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夜火燭
姚廣孝是一個精通釋儒道三教的半儒半道之僧,之所以被稱為“妖僧”,只是因為姚廣孝劍走偏鋒,不走尋常路而已。
奇人道衍
姚廣孝(1335-1418),生於元末,幼名天僖,法名道衍,長洲人,本是一個醫學世家子弟,卻年紀輕輕十四歲便剃度出家。為何放著大好的醫學世家公子不做,反而去做了和尚?他的家人給出了答案。
為學有成則事於朝,榮顯父母,不則就學佛,為方外之樂。
從這一句話中就顯示出姚廣孝在一開始便是不循常理之人,他雖在蘇州妙智庵為僧,卻學的是詩書兵法,陰陽術數,同時他雲遊四方,廣交名士,考慮到當時天下風雲變幻,姚廣孝之行為絕對是有的放矢。
元至正二十五年,姚廣孝看到蒙古人統治下的華夏傷痕累累,他寫下了著名的《斥牟文》:“餘行隴上視苗之長豆,有老農泣於旁,餘問其故,曰‘夫蟲牟食苗之根,苗概死矣’。”以蟲牟比做蒙古統治者,形象之極。此文一出,時人評價其:“有當世才,雖匿之,欲有所用之!”
然而元末紛爭十幾年,姚廣孝卻沒有什麼機會,雖因學識才華出眾於洪武八年被召至應天,但並無實際施展才華的機會,於是第二年又回到蘇州過起了“無過客則終日危坐澄想”的生活。
輔佐燕王
儘管數次參與天下政治的機遇錯過,但歷史的詭譎性出其不意的將這個機會送至他的手中。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廣選天下高僧,隨侍諸王,為一代賢后馬氏誦經祈福,道衍被燕王選中,遂到北京慶壽寺做了主持,由於他博學善謀,被朱棣引為心腹,常“出入府中,跡甚密,時時屏人語”。
隨著建文帝的即位和削藩,姚廣孝的千秋功業也隨之拉開大幕。
一、給予朱棣信心,力諫朱棣靖難。隨著建文帝削藩的步步推進,手頭只有數個大將幾百家兵的朱棣顯然是沒有絲毫信心的,以八百之兵對大明百萬雄兵,以北京一隅之地對大明天下之地,勝敗一目瞭然。但在此時的姚廣孝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他以一句“臣知天道,何論民心”力勸朱棣起兵靖難,並以“異日太平天子”的箴言不斷給予朱棣信心。
二、謀劃奪城,發起靖難。姚廣孝不僅僅是嘴皮子上的功夫,讓人感慨的是他“智多近妖”的謀劃。他在燕王府中開闢地下基地打造兵器,上養雞鴨鵝掩蓋其聲,其計謀讓人歎為觀止!建文元年七月,朱棣聽從姚廣孝之言以“清君側之惡”為名發起“奉天靖難”,這個戰場才是姚廣孝真正的成名戰。
三、屢獻奇謀,縱橫椑闔。戰爭初期,建文帝趁朱棣出征大寧之際,派李景隆、平安猛攻大本營北京城,姚廣孝輔佐朱高熾守城,以奇謀吊守軍以城外,與朱棣援軍裡應外合大勝李景隆。之後,朱棣“圍濟南三月而不克”,還是姚廣孝因勢利導,克敵制勝。再後來,雙方到了相持階段,姚廣孝遊走戰場後提出“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的戰略決策,一舉奠定了戰爭的勝利。
四、編撰史書,輔佐朱棣成就永樂盛世。建文四年,靖難成功,改寫大明歷史,朱棣論功行賞,姚廣孝以“首贊密謀,發動機策,論功以為第一”。成為永樂建朝第一功臣,永樂二年被授予太子少師之職,為文臣最高,並復家姓,賜名廣孝。所謂孝者,前忠後順,可以看出姚廣孝在朱棣心目中的地位。永樂九年,姚廣孝受命三修《太祖實錄》,同時還任《永樂大典》的編撰,我們目前見到的《太祖實錄》就是在姚廣孝主持下編撰完成的,這次修史,抹去了建文帝的一切有利痕跡,更是增加了不少有利於朱棣的史實,比如朱元璋死時反覆問的那句“燕王未來”就是他的傑作,還有那句“國有長君,吾欲立燕王”之語,這些都是無稽之談。史書編撰暫且不提,在他的輔佐下,大明帝國一步步走向極盛,這就是後來被稱之為大治之世的“永樂盛世”,這裡姚廣孝功不可沒。
姚廣孝之憾
雖然在靖難之役後姚廣孝成為無數人眼中的神話,其事蹟不斷被文人墨客渲染誇大,君臣二人關係也憑添神秘色彩,但他也有遺憾的地方,那就是方孝孺之死。早在朱棣聽從他的建議準備以奇兵直插京師之時,姚廣孝便提及不能傷害方孝孺。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然而朱棣面對著這名讀書人的激憤,展開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誅十族”的慘烈清洗,之後更是因御史景清之過,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瓜蔓抄”,使天下人經歷了十年之久的大劫,這也是姚廣孝於心難安的事。同時姚廣孝編撰的《太祖實錄》多有編造不實之處,被當世文人稱“頗毀先儒”,甚至衣錦還鄉時,被家人拒之門外,並痛罵之。
永樂十六年,這個半儒半道的僧人,終於與世長辭。在他建功的這些年,輔佐永樂帝奉天靖難,輔佐太子監國理政,營建北京城,勘察大運河,編撰史書等等,功績大如天,事了拂衣去,雖為高官,卻不幹政,一襲黑袍了此殘生,他是妖僧之體,更有賢相之心,功在社稷,功在華夏!
