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屡遇阻,矿商后面的IPO之路该怎么走?

11月14日,正在筹备IPO的嘉楠耘智突然出现在港交所“聆讯后没有进展”的栏目里,“失效”的状态意味着嘉楠耘智冲击IPO的计划又要搁浅了。

上市屡遇阻,矿商后面的IPO之路该怎么走?


据路透社报道,有消息人士指出,港交所和监管机构对其业务模式和前景存在许多疑问,如果嘉楠耘智还想IPO就得调整财务信息,但因为港交所没有更新上市听证会,所以今年是没办法上市的了。

除此之外,今年6月赴港递交上市招股书的亿邦国际也疑因卷入非法集资案被暂停了上市程序。

三大赴港上市的矿商已折去其二,只剩下龙头老大比特大陆还在苦苦支撑。

矿商IPO路上的荆棘

11月1日,香港证监会发布了针对虚拟资产的新规,新规将绝大部分虚拟资产投资组合管理活动纳入监管范围内,并规定只要投资组合虚拟资产占总资产10%或以上的,就须要受到证监会监察。根据招股书显示,比特大陆2018年持有的加密货币资产占总资产的28%,已然成为重点监察对象。

上市屡遇阻,矿商后面的IPO之路该怎么走?


除了监管趋严之外,矿商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根据招股书显示,比特大陆、嘉楠耘智和亿邦国际的矿机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95%、99.1%和94.6%,加密货币市场一旦出现大的波动并波及到挖矿利润,那么矿机销售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可以说,矿商和数字货币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但是自第三季度以来,数字货币市场的情况并不乐观,到目前为止,比特币的市值已经跌破了1000亿美元。早前嘉楠耘智计划募资10亿美金,后来下调为4亿美金正是因市场影响。

矿商上市的出路在哪里?

科创板

如果上市条件不够,通常一些公司会选择反向IPO,即买下已经上市的壳公司,通过与该公司合作置换股份来完成IPO。这种方法其他行业可以,但数字货币行业不行。2016年,嘉楠耘智曾希望通过鲁亿通借壳登陆深交所,但后因监管机构质疑而折戟。

2017年,嘉楠耘智向新三板递交申请,但又因多次遭到股转公司与券商的问询而夭折。

在把所有能走的路都走了一遍还是没办法IPO之后,科创板或许会成为嘉楠耘智在国内上市的唯一出路。

科创板专门针对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对企业的成熟度要求较低、规范性要求较为灵活,挂牌程序也更简单,矿商如果选择科创板会更快落地,因为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消息人士透露,最快明年一季度首批企业就有望在科创板挂牌。

科创板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确实是一条捷径,但是对于像比特大陆这样体量的矿商来说,出海或许也是一个选择。

出海

相比于国内,国外数字货币的环境会相对友好一点。目前,已有矿业公司HIVE Blockchain(TSXV:HIVE)在加拿大多伦多风险交易所上市、Marathon Patent Group(NASDAQ:MARA)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Argo Blockchain PLC(LON:ARB)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相对宽松的环境和相对清晰的监管制度都将会成为矿商出海首先考虑的因素。显然比特大陆早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在完成了对瑞士、以色列矿场的布局后,比特大陆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筹建起矿场。

为了IPO,比特大陆做了两手准备,进可攻退可守。但从比特大陆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显然他们更愿意利用本土优势。

转型

在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里,比特大陆和嘉楠耘智都标榜自己是一家AI芯片设计商。嘉楠耘智称将把自己的芯片用到自动驾驶、语音交互等领域,比特大陆则表示未来5年将有40%的收入来自AI芯片。但有趣的是,重点扶持的芯片被装到严格监管的矿机上后依然不受待见,矿商终究是矿商。不过,最近这种情况似乎有了一点改变。

为了冲击港股,在BCH硬分叉的关键时刻,比特大陆并没有理会CSW表现出太多动作,其内部反而在11月7日对董事会进行了重大人事调整。

上市屡遇阻,矿商后面的IPO之路该怎么走?

变更为监事的吴继寒不再有企业经营决策权,这意味着比特大陆对于区块链的野心或将烟消云散。此次人事变动被更多人解读为是权利斗争的结果:吴继寒希望深耕区块链行业,詹克团则寄望于转型芯片行业。

对于这次变更比特大陆没有做出回应,但从其一系列动作来看,为了IPO,比特大陆或许真的在转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