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房子投資思路的另一種啟示

關於房子的投資,我一直非常認同任澤平的投資邏輯: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還有一種說法叫投資一個房產就相當於投資一座城市,本質上實際是一樣的,一座城市如果越來越好、越來越有魅力,必然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個城市,最後從供求關係,也會讓這個城市的房價、租價都水漲船高。

從投資的角度我們選地段、選學區、選未來趨勢等等,但是你是否從理財的角度思考過房產?

我們更多的是關注買的房子是否漲價漲了多少,但是如果沒有注意

關於房子投資思路的另一種啟示

最近學習看到一個論斷————

房產只有在三種狀態下才算資產:

第一種:把房子租出去,租金大於月供。

第二種:房子升值以後,把房子賣掉賺了差價。

第三種:把房子抵押融資投資賺了更多的錢叫資產。

除了這三種,你的房子就是你的負債。

想想確實有道理,我們如果只有一套住房, 它不斷漲價,假如身邊的房子也同樣再漲,即使漲了很多,但是你賣了之後沒地方住啊,然後你還買個類似條件的房子,還要花掉這些錢,最後什麼也沒剩下,如果你要改善住房的條件買個更大的,那麼你的還貸壓力更大了,雖然你生活質量提上來一些,但是生活的壓力卻變大了。

然後如果你買了兩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空著的話,每年要交房屋水電煤氣費、要交物業費、要交取暖費,以後房產稅普及,第二套房還要交房產稅。

所以如果你的房子不能轉化出現金流或者創造更大的價值,其實它應該算負債,如果它沒有在創造價值,反而讓你承擔各種支出各種稅費,那就太不合適了。

至於租金和月供的比較,不但是租金與月供的比較,我甚至認為租金一年的收入與房產買入價的比值應該大於貸款利率還有普通銀行理財利率,也就是房產總價的5%以上是比較理想的。比如200萬的房子,一年租金應該在10萬以上,一些好的地段的商鋪租金一年的收入與房產買入價的比值達到10%以上,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即使不賣,那也會創造10%的永續現金流。

關於房子投資思路的另一種啟示

然後關於二手房的投資論斷也很精準————

二手房之所以會漲價無外乎兩種因素:

第一種:周邊有新樓盤開發,新樓盤的開盤價帶動了周邊的二手房價。

第二種:有市政設施修過來了。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沒什麼潛力了,周邊的樓盤被挖掘的差不多了,市政設施地鐵、公交站啥的該建的也建了,該修的也修了,地段人流趨於穩定成熟的時候,此時也許是賣出的最好時機,後面也確實沒有想象空間,還不如換成現金去尋找更有潛力的投資產品,或者即使投資房產去尋找更有潛力的房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