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黴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黴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曾國藩像

所以說駱秉章倒黴就倒黴在這裡,他活捉了太平天國的人氣王石達開,被公認為卑鄙無恥也就罷了,還被無情的剝奪了能力。

太平天國研究自民國興起後,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一役也因其悲劇性被世人矚目。其中,薛福成的筆記《書劇寇石達開就禽事》成為研究大渡河之戰最重要的資料。有關石達開大渡河之戰的論文,沒有不把《書巨寇》當作一把解密之匙的。

所以,儘管薛福成是在太平天國天京陷落後的同治四年才進入曾國藩幕府的,但還是有很多人因此認為,如果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水,石達開早就過了大渡河,並兵臨成都城下,活捉駱秉章了。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黴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薛福成像

既然駱秉章與石達開距離如此之遠,大渡河之戰開始後,駱秉章根本無法向相距334公里外的戰場下達及時而有效的軍事命令。大渡河之戰,駱石二人之間的互動幾乎為零。駱秉章是靠著戰場之外的工作抓住石達開的。可以這麼說,駱秉章就像一個勤奮的學生,雖然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考試,卻還是憑藉紮實的基本功取得了好成績。

那麼,駱秉章是怎麼做這些基本功的?我們還是從四川總督的人選開始說。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黴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小人書插圖:石達開大戰寶慶

1859年5~8月,石達開與清軍大戰於湖南寶慶。當時,石達開入川的說法傳遍朝野。於是,湘軍大佬胡林翼便向趁機促使曾國藩入川,併為其奔走四川總督之職。可惜咸豐的意思是:曾國藩去四川可以,四川總督的不給。

眾所周知,曾國藩是千古完人,也是晚清道德楷模,是最不在意官位和名份的,他給兒子曾紀鴻的信中曾經大義凜然地寫道:“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然而,咸豐捨不得總督,曾國藩也就對天府之國失去了興趣。在聖旨接二連三催促他入川,但就是不封官兒的時候,曾國藩買了只烏龜,騎著它慢吞吞向四川走。在這樣的速度下,局勢變化,石達開去了廣西,皖北戰局又危急了,曾國藩如願以償地把四川象甩前女友一樣地給甩了。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黴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左宗棠像

到了1860年7月,石達開在貴州一帶活動,入川的流言又開始氾濫。這次,遠在北京的咸豐早已因樊燮案聽聞了左宗棠的大名,所謂“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是也。咸豐當即向湘系集體下旨,詢問左宗棠能否獨當一面?如果能,那麼馬上去四川督辦軍務。

去四川,對左宗棠來說絕對是一個天大的機遇,也是天大的挑戰。但他考慮再三,還是不敢接受這個任務。

最後,是左宗棠的好友兼親戚胡林翼出面,為他委婉地回絕了咸豐。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黴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胡林翼像

8完曾國藩和左宗棠,咱們再來看駱秉章入川。

駱秉章要面對的是什麼敵人呢?首先,四川本土起義軍李永和藍大順部已經如火如荼。其次,石達開雖然尚未入川,但翼王的厲害,相信所有人都明白的。

這時,駱秉章已經是一個六十八歲的老人,在晚清,以他這個歲數,都能生兩個曾國藩和左宗棠那麼大的兒子。正常人在這個歲數不是應該含飴弄孫的嗎?

比起當年只頂著虛職的曾國藩與左宗棠,駱秉章是卸任了幹得好好的封疆大吏入川的。從這一點,他比曾左的難度更大。如果失敗,則更加晚節不保。

然而,駱秉章還是帶著兩員大將劉嶽昭和黃淳熙,9700人的部隊自長沙開拔了。誰知道途經湖北,偏巧太平軍二次西征,陳玉成的部隊在湖北滿天飛,巡撫胡林翼急得吐血。所以,一看到駱秉章,胡林翼立刻兩眼含淚:“湖北吃緊,駱大人幫兄弟一把啊!”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黴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駱秉章像

無奈,駱秉章只得留下劉嶽昭和一半人馬四千六百人,帶著黃淳熙與五千一百人開赴四川。

駱秉章不是活雷鋒,所以留下的劉嶽昭肯定不如黃淳熙得力。誰知,人算不如天算。黃淳熙入川不久便光速領盒飯退場。

至此,駱秉章只有依靠四川本土力量了。

在咸豐年間,四川兵戰鬥力不強那是有口皆碑。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咸豐從各地調動兵馬圍剿。其中,川軍顯然是最聰明的,他們平時找一塊紅布紮在腰上當腰帶,一旦戰事不利立馬解下來包頭,冒充太平軍腳底抹油。

駱秉章很快便對四川軍政進行了改革,他先是仿照湘軍體制建立了防軍制度,還讓各個州縣每邑就地籌餉,常練五百人,編為一營,以州縣官員充當管帶。本地的土匪,責成當地肅清。