結語:姚廣孝之舉,讓許多人有不理解,他熱衷於朱棣的靖難,但成功後又不要功名利祿,用現在流行的話來看,他簡直就是為了實現人生自我價值而鼓動朱棣靖難的。按照當年明月對此事的理解,姚廣孝是為了造反而造反,這話理解透了就是“一展平生所學”,原因竟如此簡單嗎?最後以顧炎武對他的評價結束此文。
少師之才,不下於文成(王陽明),而不能行其說者,少師當道德一,風俗同之日,而文成在世哀道微,邪說之作之時也!
望風瑟瑟
姚廣孝是歷史上少有的“全才”,就像姜子牙、諸葛亮一樣,智極近妖。
姚廣孝是個高僧,但卻輔佐朱棣上位。
姚廣孝鼓動朱棣“靖難”的時候,已經56歲了。
按理說這樣一個得道高僧,在這個年紀已經不會對塵世俗事,有太多想法。
但是姚廣孝卻這麼熱血,顯然平時念的也不是什麼“正經”經書。
靖難開始後,朱棣一開始並不抱有希望。他沒兵沒將,根本沒法打,就是姚廣孝在後面給朱棣鼓勁。
就這樣,朱棣挺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就在朱棣大軍在淮河和朱允炆對峙之時,姚廣孝大膽的提出繞過濟南,渡淮河直撲揚州。
這一招果然奏效,朱棣一舉拿下南京,做了皇帝。
姚廣孝立了大功,朱棣要賞他,可是姚廣孝什麼都沒要。
他做官不還俗,每天穿一身黑僧衣,晚上住在寺廟中。
他還接替解縉編纂《永樂大典》,解縉有“神童”之稱,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可是解縉四年都沒編成《永樂大典》,姚廣孝上任三年完成。
此外,姚廣孝還一手主持了北京城建設。
相傳北京有孽龍作亂,讓姚廣孝直接鎮壓,永不翻身。
據說,明十三陵也是姚廣孝親自點的穴,確定的位置。
這樣一個天文地理全通的人,豈不是“妖”嗎?
亂寫一通,歡迎評論。
<strong>
老蟲
貌似每一個打天下的皇帝身邊都有一個智謀過人的“軍師”為其出謀劃策。劉邦有張良、蕭何,劉備有諸葛亮,李世民有房謀杜斷,朱元璋也有李善長和劉伯溫。明成祖朱棣能夠通過“靖難之役”從侄兒手中奪取皇位,第一功臣非姚廣孝莫屬。
儒釋道三家影響中國兩千年,姚廣孝平時一副和尚打扮,但他卻並非是個真和尚,世人說他“非僧非道非儒”。
姚廣孝很小時候就開始專研儒家經典,學習聖人之道,家中父母都希望他走科舉之路。14歲的時候,他卻突然出家做了和尚。做了和尚的的姚廣孝也不安分,後來又拝在名道士席應真門下,專研起道家學說。這難道是他想“取百家之長,成他一家之說”?
三教皆通的姚廣孝可謂是學富五車了,被朱棣誅殺了事族的解縉編寫不成的《永樂大典》,他接手過後,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成書。
這個人挺複雜,說他淡泊名利、不愛功名利祿,但他卻偏偏要一直留在朝堂上為朱棣出謀劃策,還要勸朱棣起兵造反。
說他貪戀權位也說不通,朱棣當皇帝后,按說以他的功勞,當個宰相也綽綽有餘。但他啥都不要,繼續在廟裡當他的和尚。每天上朝以後,又繼續去唸他的經。
我覺得這是他的自保之道,姚廣孝另闢蹊徑,既能插手朝堂上的事情,又沒有官職不能造反,不會引起皇帝的猜疑。
正是由於他以一個和尚的身份插手朝堂,引起了很多官員的不滿,久而久之“黑袍妖僧”的綽號就流傳開來了。
歷史小跟班
姚廣孝,生於1335年,江蘇蘇州人。自幼聰穎好學,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十四歲出家為僧,法號道衍,奇怪的是,姚廣孝雖為和尚,卻拜了當時的道士席應真為師,學習陰陽術數之學。後來追隨在燕王朱棣的身邊,鼓動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奪取了建文帝的江山,被後世稱為“黑衣宰相”。
姚廣孝雖然“遁入空門”,但他其實除了研習佛教外,沒一點跟和尚搭邊的地方。真實的姚廣孝是一個三教皆通的大能。論知識的淵博性,我認為他僅次於萬家之祖的飛熊姜子牙。儒、釋、道、法、兵、醫、縱橫可以說諸子百家,姚廣孝無一不通。那這樣一位如此優秀的複合型人才,為什麼在歷史上的存在感不強呢?他又為什麼被後世之人冠以“妖僧”、“黑衣宰相”的稱號呢?
