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插上了5G的翅膀,更“智慧”

本報記者 李洋報道

金融插上了5G的翅膀,更“智慧”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近日發佈的《“5G+金融應用發展白皮書(2019年)》認為,5G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安全審慎與合理應用,將極大地促進金融創新,減少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帶來的系統性風險,有望創新金融產品、革新經營模式、改造業務流程、重構行業生態,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捷性、滿意度與安全水平,最終實現鞏固金融系統穩定性、提升金融服務效能。

智慧金融走進生活

《白皮書(2019年)》顯示,5G對於金融領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前臺服務持續優化,可得性、滿意度日益提升,主要體現在金融機構前臺服務體驗的優化、業務產品形態與服務模式的創新,典型代表如網絡感知、產品形態、服務界面感知等。二是中後臺集中化、智能化趨勢明顯,提效率防風險成為焦點。中臺需要增強風險的預警、識別與防治,利用新技術提升決策效率, 快速支撐前臺產品與服務優化,典型內容有風險管理、渠道管理、戰略規劃。

在此前舉行的2019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智慧金融(上海)峰會上,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表示,5G時代智慧金融可能具有的顯著特徵包括,金融服務既無處不在又揮之即去,金融服務的定價更加精細,金融服務的個性化、定製化、智能化更加突出,金融風險的管控更加多維動態和實時等。

當下,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銀行業共識。智慧網點突破傳統銀行分區概念,建立了從網點外到網點內的一整套客戶服務,通過協同、共享打造智慧高效與娛樂互動兼備的客戶服務場所。

今年10月份,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當天,中國農業銀行在烏鎮舉行了以“5G+場景”為主題的智慧網點品牌發佈會。

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崔勇在此次品牌發佈會上表示,5G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是國家戰略制高點,也是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中國農業銀行始終秉持業務辦理“快”、客戶體驗“好”、員工獲得感“高”、業務場景“新”、內部管理“智”,將客戶場景融入金融服務,打造“智慧識別+個性定製+場景融合+遠程互動”新型智慧網點,推動網點建設向運營輕型化、服務智能化、交易場景化、管理智慧化轉型。

5G 時代,VR/AR雲化將不再受到帶寬和時延的限制,數據傳輸、存儲和計算功能可從本地轉移到雲端,將為支付提供更豐富的決策數據輔助和更真實的場景,從而改變現有的支付模式和體驗。同時,與生物識別技術結合,未來的支付形態將催生微表情支付、腦電波支付、虹膜支付、聲紋支付等多種方式,為客戶在消費金融等領域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支付體驗。

位於中國建設銀行北京清華園支行的“5G+智能銀行”,憑藉人臉識別、智能語音,VR和AR等技術的綜合運用,客戶可以迅速辦理銀行業務、諮詢預約、5G-WiFi衝浪、下載分享個性化名片、體驗尋寶記等互動遊戲,享受各個場景下的個性化、專屬化服務。

“5G技術支持金融業務遠程服務,擴大了客戶自助業務範圍,目前‘5G+智能銀行’可以提供300餘種常見快捷金融服務。”中國建設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

監管配套措施待落地

依託5G網絡環境,疊加“大數據+”“智能+”等應用將派生出智慧網點、 遠程虛擬交易、智能風控、普惠金融以及開放銀行。5G給銀行網點帶來深刻變革的同時,相應風險的傳遞也將進入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期。

在近日舉行的2019金融科技產業峰會之“5G在金融領域應用”分論壇上,中國電信戰略與創新研究院高級解決方案經理趙慧傑表示,5G作為一張全新的網絡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金融行業應該在追逐這樣的全新的技術的基礎上,保證技術的安全性。

中興通訊5G行業方案總工程師周科理提出,可以嘗試利用5G網絡切片,保證應用層的安全。“而這需要技術廠商和客戶共同努力解決。”

據悉,5G網絡切片可以通過在同一網絡基礎設施上按照不同的業務場景和業務模型,將資源和功能進行邏輯上的劃分、網絡功能的裁剪定製、網絡資源的管理編排,形成多個獨立的虛擬網絡,按需定製;也可為不同應用場景提供相互隔離的、邏輯獨立的完整網絡,實現資源共享。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保險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江崇光認為,安全性的特殊要求,決定了金融行業在新技術應用方面往往比較保守,監管的政策配套較慢,很多的新業務、新模式推進起來,監管層面的政策往往不能及時配套。

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落地,必然面臨著技術、金融兩個領域的雙重管理。而隨著5G應用條件的不斷成熟,一些新技術應用的新規暫時缺位將影響新技術的落地。《白皮書(2019年)》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內地仍無針對開放銀行的監管政策框架或相關管理方案,其難點在於數據隱私安全。監管上對於智能語音代替人工語言實現合規的要求也未明確表態,對人臉識別的有效性、視頻交互認證目前都持暫不認定態度,要求有多維身份驗證及客戶意願驗證方式。此外,5G+雲計算、區塊鏈等跨區域數據服務,與原有金融機構的核心業務不得外包、數據本地化的監管要求相悖。而且金融科技使銀行呈現去中心化、分佈蜂窩形式,目前採用的自上而下的監管路徑需要迭代適配。

未來藉助5G技術,將開啟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金融服務更加高效、客戶體驗感知升級。大量物品特徵將會數字化並被賦予金融屬性,金融風險監控將更加全面智能、金融信用體系更加精確可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