帶來的湘軍大將死的死,走的走,駱秉章大膽啟用了四川本土將領。雖說是無湘不成軍,但四川籍名將唐友耕照樣用的很得手。唐友耕就是大渡河之戰中扼守北岸,使石達開無法飛渡的那個。

駱秉章入川前,李藍起義曾經是那樣聲勢浩大,他們號稱三十萬人,曾經逼近成都70裡。但駱秉章入川不到一年,便平定了。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黴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坊間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駱秉章治湘,全靠左宗棠,但沒有了左宗棠,駱秉章在四川一樣乾的風生水起。

所以,當石達開率領大軍自米糧壩渡過金沙江,來到寧遠府白果灣時,駱秉章的防軍系統開始啟動。州縣地方軍開始圍剿。與此同時,石達開的訊息也千里迢迢送到了成都。駱秉章判斷出石達開將要進軍四川腹地,當即開始了四路佈防,把石達開可能的進軍方向都安置了軍隊。

因此,薛福成強調的“達開初到大渡河邊,北岸實尚無官兵”並不是成敗的關鍵。俗話說歧路亡羊,共有四條道路自寧遠府通往四川腹地。駱秉章不曉得石達開到底走哪條,他不可能把寶全押在大渡河北岸的一個點上。關鍵要看石達開到達大渡河後,清軍能否及時趕來阻擊。

我們知道,清軍比石達開晚了三天。那麼,這石達開能用三天時間完成渡河嗎?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黴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可以假設一下,如果沒有那場洪水,石達開部會怎麼樣?

首先,沒有渡船,清軍早已在此地堅壁清野。過河的船隻或木筏要伐木趕製;其次,紫打地渡口十分狹窄,即使石部有足夠的渡船,渡口也根本無法同時擺下。所以說,石達開2萬人的大軍是無法在三天內全軍渡過大渡河的。而三天後,唐友耕部會來到,在太平軍半渡時發動攻擊。

行文至此,相信讀者也會明白,薛福成所說的“北岸實尚無官兵”,乃是不懂軍事的書生之見了。

當大渡河畔唐友耕一軍半渡劫殺時,石達開便只能渡過鬆林河,直趨瀘定了。72年後,另一支軍隊也是因為無法及時渡河而走的這條路。然而,從松林地到瀘定之路非常艱險,如果敵人在途中設伏,結果十分不妙。

最後,哪怕石達開去瀘定,駱秉章也在這裡安置了胡中和和謝國泰兩支軍隊,正以逸待勞等著他呢!

石達開,是在和一個強大而冷酷的軍事制度相抗衡。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黴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

平心而論,駱秉章工作做得很到位,儘管有大水天祝,但活捉石達開的功勞還是值得大吹特吹的。事實上,駱秉章生前,他曾經與曾國藩齊名,被清廷視為平起平坐的兩大功臣。

然而,駱秉章活的沒有曾國藩長,更重要的是,他不是湖南人。所以駱秉章死後,曾國藩成為湘軍的領銜人物。在湘系筆桿子,如薛福成等人的妙筆生花下,駱秉章漸漸成為一個無能之輩,是躲在左宗棠背後懷抱小妾花天酒地的傀儡。

這時,就需要駱秉章自己發出怒吼:“我不是飯桶!”了。然而,駱秉章的邋遢鬼屬性,把這一切都變成了泡影。

曾國藩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資料蒐集狂。

建國後,曾國藩的後代跑到了臺灣,同去的自然還有曾國藩的許多藏書。然而,曾國藩故居富厚堂裡的字紙太多了,他的後代無法全部搬走。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黴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富厚堂

曾國藩就像一隻田鼠,他是什麼資料都往窩裡拖的。所以,在資料蒐集狂屬性的佛光普照下,曾國藩把自己經辦太平天國之戰前前後後的奏摺、書信都最大化的保留了下來。等到論功行賞,他只要把這些文件拿出來,啥也甭說,就是響噹噹的戰績。

沒有書信集也就罷了,要命的是駱秉章的奏報居然不全。你說,曾國藩一派要黑駱秉章是飯桶,那還不是一黑一個準。倒黴的駱秉章連辯駁的機會都沒有。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黴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晚清年畫,湘軍慶祝太平天國勝利,有趣座次

人家回答的很簡單:每天都寫工作日記。

同學帶著一種高深莫測的微笑告訴我:我每天寫工作日記,是記下自己乾的很多工作,並在適當的時機讓領導知道我幹了很多工作。

兩個人都能幹,一個會吆喝,一個則不會,駱秉章被曾國藩漸漸遮蓋了名氣,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說,同樣是中興名臣,曾國藩還真是比駱秉章更值得我們職場之人學習。

《太平天國文獻》

《石達開自述》

駱秉章:《奏為生擒逆首翼王石達開等並剿滅發逆巨股恭摺由六百里馳奏》

黃彭年:《代劉蓉致駱秉章稟稿》

《光緒越巂廳全志》

都履和:《翼王石達開涐江被困死難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