洪武15年,朱元璋一生的摯愛馬皇后去世,姚廣孝機緣巧合地被選拔入京,為馬皇后誦經祈福。也就在這期間,他認識了朱棣。朱棣最初見姚廣孝其貌不揚,並未在意,但姚廣孝一番驚人之語,讓朱棣不得不對他另眼相看。
他對朱棣說:“若用臣,當送白帽於大王。”
高智商的朱棣,一下就明白了“白”和“王”結合意味著什麼,於是他做出了明智之舉,將姚廣孝留在了身邊。姚廣孝就此成為了朱棣的首席謀臣。
靖難之役中,姚廣孝建議朱棣繞過濟南,採取大迂迴大縱深大包圍戰略,直取南京。在實力不如朝廷的情況下,姚廣孝敢使用如此戰略戰術,中國歷史上只有三次。第一次就是蒙元滅宋,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就是解放戰爭。
造反成功後,這位靖難第一功臣姚廣孝一直居住在寺廟,除了官位以外的金銀財寶、宅邸美人都被他退了回去。白天輔佐朱棣,盡人臣之事,晚上修佛養性,行僧侶之職。可以說“靖難之役”後的姚廣孝,是一個低調內斂、毫不張揚的人。
登基後的朱棣即明成祖,他讓道衍蓄髮還俗,道衍拒絕。明成祖又賜他府邸、宮女,姚廣孝仍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廟中,上朝時便穿上朝服,退朝後仍換回僧衣。
此後,明成祖往來於南京、北京之間,並幾次征伐蒙古,姚廣孝都留在南京,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之後,姚廣孝又奉命教導皇長孫朱瞻基,即後來的明宣宗。
朱棣登基以後,姚廣孝建議朱棣遷都北京,並幫其設計建造了今天的紫禁城,這樣看來姚廣孝還是一個建築學專家,真的是無所不通啊。
道衍精通三教,知識淵博,在解縉編書失敗後擔任了《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最高編撰官, 尤其是《永樂大典》,這是遠超《四庫全書》的大作,而《四庫全書》的總編是紀曉嵐,可見道衍學識之淵博。編撰《永樂大典》是道衍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的最大貢獻。
朱棣登基後本想重賞他,這時的姚廣孝卻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經過朱棣的同意,他在皇宮中建了一座小寺廟,過起了御用和尚的生活,直到死的那一天他都穿著袈裟喝僧靴。我們可以看出來,首先姚廣孝他是一個不世出的人才,當和尚是高僧,當幕僚定江山,難能可貴的是又能在最高峰時選擇激流勇退,他實現了自己的人生抱負,造就了一代雄才大略的君主——明成祖。所以我覺得怎麼稱讚他都不為過。
姚廣孝最終於永樂十七年病逝,追贈榮國公,諡號恭靖。皇帝追贈榮國公,諡號恭靖。朱棣親自給他撰寫碑文,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獨秀文苑
明朝歷史上有兩個著名的和尚。一個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從一個皇覺寺的小和尚一步步成為開創一個盛世王朝的皇帝。另一個就是姚廣孝,一個禮佛誦經的高僧改變了大明朝的軌跡,幫助藩王朱棣奪得天下。
如此博學的人,又是能改變歷史走向的人,為何被一些人成為“妖僧”呢?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學識之廣近乎妖
《莊子·內篇》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姚廣孝做到了。
正如前面所說,諸子百家,姚廣孝樣樣精通。
姚廣孝出生於醫學世家,自小接觸醫學,但他並沒有繼承祖業。年輕時,姚廣孝就比較喜歡鑽研陰陽之術。十四歲時,姚廣孝剃度出家。他遊歷四方,不斷學習,接觸三教九流。姚廣孝海納百川,對於各家知識來者不拒,終於成為融匯百家的一代高人。
睿智之巧近乎妖
魯迅曾這樣評價諸葛亮:孔明之智近乎妖。但“近乎妖”的孔明只存在於小說《三國演義》之中,而姚廣孝卻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比諸葛亮要厲害千百倍。
諸葛亮即使是大羅金仙也僅僅是延緩了蜀漢的滅亡,而姚廣孝幫助朱棣以五百親兵造反,完成了曠世無雙的不可能完成的事,開創了永樂盛世。諸葛亮近乎妖,那姚廣孝就是妖了。
姚廣孝和朱棣的結識過程特別能體現其獨到眼光。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結髮妻子馬皇后病逝,朱元璋全國範圍內挑選高僧隨侍諸王,誦經祈福,這其中就包括姚廣孝。
其他人都認為隨侍藩王肯定不如服侍朱元璋朱標等人前途無量,只有姚廣孝主動結識朱棣,“以白帽著王”,“白”加“王”就是“皇”。最終,姚廣孝也真的幫助朱棣榮登九五。
姚廣孝不僅眼光獨到,戰略意識尤為突出。
靖難之役中,朱棣數次南下都無功而返,尤其是在濟南城,吃了大虧。
姚廣孝審時度勢,建議朱棣繞過濟南,採取大迂迴大縱深大包圍戰略,直取南京。在實力不如朝廷的情況下,姚廣孝敢使用如此戰略戰術,中國歷史上只有三次。第一次就是蒙元滅宋,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就是解放戰爭。
文化成就之高近乎妖
中國歷史煌煌五千年,史籍浩如煙海,我們查找史料猶如大海撈針。但歷史上曾經有人將這大海為我們整理成了一條條涓涓細流,這人就是姚廣孝。
朱棣登基之後,也煩惱於史料的凌亂,於是指定解縉主持編撰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曠世之作——《永樂大典》。
解縉文學成就大家應該瞭解,自小就被稱為“神童”,官至內閣首輔,“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就是這樣的大家,編撰《永樂大典》失敗了。
朱棣又指定姚廣孝主持此項工作。姚廣孝從永樂三年(1405年)開始,到永樂五年(1407年)歷時三年完成此項工作。
《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八千多種,彙編了十四世紀之前幾乎所有的中華典籍。《英國大百科全書》稱《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姚廣孝之功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作為對比,我們可以看看被吹噓的上天的《四庫全書》。據統計,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收錄圖書3500餘種,不及《永樂大典》一半。其中改毀圖書3100餘種(另一說法2800餘種),其中流散的《永樂大典》就被清朝毀滅了大部分,只留下區區八百卷。
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鼓動藩王造反是為妖
這個不用多說,這也是姚廣孝被稱為“妖僧”的最主要原因。
明朝正朔本是朱允炆,削藩也是朝廷大計,開始朱棣也是不敢起兵的。在姚廣孝勸說下,朱棣才以五百親兵扯起“靖難”大旗。“靖難”這杆大旗也是姚廣孝提出的。
出家之人不修行,反而造成天大打亂、生靈塗炭,不是妖僧是什麼?
