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屢遇阻,礦商後面的IPO之路該怎麼走?

11月14日,正在籌備IPO的嘉楠耘智突然出現在港交所“聆訊後沒有進展”的欄目裡,“失效”的狀態意味著嘉楠耘智衝擊IPO的計劃又要擱淺了。

上市屢遇阻,礦商後面的IPO之路該怎麼走?


據路透社報道,有消息人士指出,港交所和監管機構對其業務模式和前景存在許多疑問,如果嘉楠耘智還想IPO就得調整財務信息,但因為港交所沒有更新上市聽證會,所以今年是沒辦法上市的了。

除此之外,今年6月赴港遞交上市招股書的億邦國際也疑因捲入非法集資案被暫停了上市程序。

三大赴港上市的礦商已折去其二,只剩下龍頭老大比特大陸還在苦苦支撐。

礦商IPO路上的荊棘

11月1日,香港證監會發布了針對虛擬資產的新規,新規將絕大部分虛擬資產投資組合管理活動納入監管範圍內,並規定只要投資組合虛擬資產佔總資產10%或以上的,就須要受到證監會監察。根據招股書顯示,比特大陸2018年持有的加密貨幣資產佔總資產的28%,已然成為重點監察對象。

上市屢遇阻,礦商後面的IPO之路該怎麼走?


除了監管趨嚴之外,礦商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產業結構單一。根據招股書顯示,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的礦機收入分別佔總營收的95%、99.1%和94.6%,加密貨幣市場一旦出現大的波動並波及到挖礦利潤,那麼礦機銷售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可以說,礦商和數字貨幣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但是自第三季度以來,數字貨幣市場的情況並不樂觀,到目前為止,比特幣的市值已經跌破了1000億美元。早前嘉楠耘智計劃募資10億美金,後來下調為4億美金正是因市場影響。

礦商上市的出路在哪裡?

科創板

如果上市條件不夠,通常一些公司會選擇反向IPO,即買下已經上市的殼公司,通過與該公司合作置換股份來完成IPO。這種方法其他行業可以,但數字貨幣行業不行。2016年,嘉楠耘智曾希望通過魯億通借殼登陸深交所,但後因監管機構質疑而折戟。

2017年,嘉楠耘智向新三板遞交申請,但又因多次遭到股轉公司與券商的問詢而夭折。

在把所有能走的路都走了一遍還是沒辦法IPO之後,科創板或許會成為嘉楠耘智在國內上市的唯一出路。

科創板專門針對科技型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對企業的成熟度要求較低、規範性要求較為靈活,掛牌程序也更簡單,礦商如果選擇科創板會更快落地,因為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消息人士透露,最快明年一季度首批企業就有望在科創板掛牌。

科創板對於初創企業來說確實是一條捷徑,但是對於像比特大陸這樣體量的礦商來說,出海或許也是一個選擇。

出海

相比於國內,國外數字貨幣的環境會相對友好一點。目前,已有礦業公司HIVE Blockchain(TSXV:HIVE)在加拿大多倫多風險交易所上市、Marathon Patent Group(NASDAQ:MARA)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Argo Blockchain PLC(LON:ARB)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

相對寬鬆的環境和相對清晰的監管制度都將會成為礦商出海首先考慮的因素。顯然比特大陸早已經看到了這一點,在完成了對瑞士、以色列礦場的佈局後,比特大陸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籌建起礦場。

為了IPO,比特大陸做了兩手準備,進可攻退可守。但從比特大陸最近的一系列動作可以看出,顯然他們更願意利用本土優勢。

轉型

在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裡,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都標榜自己是一家AI芯片設計商。嘉楠耘智稱將把自己的芯片用到自動駕駛、語音交互等領域,比特大陸則表示未來5年將有40%的收入來自AI芯片。但有趣的是,重點扶持的芯片被裝到嚴格監管的礦機上後依然不受待見,礦商終究是礦商。不過,最近這種情況似乎有了一點改變。

為了衝擊港股,在BCH硬分叉的關鍵時刻,比特大陸並沒有理會CSW表現出太多動作,其內部反而在11月7日對董事會進行了重大人事調整。

上市屢遇阻,礦商後面的IPO之路該怎麼走?

變更為監事的吳繼寒不再有企業經營決策權,這意味著比特大陸對於區塊鏈的野心或將煙消雲散。此次人事變動被更多人解讀為是權利鬥爭的結果:吳繼寒希望深耕區塊鏈行業,詹克團則寄望於轉型芯片行業。

對於這次變更比特大陸沒有做出回應,但從其一系列動作來看,為了IPO,比特大陸或許真的在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