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宋朝是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國,GDP佔世界的四分之一,雖然後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不可忽視的是,無論是人口數量、民間的富庶、社會經濟繁榮、商品經濟發達、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都遠超盛唐。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三大都出自宋朝。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說過: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清明上河圖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開封,位於豫東平原的中心,又稱汴梁、汴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九帝,是當時著名的文化、經濟、藝術、政治中心,其繁榮程度,後世難以企及,還是中國最早有猶太人定居的城市。

宋代也是中華民族古代經濟文化的鼎盛時期,宋朝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領先的國家。漢朝雖比宋朝長了幾十年,但窮兵黷武,經濟文化的發·展皆受到影響,比起同時期的歐洲羅馬帝國,經濟、文化皆大為遜色。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宋代商業高度發達,今日之生活很多都能在宋代找到源頭或雛形,如商業一條街、連鎖店、24小時營業店等。

夜市便是宋朝開始出現的。

中國曆朝歷代,對晚上出行,都有極大的約束,稱為“宵禁”。比如唐朝,每天晚上衙門的漏刻“晝刻”已盡,就擂響六百下“閉門鼓”;每天早上五更三點後,就擂響四百下“開門鼓”。凡是在“閉門鼓”後、“開門鼓”前在城裡大街上無故行走的,就觸犯“犯夜”罪名,要笞打二十下。如果是為官府送信之類的公事,或是為了婚喪吉凶以及疾病買藥請醫的私事,才可以得到街道巡邏者的同意後行走,但不得出城。

直到宋朝才取消宵禁制度,到了明朝又恢復了宵禁制度。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夜市的開通,極大豐富了宋朝人民的生活。各種五花八門的商品、小吃、酒樓、茶坊徹夜營業。大大提高了政府稅賦。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宋朝這個時期得到了質的飛躍。“一日三餐”便是從宋朝時期開始的。古代由於宵禁制度,早餐吃過後,下午三四點再吃一頓飯就完了。宵禁的取消,夜市的出現,使老百姓在下午吃完飯後可以出去遛彎,逛街,散步。也是在宋朝,老百姓有了吃夜宵的習慣,很正常,逛街逛累了吃點東西嘛,所以人們也開始了一天三頓飯的生活。

宋朝也是中國古代唯一長期不實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商品經濟極度發達,因而大量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農民投入商業手工業中,民間經濟受到刺激,突飛猛進。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創造了空前的財富與繁榮,擺脫了中原王朝農耕為主的命運。其中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國家的財政收入源源不斷。

宋朝政治環境

宋朝的文化與經濟的繁榮離不開政治的清明和自由。宋朝的市民階層比起其他朝代相對享有很大的自由和權力。北宋實行登聞鼓制度,普通如有冤案和不滿可敲登聞鼓來上訴。

曾有這樣一則故事,宋太宗年間,一個市民丟了一頭豬便敲登聞鼓,受案的部門便將此事上報給了太宗,太宗便自掏腰包給這位丟豬的人錢來結案。

這在其他朝代簡直不可想象,民眾丟豬這樣事都可勞動天子,宋太宗卻說:“似此細事悉訴於朕,亦為聽決,大可笑也。然推此心以臨天下,可以無冤民矣。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北宋寬鬆的政治環境和言論自由,直接促進了文化的繁榮和科學的進步,詞便是其中之一,它比詩更有發揮的空間,禁錮更加少,就如同北宋的精神層面。

北宋的諫官制度也可直接反映北宋的政治氛圍,北宋的諫官從國家大事,到同朝官員的品質,甚至皇帝的私生活都會進行品評,出現了不少著名的諫官,最著名的便是包拯。

其中有一則故事講的是宋仁宗時期,貴妃張氏因為出身寒微,在宮中容易受人歧視,便想著給自己的親戚在朝中找個權威一點的官做做,仗著宋仁宗寵愛,看中了“宣徽使”一職,這個職位是首都各衙門的最高領導人,權力極大,一般都是樞密院副使兼任。

這張貴妃常常在宋仁宗身邊吹吹風,可這宋仁宗也是一代明君,聽罷便算了,並沒有做出什麼行動。可耐不住張貴妃天天哭哭啼啼的,搞得宋仁宗很難受,答應張貴妃說試一試。說是做的不好再撤了。於是第二天上朝時頒佈了這項人事任命,包拯在朝上聽了之後極力反對,越說越激動,甚至把唾沫都噴到了宋仁宗臉上。宋仁宗苦笑了幾下,擦了擦臉上的唾沫。只好放棄這個決定。

宋朝有黨爭,是觀點不同,而不是明朝那樣結黨營私。

朝堂之中的爭論,著名的有蘇軾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歐陽修大力支持的范仲淹變法被包拯反對。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早在幾年前,以范仲淹為首的改革派推行的新政中,有一條是在各個地方派駐“按察使”,來監督和反腐地方官員的,相當於紀委書記。各地官員因此怨聲載道,紛紛指責按察使干涉地方執政。

包拯也指出按察使存在素質不高者,某些按察使對地方國都干涉,甚至成了專權。要求皇帝對按察使進行篩查。大力支持改革的歐陽修就指責包拯反對新政,兩人從此結下了樑子。

中間也發生了大大小小兩人爭執的事情,到了兩人晚年時,包拯接到了一個案子,狀告主管錢糧的三司使張方平,說張大人欺壓百姓,以極低的價格強行買下了人家的商鋪。

包拯查實後,發現雖然是因為那人欠張方平錢,張方平才會強行買下商鋪。但也存在欺壓百姓。於是建議皇帝罷免張方平。歐陽修於是馬上向換地推薦了自己的好兄弟宋祁來補缺。

這宋祁也是一個厲害人物,不僅是宋朝時期的大文學家,還是《新唐書》的主編。包拯又上奏,說這宋祁不行,生活太過奢靡,吃個飯都有幾十個美女作陪,這樣的人管錢糧不合適。宋仁宗聽了很鬱悶,對包拯說:那你行你來當這個官。包拯一心為民,非常厚臉皮的答應了。

站在旁邊的歐陽修不高興了,對包拯罵道:兩個財政部長都被你拉下馬了,現在你自己又當了這個官,就算認為你包拯沒有私心,別人會怎麼想?包拯這個暴躁男孩當場就火了,也不顧皇帝站在身邊,對歐陽修罵道:我老包問心無愧,你要是覺得我有問題,你可以來監督我啊!

兩人於是在朝堂上又對罵了起來,唾沫橫飛。宋仁宗說:“別吵了,你倆都是好人,包公也不是為了當這個官才彈劾別人的,歐陽公也是為了不惹天下人非議才發言的!

被後世誤會、積貧積弱的宋朝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為同時代的名臣,無論是蘇軾司馬光和王安石、還是包拯和歐陽修,從來沒有因為私利而詆譭對方,包公雖然年長几歲,但是他對歐陽的才學和政見非常認可。第二年老包突發急症而亡,在死亡之前,歐陽修不僅親自上門探望,而且還上奏讓宋仁宗廣召天下名醫來給包相爺看病。明代名臣相爭,純粹為了公事,並無私心。

開明寬厚的政治氛圍,使官員們敢於抨擊朝政,發表自己的政治主張。致使宋朝湧現出大批中國歷史上敢於直諫的官員,就像之前說的,宋朝有黨爭,只是觀點不同,而不是明朝那樣結黨營私。宋的黨派之爭是民主政治的典範。

經濟的繁榮、政治的開明,促使宋朝成為現代民主社會的雛形。文化軟實力的傳播,使現在的日本,都在模仿當年宋朝時期的精緻生活和料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