民間傳說能降妖
在民間傳說中,姚廣孝能上天入地,上可通神,下可斬妖。
北京城就是姚廣孝主持設計的。
據傳說,建設北京城的時候,有一條孽龍為害人間。姚廣孝親自出手,鎮壓孽龍於北京東直門橋下。
孽龍問姚廣孝,自己可有出頭之日。姚廣孝說此橋舊了你就可以翻身。但姚廣孝將此橋命名為北新橋,永世不舊。
傳說,明十三陵也是姚廣孝點的穴。
當時朱棣問姚廣孝此龍穴能保多少代子孫,這是變相的問姚廣孝大明朝有多少年氣數。
姚廣孝說:“萬子重孫。”
朱棣高興了,這不就是說大明江山永固嗎?
可後來人們才明白姚廣孝說的什麼意思。萬曆之後,兒子朱常洛做了一個月皇帝,後面就是兩個孫子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朱由檢之後大明完。
萬子不行,重孫,兩個孫子就亡國了。姚廣孝沒說錯。
以上就是人們稱姚廣孝為“妖僧”的原因,主要還是姚廣孝太厲害了,已經不像凡間之人了。
別酒流年
姚廣孝見到朱棣就忽悠他造反,這讓後世很多人不解,難道朱棣真是天命所歸?姚廣孝是神算高人?還是姚廣孝和朱元璋又什麼過節,非要把他選定的繼位人做掉?
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姚廣孝和朱棣聯手造反的經過,然後再分析上面的問題。
姚廣孝少年出家,後被朝廷徵召做了僧官。在朱元璋的馬皇后病逝時,朱元璋命令每個兒子都配備一名僧官,他們的職責是陪著皇子守孝,姚廣孝就這樣結識了朱棣。兩人在每天密切地交流中,互相欣賞不已。喪事結束後,姚廣孝主動對朱棣說:如果我能輔佐你,會給你戴上白帽子。
朱棣是燕王,王上加白就是皇字,這就是明白地告訴朱棣,我要輔佐你當皇帝。朱棣聽了之後馬上找老爹,把姚廣孝要到了身邊,一起回了北平。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登基。年輕的建文帝開始對自己的叔叔們下手,周、代、岷、湘、齊諸王先後都被削平,大部分廢為庶人,其中湘王驚恐之下居然自焚而死。朱棣看到形勢如此危急,便在姚廣孝的策劃下開始造反。姚廣孝不僅為朱棣制定進軍方略,更是在朱棣出征期間留守北平,他是朱棣靖難之役的第一謀臣。
朱棣登上皇位後,對於姚廣孝仍是禮敬有加,不僅讓他總理天下僧道之事、主持修撰《永樂大典》,更封為太子少師,教導太子朱高熾。每次見到姚廣孝,朱棣都稱其為“少師”而不名。姚廣孝面對富貴也表現的和其他人迥然不同,他白天穿朝服參政,晚上換上僧衣在寺院中清修,儼然是一副“富貴如浮雲,我只為蒼生”的高人模樣,所以有了“黑衣宰相”的稱呼。
這樣的姚廣孝讓人感到十分困惑:難道他當年真的看出了天地玄機,認定了朱棣是真命天子,這才出山入世,輔佐朱棣成就帝業?還是他和朱元璋有難言的仇恨,一定要親手推翻他指定的繼承人?
其實這所有的一切,都和兩個人有關係,一個名為席應診,一個名為袁珙。這兩人對於姚廣孝的影響極其深遠,也是他造反的動力來源。
姚廣孝少年出家為僧,他的主要老師卻是一位道士,就是上面所說的這位席應診。席應診道號子陽子,雖然身為道士,卻對儒釋道三家學問都十分精通,道家的真經秘集、離、章丹法、陰陽術數、儒家的《易經》等均瞭然於胸,對於兵略、占卜也觸類旁通。我們從他的學術方向就可以看出來,這位老道博通三教,對帝王之術也有研究。
姚廣孝在這樣的師父教導下,很快也做到了博通三教,更擅長陰陽術數,估計也就是在老師那裡,他獲得了一顆不安分的種子。學了帝王之術,總是要學以致用的。
對姚廣孝產生巨大影響的,還有一個人,就是袁珙。
袁珙和席應診不同,他的學術方向很單純,就是給人算命。據說他早年在海外珞珈山(普陀山附近海域之中的小島)遇到過奇人,傳授了他相面之法,從此後給人相面算命沒有不靈驗的。他在洪武年間遇到了姚廣孝,當時就大吃一驚:哎呀我去,這個和尚好特別哦,長著三角眼,看起來像生病的老虎,一定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狠角色,有些像劉秉忠(佛教信徒、忽必烈的戰略規劃師)啊!
