地。这时,国民党东路军蒋鼎文命李延年纵队总指挥率领6个师,配备飞机、大炮,采取“步步为营”、“堡垒战术”向长汀推进。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为了保卫汀州,保卫瑞金!迟滞敌军前进步伐,保障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的充分时间,中革军委调遣中央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先是夜袭温坊取得胜利,而后在东线大门松毛岭展开激战。当战局形成对峙状态的关键时刻,刘少奇将1600名经过4个月训练的新战士,从濯田送往钟屋村补充红九军团,支援红九军团重新投入战斗,终于打退了敌军,夺回了松毛岭制高点阵地。松毛岭保卫战7天7夜浴血鏖战日子里,刘少奇还动员组织了成千上万地方武装与红军一同战斗,大批担架队、运输队、看护队、洗衣队和慰劳队支援前线,还在前线和红军一起修工事、挖战壕、抬伤员、运弹药、送饭菜、送茶水,全力以赴做到有人出人,有粮出粮,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一切为着前线的胜利!”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当东线战事进入最紧急关头,据《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研究室1996版,第137页记载:刘少奇最后一次于“9月,主持中共福建省委活动分子会议。在会上作形势和任务报告。报告针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严重形势,部署了今后的工作任务:(一)加强独立领导,划分小行政区,长汀除已划分为长汀、兆征、汀东县外,增设汀西县;上杭分新杭县和代恽县。实行干部地方化,准备被敌人割断联系时能独立作战。(二)加强地方武装,普遍成立独立团、独立营和游击队,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三)建立秘密的党组织和工作网,准备转入地下斗争。(四)加紧运粮到汀西,准备坚持游击战争。(五)深入开展肃反工作。”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当时,急于筹措24万担粮食供应军需,刘少奇号召后方机关工作人员每月节约3升米支援前线。刘少奇带头吃“包包饭”,就是用一种“饭箪草”,编织成饭包,将米放到饭包里,放到锅中水里煮熟,打开来吃,这是一种既简易又能限量的用饭方法。在刘少奇带头吃“包包饭”带动下,同志们都改吃“包包饭”,节约了大量粮食,支援松毛岭前线的红军。为了提早做好退却到长汀四都山区坚持游击战争,刘少奇组建了一支由30多只木船,80多人、40多条枪的河流游击队,其主要任务以濯田水路为中心,将宣成、涂坊、三洲各区的粮食,从水路运输到濯田,然后运输队肩挑到四都。河流游击队和运输队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共抢运了20多万斤粮食到四都,为后来福建省委、省苏、省军区退却到四都坚持游击战,备下了充足的粮食。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与此同时,刘少奇日日夜夜时刻关注东线战场松毛岭保卫战的战事,他和省苏副主席吴必先(不久提拔为省苏主席)经常深入前线钟屋村做好战前支前防御工作。例如温坊战斗大捷后,立即赶到钟屋村组织召开庆功慰问大会,鼓舞士气,加强军民团结,再接再厉,同仇敌忾消灭敌人。据现已90岁高龄钟宜龙老同志向笔者讲述:1934年9月,福建省委书记刘少奇和吴必先曾连续三次到长窠头村访问(其实当时长窠头村亦属于钟屋村,直到长汀解放后才划分开)。这里罗列的先后时间不一定对,着重的是钟老讲述的一件件事情。第一次,刘少奇在长窠头村“宝善堂”召开有红军指战员和县、区、乡干部会议,以温坊战斗大捷为例,作了鼓舞人心的讲话,并动员福建人民为红军提供后勤保障。第二次,刘少奇走访了10多户穷苦农民家庭,发现村民生活很苦,吃地瓜渣拌野菜,他们省下粮食支援红军。刘少奇与有关乡苏干部一起商量后,将观寿公祖地南岭村筹集到的2万多斤粮食,除了送给中央苏区战备粮1万斤,另外1万多斤安排给穷苦农民以解断炊之急。刘少奇的一言一行赢得了民心,结果长窠头村有34人当了红军,全村有100多人参加了红军。第三次,刘少奇了解了秘密交通站,视察了长窠头村“军民医院”和“地下兵工厂”情况。长窠头村地下交通站由来已久,罗老说是当年红二十军第五纵队政治委员罗化成帮助建立的,曾为消灭团匪李七孜通风报讯发挥作用;为红七军团抗日先遣队带过路。刘少奇听后指示说:要充分利用地下交通站这张‘活地图’,为红军反‘围剿’作贡献。关于“军民医院”,罗老说,刘书记来视察时看见有50多人正在加工中草药,准备给红军医疗队作为治刀枪药,这是当地医师钟士明祖传秘方。少奇同志说医疗队为军为民,真像个“军民医院”。从此这个“军民医院”便传开了。这次,刘书记还察看了一个能自制手榴弹、地雷的所谓“地下兵工厂”,把一颗“西瓜炸弹”挂在树上,麻绳一拉马上爆炸,杀伤力还真不错。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1934年9月30日,中央红九军团从钟屋村出发转移到汀州城集结。刘少奇为红九军团准备了大批军用物资,给每个红军指战员发了一套斜纹布棉衣、夹被、鞋子、斗笠等用品,受到红军战士们的赞扬。正在此时,刘少奇接到中共中央指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职务交福建军区政委万永诚接任,中央派刘少奇作为中央代表到红九军团负责督促军团实施党和中革军委的命令和指示,参与军团的领导工作。此时,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已前往瑞金中央开会还没回来。所以,中央代表刘少奇与军团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黄火青一起率领红九军团从长汀出发长征。这样,刘少奇就告别了福建人民,他与红九军团将士们一道从长汀出发,踏上了举世瞩目的长征路。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刘少奇在福建省委虽然只工作了3个月,却在红军长征前为第五次反“围剿”做了大量工作和积极贡献。在福建和长汀人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作 者:康模生,1937年生,福建长汀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汀江文艺》主编、长汀县文学协会理事长。长汀县委党史研究室原副研究员。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网编:陈炳林 邱冰花 兰芸芳 吴棋(实习)编审:吴德荣 监制:钟彬彬


汀江之声丨刘少奇在长汀的峥嵘岁月(下篇-对红军长征东大门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