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工作制,扯到了民眾的哪根神經?


996工作制,扯到了民眾的哪根神經?


最近關於996工作制出現了很多討論,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以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先後對於996工作制的發言,讓這一廣受詬病的制度再次成為全民熱議的焦點。

作為一個自主選擇996工作制度的人,我對此事的看法跟眾多自媒體的一味批判有別,因為我從不認為996制度可以用對錯衡量。

所以千萬不要落入別人為我們設置的對錯的語境中去。

在我看來很多人所犯的錯誤都是把價值觀問題,當成了是非問題。

換句話說,對996工作制度的分歧僅僅代表人們在價值觀上的不同,並不涉及對錯這種大是大非問題,但很多人顯然將兩種問題混為一談。

今天就來詳細聊聊996,以及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件事,或許會有所收穫。

996工作制,扯到了民眾的哪根神經?


為什麼是這個時候成為全民焦點?

996想必很多職場人士都不陌生,具體來說就是早上九點上班,晚上九點下班,一週工作六天。

對於工作制度逐漸完善的當代而言,其實基本上許多企業都實現了965工作制度,即便加班呢,也不會到晚上九點之後。唯有一線二線城市擁有如此高的通勤時間。

就之前的社會發展趨勢而言,996幾乎都是朝著965制度迅速發展,企業內部的福利保障制度也都日趨完善。即便放在當下環境,一個企業只要處於正常的增長期,其工作制度都會向著企事業單位看齊。

這裡有一個重要前提,企業發展正常,外部環境穩定。

而我們反觀京東,甚至整個互聯網行業就會發現,京東陷入了增長危機,整個互聯網行業也進入了調整期,這就意味著大環境的惡劣,以及自身生存環境的惡劣。

那麼當此之時,作為企業管理層而言,就一定會想法設法去激發企業的潛力,如何去激發?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改變工作制度,更重視工作成果,提升工作時長,鼓勵投入更多精力,讓員工以更多精力換取的工作成果,來保障企業的生存能力。

京東就是這樣做的。

實際上很多互聯網企業心照不宣也都有這樣的類似制度,只不過這種制度可以允許其存在,但不能將之強行列為常規制度。

除非迫不得已。

不巧的是,劉強東就處於迫不得已的階段。

如果僅有劉強東,這個話題依然無法成為全民持續熱議的理由,但是互聯網領域的又一個教父級人物——馬雲,也參與了這個話題的討論,並且明確肯定了996的積極意義。

於是炸鍋了。

996工作制,扯到了民眾的哪根神經?


996扯到了民眾的哪根神經?

但凡能夠引發民眾大討論的話題,基本上都跟道德標準有關,996制度也不例外。

網上有個短句流傳甚廣,叫“工作996,生病ICU”。對於996的控訴可以說入木三分,也很能代表職場人員對於996工作制度的深惡痛絕。

而究其根本原因,真的只是996工作制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甚至對身體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

我倒更認為這是一種群體防禦心理的作用:如果我們都默不作聲,996會否遲早降臨到每個人頭上?重要的是,996來了,工資卻並未見長。

而在具體的環境中,情況可能更復雜。

也許是最初創業階段確實每天996,但後來企業發展壯大後變成了965,現在再變回去就會很難接受;也許是工作不能帶來足夠的收入,卻耗費了幾乎全部的精力,得不償失所帶來的憤慨和無奈;也很有可能看到了生活和工作的平衡點,將之視為原則不容侵犯,說白了,工作可以再換,但生活無法更改。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反對的聲音幾乎都來自於職場人員,而不是創業者、企業主等。

996工作制變成了另外一種角色——企業管理者壓榨員工剩餘時間的工具,這種認知上的轉變必然加劇情緒上的對抗。

再加上對於工作認知的改變——很少有職場人員會將工作當成事業去做,所以內心缺乏驅動力,那麼這種心態下,996就會變成一種形式主義。

人們必然會嘲諷這樣的形式主義。

所以說,996工作制引發爭議的最大原因,在於它侵犯到了人們的舒適區,並且還試圖把人們勸離。

996工作制,扯到了民眾的哪根神經?