姚廣孝聽到袁珙的評價和鑑定,大喜過望。他正想著施展一身的帝王之術,袁珙還把他比喻成劉秉忠那樣的前輩高人,這不是上天註定他要成功嗎?
可以說是席應診釋放出了姚廣孝心中的魔鬼,袁珙親手把這頭魔鬼養大了!
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朱棣早就有造反的心思,不然也不會聞“皇”字而動心,把姚廣孝拉到自己身邊,結果一個想當皇帝,一個想當帝師,兩人不謀而合手拉手走上了造反之路。這其中雖不乏神奇之處,但歸根結底,朱棣不過是姚廣孝學以致用的試驗品罷了!
李飛叨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姚廣孝,法名道衍,為朱棣上位立下了赫赫功勞。然而姚廣孝卻有一個“黑袍妖僧”的稱號,這是為什麼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解答。
一、三教皆通,才學廣博
一個人要是太聰明瞭,恐怕看上去就像了妖怪了。正如魯迅先生評價《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諸葛多智而近妖”。依我看,姚廣孝一樣是“多智而近妖”。
姚廣孝十四歲出家為僧,學習佛學;後跟隨奇人席應真學習道家陰陽術數之學;之後又因為精通儒學被朱元璋徵召為官。
自古以來,得以精通一門學問的人就可以說是天才了,同時精通這三門學問的人,可以說是天才中的天才了。而且姚廣孝還不僅僅精通這三門學問,他還精通法家、兵家、醫家、縱橫家、雜家等的學問,可以說是三教九流,無所不通,無所不曉了。
另外,在姚廣孝沒有發跡之時,還被人相面說像“劉秉忠”,劉秉忠的諡號是“文正”。“文正”這個諡號可以說是所有讀書人的夢想,歷史上有這個諡號的人不多,但都是讀書人中的典範,如范仲淹、曾國藩等。能被如此評價,可見姚廣孝的才學之廣博。
一個人倘若僅僅是知曉這些學問,我們尚可以說他是一個“兩腳書櫃”,“書呆子”,但是姚廣孝不僅僅是知曉這些學問,而且還能活學活用,因此說他是個“妖人”也不為過了。
二、心術不正,挑撥朱棣
作為一個出家人,講究的是“六根清淨”。可能出家人在亂世還會下山,但是在盛世幾乎都是閉門清修,姚廣孝是個例外。
當時朱元璋已經奠定了大明的版圖,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正在如火如荼地削藩。此時姚廣孝就坐不住了,跑來問朱棣想不想要一頂白帽子。朱棣一聽,王上加白,不就是皇帝了嗎?姚廣孝還幫助朱元璋招募人才,打造武器,訓練部隊。這樣一個“閒不住”的和尚,確實不像是個正經和尚。
還有一件事可以作證姚廣孝的心術不正。一次著名的相士袁珙評價姚廣孝長著三角眼,像病虎一樣,天性熱愛殺戮,是劉秉忠一樣的人物。其實換成普通人的話,聽到這話就該生氣了,我怎麼就熱愛殺戮了??但是姚廣孝的表現卻耐人尋味,他的表現是大喜!這就說明了姚廣孝心中是躁動不安的,想要建功立業的,當和尚不過是他的保護色而已。
因此綜上來看,作為一個本應該六根清淨的和尚,姚廣孝卻在想盡辦法建功立業,可見他作為一個和尚來看是心術不正的。
三、眼光毒辣,經驗老到
諸葛亮的一篇《隆中對》,說盡了未來三十年的發展大勢,可以說是眼光毒辣的大政治家了。姚廣孝同樣也是這樣一個眼光毒辣的人。
當所有人都不看好朱棣的時候,他一如既往地支持朱棣。當朱棣在山東附近死活難以突破,人才凋零,軍隊越打越少的時候,姚廣孝提出了“繞過山東,直取京城”的戰略,至此,一盤死棋下活了。朱棣用了僅僅半年的時間,打下了京城,奪得了王位。
自古以來,有姚廣孝這等老辣眼光的人有幾人?人們多執著於眼前的蠅頭小利而看不見全局,但是姚廣孝卻是一個能通透地看到全局的人。這等眼光、才智,非常人可以匹敵。
四、不慕名利,青燈古佛
既然說是妖人,那麼追求肯定跟普通人不一樣。如果是個普通人的話,在幫助君王立下了不世之功後,一定會當個大宰相,安享晚年,抱擁美女嬌兒,環繞金銀財寶。
但是姚廣孝沒有。
在朱棣登基後,姚廣孝拒絕了府邸、侍女,孤身一人回到了寺廟之中,不愛慕金銀財寶,將其全部分給族人。青燈古佛,帛書幾卷,足矣。
忙忙碌碌半生,打下了天下,就這樣過去了。姚廣孝可能屬於那一種人吧,活著不能平庸,活著就為了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活著就為了轟轟烈烈,青史留名。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黑袍妖僧”乍聽起來,過於枉侮,還是“黑衣宰相”好聽些。實際上史學家們給他冠的名也正是“黑衣宰相”。
姚廣孝這個人啊,很奇特,時至今日也沒人能搞明白他當初為什麼要做和尚。因為既然做了和尚,倘若沒有點修持心是修不下去那諸多佛門戒律的。姚廣孝奇就奇在他雖遁入空門本應慈悲為懷卻一生樂此不疲於征戰殺伐之事。你以為他是像朱元璋當年那樣只是為了混一口飽飯吃而做和尚時,結果別人功成名就之後又反而視功名利祿如糞土,披起袈裟做起了一個戒律精嚴的頭陀常伴青燈古佛,了此一生。
(姚廣孝)
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大殺戮與大修為並存的和尚。兩種水火不容的元素其集於一身,何其荒謬!
