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所謂的“失業潮”真的會來麼?

最近,身邊的朋友都在討論一件事:“2019年失業潮”。也許,2018年對於很多企業家或很多人來說,多少有些“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無力感,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中小企業盈利艱難、企業負債壓力增大......

也許,最近某巨型代工工廠計劃要裁掉34萬人、某頭部招聘網站今年4-9月份發佈的招聘廣告數量從285萬驟降到83萬條、某些互聯網巨頭停止社會招聘或縮編等消息刺激了大多人的神經。一時間輿論譁然,一些人甚至猜測是否“寒冬”將至?是否“失業潮”來襲?

2019所謂的“失業潮”真的會來麼?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先來看一組官方數據。近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國民經濟運行情況,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與上月和上年同月均持平。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7%,與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全國主要就業人員群體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4.4%。

那我們再來看看歐盟國家關於失業率的統計:據歐盟統計局10月3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9月份,歐盟28國失業率為6.7%,與8月份持平,較2017年9月(7.5%)下降,仍保持自2000年1月以來失業率最低記錄。比較而言,中國的失業率大概僅相當於歐盟國家失業率的一半左右,即使與近兩年就業形勢大好的美國相比,也並不遜色。

2019所謂的“失業潮”真的會來麼?

從數據上來看,我國的就業狀況並未發生明顯惡化。相反,由於各種積極就業政策的實施,失業率還呈現一定幅度的下降。更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支持企業穩定發展、鼓勵支持就業創業、積極實施培訓、及時開展下崗失業人員幫扶4方面主要措施。具體措施包括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等。

1. 提高自身職業技能

如今社會沒有一技之長的人難以立足於社會,而一個技術精湛的人生存力更強。所以,我們在工作時按部就班是遠遠不夠的,利用業餘的時間學習、研究、提升自己。以達到他人所沒有的特長。“優勝劣汰”適用於任何一個環境,亦沒有任何一個環境是絕對安全的,只有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學習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

2. 具備高瞻遠矚的眼界

生活在社會這樣的一個巨大的環境,動盪變換我們難以預料。社會局勢錯綜複雜,但是,如我們具備了洞察世事、高瞻遠矚的眼光,便能儘快掌控社會局面,及時的找好備胎,以至於不會被危機弄得措手不及。

3. 要懂得未雨綢繆

一定要有存款,未雨綢繆,這是為了避免我們在遇到危機時,手足無措,身無分文。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只有有足夠的存款才能讓您維持正常的生活,有機會度過難關。

4. 學會理財

對於工薪族來說,一旦下崗失業,就會失掉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如果能在這個時候通過理財獲得更多的收入,自然也就不怕失業了。

5. 具備創造性思維,發現商機

時代的發展離不開創造力。社會只有在不斷地創新發展之下,才能得以進步。而人,亦是一樣。一個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總能發現合適的機會,總能找到好的商機,得以重生。

總之,小編認為,只要掌握了以上幾點,“失業潮”並不可怕,可怕的只是被“失業潮”所恐嚇到的情緒。具備良好的心態,胸有成竹地應對“失業潮”,是生存在21世紀的我們必須要學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