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不動的烤鴨、無人問的包子,老字號“失寵”,令人唏噓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美食文化也是如此。中國人愛吃,而為了符合各地區人們的口味,美食的種類繁多,一些富有特色的美食,因歷史悠遠、具有鮮明的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逐漸形成了老字號品牌。

而說到老字號的美食,大家的腦海中,會浮現出很多品牌,而全聚德和狗不理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可現在,這兩個傳統老字號卻越來越難賣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賣不動的烤鴨

來到京城,要吃烤鴨,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全聚德,如今的全聚德已經有155歲了,常言道,越老越吃香,然而,全聚德卻不受待見了。在2019年上半年業績報告中,全聚德實現營收7.58億元,同比下降13.43%,淨利潤0.32億元,同比下降58.51%,可見,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跌。

而淪落到這般田地的全聚德,也曾有過高光時刻,曾經每天有2萬人光顧,如今,業績卻呈現這般“悽慘”,著實令人不解。近些年,全聚德的業績一直處於頹勢,盈利能力回到十年前,在2012年,全聚德業績達到最高峰,而在那之後,就急轉而下了。

從財報上顯示,全聚德從2013年至2017年,業績都維持原狀,到了2018年,淨利潤幾乎腰斬,在此情況之下,全聚德並未解決問題,反而是走出國門,不斷的開設新店,以此來掩蓋尷尬的業績。截至2018年底,全聚德共擁有121家店門,雖說門店的數量在增長,但是職工的數量卻呈現下滑趨勢。不僅如此,全聚德的市值和高峰相比,已經縮水60%。

賣不動的烤鴨、無人問的包子,老字號“失寵”,令人唏噓

從種種跡象來看,全聚德遇到問題了。全聚德因烤鴨興起,1979年,全聚德總店和平門店開業,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餐廳,1993年中國北京全聚德集團成立,2007年全聚德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為"餐飲老字號第一股"和"烤鴨第一股"。

全聚德一路走來,其實還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在上市不久之後,全聚德就因簡化了烤製程序,而引起了外界質疑。另外,全聚德的口碑也在逐漸下降,全聚德因為是老字號,烤鴨的價格也非常高,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價格不親民,高的離譜,讓全聚德飽受詬病。

如今,全聚德被指收費昂貴,同時,食客們對全聚德的嫌棄漸漸顯露,尤其網路上對烤鴨店的測評,許多人更是毫不留情地吐槽"貴又難吃"。作為老字號的全聚德,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

無人問的包子

清咸豐年間,有個叫高貴友的年輕人,來到天津謀生,做了劉家蒸食鋪的夥計,高貴友在店裡負責做包子,隨著手藝漸長,他自立門戶,開了一家名為“德聚號”的包子鋪。高貴友堅持真材實料,同時,用薄的餃子皮,灌入高湯,再加上價格親民,很快就受到大家的歡迎。

高貴友有個“狗子”的小名,他開了包子鋪之後,由於生意太火,狗子忙生意顧不上和客人說話,於是大夥就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狗不理”的名號也是此時產生的。如今,狗不理包子名振全國,逐漸在許多地方開設了分店,作為典型的中華老字號,狗不理包子已成為特色飲食文化的代表,是旅遊必吃的美食。

然而,盛極必反,狗不理包子還是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首先就是價格太高了,一開始,狗不理的價格很親民,而現在,狗不理由於成為了老字號,價格也變得高調了,據悉一籠包子要價50—100元,比起街邊的普通包子要貴上好幾倍甚至十幾倍,想必,能夠吃得起的就是土豪了。

其次,失去了老字號的“本味”,狗不理曾經登陸新三板,而在披露的經營業務中,出現了速凍食品,當傳統的熱包子變成了冰冰的速凍品,可想而知,會引發怎樣的質疑了。狗不理包子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皮薄、汁多、鮮美,而隨著發展,卻將零售品當做主營業務來做,口味差異大。

另外,狗不理不注重服務,卻重點發展電商,狗不理有很大名氣,但是在服務上,卻達不到老字號品牌的標準,同時,入駐電商平臺,這一系列的變化,讓人們感覺狗不理變了,因此,狗不理也變為了“人不理”。近兩年的狗不理包子不復往日喧囂,日常不足50%的上座率,接連的關店,讓狗不理猝不及防“跌下神壇”。雖說,狗不理也在積極的自救,但是卻杯水車薪,並未找到癥結所在,最終,只能維持現狀。

老字號“失寵”的背後

對於全聚德和狗不理陷入窘境,從網友的吐槽聲中,似乎也找到了背後答案,有人說,這些老字號都太作了,不親民,又貴又難吃,還有人說,老字號太依賴前期打下來的基礎,而如今的發展,卻忘記了初心,所以,從紅極一時到無人問津,陷入尷尬境地。

確實如此,老字號,是一種文化的積累,也是時間的孕育,應該被長久的傳承下去,可是,許多的老字號卻未能堅持初心,從根本出發,而是丟失了本質,這是目前很多老字號的經營現狀。老字號身居高位太久已忘了初心,那麼和消費者“離心”也就不遠了。

所幸的是,有一些老字號已經發現了問題,並且積極的改善,而有些老字號卻還在自欺欺人,太依賴於品牌,而不尋求更好的發展,這樣顯然是不正確的。不能適應市場發展,並且一意孤行的的老字號,最終,在時代的浪潮中,將可能丟失了自己,也丟失了消費者。對此,你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