因此,倘若你要說他“妖”就妖在這兒,或者你要說他“黑”就在在這兒。
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他的“黑”。
元末明初的時候,姚廣孝還是個小沙彌。有一天著名相士袁珙見到他嚇了一跳,驚呼“你這個小和尚不不得了啊,這是什麼妖孽面相,眼作三角,形若病虎,明明是區區一和尚修的是佛門慈悲心,卻滿臉的殺戮之氣又銳不可當。將來必定是個不得了的大人物啊!”
袁珙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天下首相,以相無遺策著稱。
(袁珙)
姚廣孝聽罷,按照佛門正常邏輯來看一般和尚本應該惶惶不可終日,可是姚廣孝他不,他是表面波瀾不驚,但是晚上睡覺做夢都把自己笑醒了。當時他不過十幾歲出頭便有如此城府,可真是嚇死人啊!
姚廣孝之前本來就很自負。但是他的自負從來不表現出來,總是喜怒不形於色。他一直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與“金鱗豈非池中物”這兩句話。一直堅信自己生來既有智謀無雙之才便必是帶著治國安邦的使命而降世的。聽了袁珙的話後,他的自信讓他更加對此深信不疑,反倒不吃驚而覺得理所當然。
後來慢慢長大,姚廣孝就開始和明朝高層打交道,畢竟樹大好乘涼,不久便成功進入明朝天界寺成為僧官。那時候的僧官就是專門吃皇家俸祿給皇家作一應法事的和尚。其後的兩年時間,他又慢慢地暗中觀察明日之主,終於瞅上了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並且又偷偷讓人畫了朱棣的相讓昔日老朋友袁珙來看。袁珙一看,一個勁地說其帝王氣度幾欲躍然而出瘋狂暗示姚廣孝。
(朱棣)
姚廣孝聽罷便做好了抱朱棣大腿以大展宏圖的準備。
1382年的時候,馬皇后去世,諸王歸喪。這時候的姚廣孝已經在金陵城苦等朱棣兩年了。恰逢朱元璋讓天界寺的所有僧官隨諸王一起歸藩地繼續給馬皇后作法事,一是祈求馬皇后早登極樂門,二是同時希望祈求諸王健康平安。
此時的姚廣孝早就和負責僧官人事安排的右善世宗泐混得門清了,於是在宗泐舉薦下,姚廣孝終於出現在了朱棣面前。朱棣在挑選僧官隨行的時候,從姚廣孝跟前漫步踱過時其壓低了聲音道“王爺?!貧僧願送您一頂白帽子,不知王爺意下如何?”(王加白為皇)
朱棣一聽,大吃一驚,以為哪個瘋和尚瘋人瘋語,卻是又聽到右善世宗泐附耳過來打圓場。在右善世宗泐一番舉薦之後,朱棣對姚廣孝已生招納之心,又見姚閉目養神一副怡然自得神態更以為高深莫測。
兩個人一天無話,但彼此都不急。但晚上,朱棣的寢殿燭火卻徹夜長明。裡面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朱棣,一個恰是姚廣孝。
兩人一經會面便相見恨晚,朱棣感嘆“吾從此亦得孔明之智矣!”
此後,一直到1398年的16年時間,朱棣與姚廣孝二人可謂是如影隨形。隨著相處日深,朱棣越發為姚廣孝的大才所折服。16年來他們夜夜密談,但只做兩件事。一是養鵝,二是屯兵鑄甲。養一大堆的鵝是為了欲蓋彌彰通過鵝的叫聲把府中兵士訓練與鑄造兵器叮叮噹噹的聲音掩蓋過去。
也是這一年開始,朱元璋死了,姚廣孝心裡從此又將一件驚天陰謀提上日程:揮師王都,改朝換代!