996工作制的三重標準

如果想要釐清996工作制的根由,就必須先知道三個概念:道德標準、法律標準和現實標準。

古人有個說法叫“情理法”,其實這就是三種標準的一種簡稱,“情”指的就是道德標準,“理”指的就是現實標準,而“法”則是法律標準。

在古人處理事情的思維中,情理法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模式,遇到了一些涉及是非的問題,一般會先從道德標準上進行定性,當道德標準呈現兩極分化時,現實標準基本上也會浮現出來,而最終起作用的是法律標準,它能夠出一個結果來定性。

而對於996工作制度而言,整個社會同樣存在著三種標準。

我們先說道德標準。

這個基本上普通人們都反感加班,尤其是薪水無法同等上漲的時候,996在道德上絕對是一種應該人人聲討的制度。

但隨著社會理性聲音的增加,以及人們對於社會本質的認識的加深,現實標準,或者說更接近事情本質的標準也會出現。這個標準是不帶有感情色彩的客觀現實的反映,法律也無法改變這種標準,因為它顯示的是本質。

996的現實標準是什麼呢?

這個社會整體而言還是多勞多得、多思多得,這是基本規律。

所以996比965普遍的更具有競爭力,更具有生存能力。

尤其是對於中國這個人口眾多、生存壓力巨大、大型城市人才競爭激烈的背景而言,這個現實標準所呈現出來的圖景尤其讓人覺得冷酷而真實。

這個標準不會因為道德譴責或者法律制裁又有所改變,因為事實如此。

如果普遍的多勞者不能多得,那麼這個社會會失去最基本的一個準則——公平。

所以996問題不是應不應該倡導的問題,而是所有成年人裡,都誰真正意識到這個制度所代表的真相,並且明白其殘酷。

劉強東不過是把這個明白人眼裡已經習慣的事情公開化了,包括馬雲也是。

法律標準

而至於法律標準,它的作用在於維護多勞多得這一準則。法律並不禁止加班,它需要做的是當企業對於員工的使用達到一定程度時,它要保護員工的公民權益和經濟權益。因為公民不僅僅是某家企業的員工,它也是服務這個國家的一分子。

法律不鼓勵加班,但不會禁止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它也知道現實標準的存在,它只是作為現實標準的一個底線。

996工作制,扯到了民眾的哪根神經?


996工作制的錯誤,在於它被強行塑造成為一種標準

有很多人都在踐行著996工作制,只不過這是個人層面上的996 ,而非企業層面。兩者的區別在於,個人層面的996中有一部分工作時間是自己可以支配的,而企業層面則全都要歸企業支配。

就像學習一樣,有的人能考及格就好,能順利畢業就好,而有的人追求卓越,非要拿滿分。更有一些人,卷子的分數會束縛他。

一個企業中,普通職員一般就是及格就好,上進的員工要追求發展,就必然會付出努力爭取考高分脫穎而出,他所付出的精力必然也會增加,並且我相信他自己不會有任何的心理上的不滿。

而很多時候,這類有著內心驅動力的員工工作時長都超越了996。

但是996工作制不能成為一種明確標準,因為大部分人的能力和心態(尤其是心態)都不足以支撐他們習慣這種制度,更不要說依靠這種制度成為人上人。

這是一種事實。

事實決定了我們大多數人都很難明白自己的內心和未來的方向,很難獲得內在的驅動力,也就無法走出舒適區,去適應一種高強度的工作制度。

但這種事實不能被強制改變,這就是996工作制犯眾怒,但那些創業者和企業主們卻贊同的根本所在。

996工作制,扯到了民眾的哪根神經?


結語

可能表達的有所遺漏,所以再次強調,我對996工作制是對是錯這一點不予置評,但我確實認可它的積極意義。

如果你明白這三個標準,再來看劉強東、馬雲甚至年前有贊商城總裁白鴉所說的996工作制度,你就會發現他們所宣揚的其實很符合一部分不甘於現狀的奮鬥者的價值觀,只是大部分人,如你如我,都在舒適區裡待了太久,我們很難接受現實標準,更不要說去改變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們只能徒勞地用道德標準甚至法律標準來妄圖改變現實標準。

但是朋友,現實標準就意味著客觀現實。

如果我們還想改變些什麼,那就必然需要付出點什麼代價。

人間更悲慘的不是“天天996,生病ICU”,而是即便生病ICU,卻沒有錢去治。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啊,你可以罵,可以嘲諷,但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現狀,你還是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改善境況。

事實上996早就成為了常態,那些獲得財富和地位比別人多的人,幾乎都比我們這樣的平凡人更努力,甚至包括富二代,他們並不是每天閒的刷刷抖音炫炫富,花天酒地夜夜笙歌。總體而言,社會很公平,996只是代表一種我們不理解的人群的常態。

真的,996沒有對錯,你可以不接受,因為我們無法成為那種拼命工作的人,但我們應該理解並尊重那些選擇996的人,並且應當承認這些人的成功並非僥倖。

996工作制,扯到了民眾的哪根神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