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呼和浩特人最喜歡的美食之一,名字的由來還有這樣的故事

在呼和浩特旅行的時候發現街上有很多賣一種叫稍麥的小店,外形有點像包子,但又跟包子有明顯差別,包子比較圓滑飽滿,稍麥表面則相對比較皺,頂端是非常蓬鬆的花朵形狀,稍麥是呼和浩特的一種特色美食,也是呼市人最喜愛的美食之一,它有很多不一樣的稱呼,燒麥、肖米、燒賣、稍梅等都是它的名字,呼和浩特的稍麥都是按斤賣,一般一個人買一兩就夠吃了,一兩是八個的分量。

它是呼和浩特人最喜歡的美食之一,名字的由來還有這樣的故事

稍麥的味道非常美味,整體形狀有點像石榴,表面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都廣受大家的歡迎。

傳說稍麥的起源在清朝的綏遠,也就是現在我所在的呼和浩特,明未清初的時候,在呼和浩特舊城大召,有兩兄弟在一間小店以賣包子為生,後來哥哥娶了老婆之後,嫂子要求要分家,包子店歸哥哥兩夫妻,善良的弟弟只能在包子店幫他們打工,平時負責包包子和賣包子,除了三餐可以飽腹之外沒有任何工資和收入,為了可以存錢娶媳婦,平時蒸包子的時候另外做了一種薄皮開口的“包子”自己分開來賣,賣包子的錢要給哥哥,稍賣薄皮包子的錢就自己積攢起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薄皮的“包子”廣受大家的歡迎,於是取名為“捎賣”,後來演成現在的“稍麥”等稱呼。

它是呼和浩特人最喜歡的美食之一,名字的由來還有這樣的故事

稍麥是回族的傳統食品,但南方回民的稍麥與北方回民的做法卻不相同,北方回族的稍麥一般是以牛羊肉為主加入大蔥、蘿蔔等東西為輔,南方的回民一般稱為“燒賣”,裡面的餡料則以糯米為主,以牛羊肉為輔,雖然口味上略有差異,不變的是在當地都是廣受歡迎的美食。

它是呼和浩特人最喜歡的美食之一,名字的由來還有這樣的故事

它是呼和浩特人最喜歡的美食之一,名字的由來還有這樣的故事

現在在全國各地都有很多不同品種的“稍麥”,各種用料和品種也變得非常豐富,如廣州的幹蒸燒賣、安微的鴨油燒賣、蘇州的三鮮燒賣等,各個地方都各具特色,不變的是人們對它的喜愛。

它是呼和浩特人最喜歡的美食之一,名字的由來還有這樣的故事

作者介紹我是揹包客炒飯,男。一個喜歡獨自旅行的揹包客,一個人去過廣東、廣西、江西、湖南、貴州、重慶、四川、雲南、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方。正在環遊中國,平時分享一些旅行攻略和旅行見聞,歡迎關注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