最開始,朱棣屯兵打造兵器只是為了自強,姚廣孝沒說過,他朱棣也從來沒有想過要造反。即便後來建文帝上位削藩他也不忍造反,畢竟他與朱標的感情實在太深太深。他做夢沒有想到姚廣孝讓他屯兵造兵器會有別的想法。
要說姚廣孝這人黑就黑在老謀深算,妖就妖在能掐會算。對於朱棣最開始不願意造反,他絲毫不急並且認為這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堅信朱棣之所以不造反只是因為建文帝還沒有觸犯到他的逆鱗。因此,他需要做的事就是將萬事俱備然後順其自然讓建文帝幫他去把剩下的事做了逼反朱棣。當時建文帝身邊有個叫做方孝孺的人,建文帝無論大小事悉以諮之,姚廣孝對他簡直不要太瞭解,他認定方孝孺這種直儒腐儒向建文帝提出削藩是遲早的事兒。
(方孝孺)
自己只需要等他把東風颳過來就好了。
果然,沒多久,建文帝就聽從方孝孺的建議開始削藩對自己的叔叔們動刀子。逼的兇的把一些藩王都逼得全家自殺以維尊嚴。
朱棣誠惶誠恐,姚廣孝建議他劃地自立以自保。美其名曰自保,實際上就是說的好聽點兒的造反。在決定造反那一天,大殿的瓦竟被大雨淋刷得坍塌下來,朱棣以為大不祥,本來就心裡打鼓,這回就更是嚇得夠嗆。姚廣孝愣是跳出來說“這是天降祥瑞啊,王爺您的帝王之氣一如飛龍在天直上九霄,其銳不可當之至都把屋頂都掀翻了。這是上天在昭示王爺,該換金屋頂了。”
姚廣孝就這麼一忽悠,朱棣都覺得好笑,但回頭一看,手下人個個跟打了雞血一樣鬥志昂揚,那眼神就像朱允炆才是那個犯上作亂造反的人似的。於是,朱棣橫下心來便開始與建文帝拉開了靖難之役的序幕。
此後,朱棣帶著兵在外與中央軍角逐的時候,為了進退自如便將姚廣孝留守大本營與朱高熾一起坐守燕京。在此期間,中央軍興兵幾十萬打算來一招釜底抽薪摟了朱棣老窩,姚廣孝愣是憑藉著區區不過幾萬守兵在朱棣回援前擋住了千軍萬馬的進攻。
後來,在北方大勢穩定南北分立的時候,朱棣都做好了與中央分庭抗禮論持久戰的準備,姚廣孝又建議其效仿霍去病輕軍鐵騎大迂迴直攻金陵城奪取執天下柄的權力。
朱棣造反成功後,遷都燕京(北京)。姚廣孝最令人歎為觀止的神操作再次重現:婉拒掉朱棣賞賜所有俸祿爵位,披上袈裟又開始唸經拜佛。你本以為他要明哲保身急流勇退,不料別人只是對功名利祿不感興趣,但是依舊對朱棣忠心耿耿。上午依舊穿上官服上朝奏事,下朝就回寺裡換上袈裟唸經拜佛。
他對權力沒有興趣,視金錢更如糞土,但朝奏每當有所結論時,朱棣總會降下辭色以商量的語氣問“姚卿以為意下如何?”
結果只要是姚廣孝微笑點頭的,馬上實施。只要他不同意的,那麼必定再議,最終均以姚廣孝觀點為準。
時姚廣孝官服為一身玄(黑)色補服,事無大小,朱棣均一以諮之。且其從不恃才傲物以慢色待人。下了朝就回去做和尚。不斂財也不黨爭,不當權官也不越俎代庖。但因此朱棣對他卻更加喜愛得緊。當時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朱棣是把他當國相對待的。
這便是“黑衣宰相”的由來!
魯迅曾說諸葛亮“大智近妖”,後大智近妖一詞專用以形容那些智商逆天如妖孽之人。顯然,姚廣孝佔一位。其次,作為和尚他不以慈悲為懷卻以一己喜怒左右大明走向使明朝內部大開殺戮,亦不可謂不妖。
蓋棺定論姚廣孝其人,我突然想到了“事出反常必有妖”這句話。他智謀之至,城府之深,反常之極,叫一聲“黑袍妖僧”似乎也算是中肯的。
不書
姚廣孝(1335~1418)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出自顯赫的吳興姚氏。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號逃虛子。蘇州人。元末明初的政治人物、詩人,明成祖朱棣自燕王時代起的謀士、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通儒﹑道﹑佛諸家之學,善詩文。始終未曾放棄成就大業的抱負,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開國功臣劉秉忠,欲成開國建業之功。謀劃“靖難之役”幫朱棣從侄子手中奪得大明江山。朱棣即位,複姓,賜名廣孝,授太子少師。廣孝一直不蓄髮,不娶妻,為出家之人,八十五歲病故,葬於北京房山崇各莊,現有墓塔留存。有“政治和尚”,“黑衣宰相”之稱。為“北郭十友”之一。
為什麼說姚廣孝是黑袍妖僧呢,這個也無從考證,只能用現有的材料進行分析,就黑袍兩個字來說,應該是此人經常穿著黑色的衣服見人的原因,久而久之,就給人留下了一個黑袍的印象。也有可能是,書上為了誇大其詞,故意黑化姚廣孝,畢竟黑色是邪惡的代名詞嘛。就妖僧這個字來說,就有很多說法了,姚廣孝是和和尚出身,用僧字來形容他,一點也不過分,最重要的是這個妖字,在古代社會,人們的思想文化都比較封建,科學技術不發達,只要是做出一些有違常理的事情,大家就都認為是神仙妖怪,用神話故事來填補知識的缺乏。這樣從側面可以體現出姚廣孝是一個知識淵博,很厲害的人,所以才會被人們認為是妖僧。世人之所以將他稱之為妖僧,我想根本的原因在於世人看不透他。大多數人總是對自己未知的人和事物,充滿恐懼和排斥。也許恰恰是因為這樣的看不透和排斥使的姚廣孝活出了最真實的自己。
1382年,藉著為病死的馬皇誦經祈福之際,姚廣孝被人舉薦,隨侍燕王朱棣。剛見面姚廣孝就說朱棣頭上有一頂帽子,兩人志趣相投,相談甚歡。此後姚廣孝隨朱棣北上,住持慶壽寺。1398年朱元璋死後,建文帝即位實行削藩,姚廣孝勸朱棣舉兵,朱棣遲疑未決,問道:“民心向彼,奈何?” 姚廣孝卻說:“臣知天道,何論民心。”建文元年七月,燕王舉兵,史稱“靖難之役”而後南京告破,建文帝出逃,朱棣登帝位。這種做法也導致了建文帝的追隨者為了醜化朱棣以及朱棣身邊人而將姚廣孝稱之為妖僧。
另外,在姚廣孝沒有發跡之時,還被人相面說像“劉秉忠”,劉秉忠的諡號是“文正”。“文正”這個諡號可以說是所有讀書人的夢想,歷史上有這個諡號的人不多,但都是讀書人中的典範,如范仲淹、曾國藩等。能被如此評價,可見姚廣孝的才學之廣博。一個人倘若僅僅是知曉這些學問,我們尚可以說他是一個“兩腳書櫃”,“書呆子”,但是姚廣孝不僅僅是知曉這些學問,而且還能活學活用,因此說他是個“妖人”也不為過了。
姚廣孝真正妖的地方就是主持編輯了《永樂大典》,很多人覺得編一套書沒什麼了不起,可是真正參與到其中的工作中去的時候,一切就完全不同了。號稱明朝第一才子的解縉曾經就是《永樂大典》的總編纂官,可惜他失敗了。所以朱棣將所有希望都傾注在姚廣孝身上,姚廣孝只好肩負起了編書的人物,用了三年時間,便將這套書編纂完成。 整部《永樂大典》一共22,877卷,入選有11095冊,大概3.7億字左右,當時你能在市面上看到的中華書籍,基本全部都編纂在內,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壯舉。可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沒有足夠的文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字操控能力,是沒辦法把控編書的過程的。可惜到了清朝這部書流失了不少,實在是非常可惜。不過姚廣孝能夠編纂成這部書,可見他的文學功底到底有多麼深厚。
總結:姚廣孝是佛門弟子,卻也朱棣問鼎天下的第一功臣,姚廣孝本身是朱元璋選拔出來,親自送給朱棣的。沒想到這傢伙居然跟朱棣聯手,把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的江山給拱了。,朱棣建國以後,姚廣孝並沒有接受所有賞賜,只是一邊做和尚,一邊去朝堂做官,所以被稱為黑袍妖僧。姚廣孝文學功底深厚,大才子解縉無法完成的永樂大典,他花了三年時間便編纂完成,堪稱神蹟。
大老二爺
和尚給人的感受是怎樣的?和善仁慈,遠離世事。但是姚廣孝這個明朝著名的和尚,不但喜歡參與政事,還直接的鼓動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為朱棣招兵買馬,並且在戰爭中給朱棣出謀劃策,起到了及其關鍵的作用。
姚廣孝
姚廣孝才十四歲就出家當和尚了,之後朱元璋讓禮部組織這些僧人考試,姚廣孝脫穎而出,在天界寺任職,他是在高僧宗泐引薦下認識了燕王朱棣,之後就跟著朱棣幹了。
那麼為什麼姚廣孝被稱為了黑袍妖僧呢?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當時藩王眾多,已經對朱允炆的地位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朱允炆決定削藩,朱棣見自己的兄弟們都逐漸被削藩,下獄,讓朱棣十分的驚慌,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到自己了。
朱允炆
面對著朱允炆的步步緊逼,朱棣已經有反心,在領地內招兵買馬,擁兵自重,但是始終不能下定決心,因為朱棣起兵謀反,名不正言不順,難得人心。在這個時候,姚廣孝來勸朱棣起兵謀反,他對朱棣說: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就是這句話徹底打消了朱棣的疑慮,起兵造反了,僧人不求天下太平,鼓動朱棣造反,這是他被稱為妖僧的原因之一。
戰爭開始之後,姚廣孝又給朱棣推薦了不少的能人異士,開始幫助朱棣訓練兵馬,在朱棣出兵作戰期間,姚廣孝又留在北平輔佐朱高熾,在朱棣進攻濟南,久攻不下的情況下,姚廣孝又給了朱棣最為關鍵的一個建議,讓朱棣出兵直接進攻京師,朱允炆兵敗失蹤,朱棣登基稱帝。
姚廣孝輔佐朱棣
按理說朱棣當上了皇帝,姚廣孝也算是功成名就了,那麼可以還俗專心輔佐朱棣,但是朱棣在讓姚廣孝還俗時,姚廣孝竟然拒絕了,朱棣賞賜他財物,官邸,他也一概不受,有人可能以為他是怕朱棣像朱元璋一樣,在成就帝業之後就清算功臣,所以低調行事準備隱退,但是姚廣孝卻沒有任何歸隱的意思,又是輔佐朱高熾,又是教育朱瞻基,時不時也充當一下朱棣的謀臣。
姚廣孝可不只是三教皆通,按照朱棣的話來說,他是諸子百家無不貫穿,這是非常高的評價了,但是在他輔佐下,朱棣殺伐過多,他還很鄙視古代的儒學家,本該避世的和尚,卻幹到了宰相,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正是因為這諸多的反常之處,姚廣孝也被稱為了黑袍妖僧。
黑袍妖僧姚廣孝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