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如何進一步開放?

魏建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房寧: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所長

向文波:三一重工總裁兼副董事長

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向松祚: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

賈康:華夏新供給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莫瑞琪:英國經濟學人企業事務部主任

何墨池:中國歐盟商會會長

2019,中國如何進一步開放?

40年成功核心在黨的領導

姚洋:放眼全球,搞“改革開放”的國家非常多,市場不對外開放的國家不到1%。但自二戰以來,僅有11個國家成功從欠發達經濟體躍升為發達經濟體,證明這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市場經濟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因此我們尋找中國過去40年成功的秘訣,一定要在改革開放之外找原因。我認為核心因素是有強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共不是西方意義上的、代表社會中一部分人利益的政黨,而是代表全體國民利益的政黨,這樣才能拋棄黨派之爭,把力量凝聚起來。此外,中國是世界上經濟最分權的國家,這點也很重要。

魏建國:我想關鍵原因有三條。第一,中國的改革開放,尤其開放是“逼”出來,當時是上下一致、同心同德,領導層與老百姓已經感到最需要開放。而其他國家沒有這樣的動力。

第二,有一個明確的路線圖與時間表,到什麼時間該做什麼,分幾個階段,非常清晰、穩定,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有一個堅強的黨來領導。

向松祚:我認為40年偉大成就最重要的經驗是市場活力的釋放,是通過不斷完善對私有產權的保障,激發企業家的創新活力和創造精神。必須充分肯定這一點,我們對未來深化改革需要重點做的事情也就非常清楚了。

向文波:40年前,我的生活環境可用不堪回首來形容,那時家裡兩個房子,一個房子住人,一個房子做飯,做飯的房間一半還用來餵豬、養雞。哪有廁所,在房間外面搭一個遮雨的東西,挖一個坑,搭一塊木板,就解決問題。房子屋頂是茅草,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出門就是泥巴,房子裡面雞鴨屎各種都有。

談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怎麼說都不過分。感覺像是做了一場夢,今天中國發展成就40年前是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回頭看,這40年更多的體現是對外的開放,就是我們打開國門,讓別人進來。並且,我們的改革開放跟世界互補性很強,我們原來乾的活都是西方世界不願意幹、幹不起的事情,鞋子、帽子、高汙染行業,低附加值的環節和產業都轉移到了中國,中國跟世界的互補性更強,更多表現為和諧,而不是衝突。

當下最需實現“三個公平”

莫瑞琪:現在中國面臨著三個大的挑戰:第一是債務;第二是人口老齡化;第三是中美關係收緊。

以往,開放好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今天,開放似乎成為全世界共同面對的挑戰。中國要在下一個40年也獲得成功,中國企業要走出去尋找新的市場,面對不開放的環境怎麼辦?我認為中國可以先一步開放,想辦法真正把一些行業打開,讓國企、民企、外企在一個比較平等的環境下競爭。

魏建國: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提出,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凡是在我國境內註冊的企業,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要打造全球最佳營商環境,必須把實現“三個公平”當做需要發力攻克的目標。

怎麼理解?首先是權利平等。目前,一些領域民企、外企總覺得“進不去”,有些並不涉及國計民生的行業不夠開放。我們經常以高考為例,每個高中畢業生都有權利參加高考,不能因為你來自城市,他來自農村;你富有,他貧窮;你健全,他有殘疾而有所區別。

其次,不僅權利要平等,規則也要平等。比如有的民企進入石油行業必須有5年~10年的資質,有的外企進入電信、金融行業只能控股25%。要創造以規則為準的環境,國企、民企、外企要全國一張卷,答對了就可以進。

單有權利,規則平等夠不夠呢?不夠,還要給機會,讓每個企業,每個人都有實現夢想的機會。

賈康:要善於守拙,才能有所作為。當前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還遠遠不夠,中國現在的進一步發展遇到的是質量怎麼提升的挑戰。前面發言專家提到制約,我想再補充一條:不要認為我們可以一路強勢下去。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後,廉價勞動成本、自然資源開發低成本都在離我們遠去,資本雖雄厚了但找不到投資對象,不給你的實體經濟投資。這時對我們受到的制約怎麼突破?要依靠全要素生產率。

西方特別強調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在中國怎麼發展,進而來支撐高質量發展?關鍵要有制度環境。黨中央、國務院強調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強調尊重科研規律,激勵科研人員創新,顯然是有所指的。到了這個階段,中國的“錢學森之問”還遠不能解決,我們有很多中國製造,但原創性的東西太少。要成為製造業強國,我們碰到一系列矛盾制約,必須要有科技創新能力的綜合提升,認清怎麼能讓科技創新現在受到的制約得到突破。

房寧:我補充一個現象,某地方政府佈置了消防安全任務,下面的部門執行。當地企業要應付幾輪檢查呢?首先消防隊來了,開著消防車在廠區裡轉,這棵樹打著腦袋了,那個礙著車走了,先清理一遍;之後安監部門來了,也要查一遍;再之後“片警”來了,又要查一遍。

魏建國: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央黨校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全黨幹部要注意克服我們的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後的問題。

我一直在思考,現在的幹部到底要具備什麼樣的本領?改革開放40年之後,國家在進步,人民在進步,而我們的幹部最大的恐慌恐怕是本領恐慌,所以在執行層面出現一遍又一遍的重複作業,不做又不行。問題是國家需要嗎?老百姓希望嗎?形勢要求嗎?因此,我們的各級幹部需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

何墨池:從我們中國歐盟商會的角度上來說,我們堅信法治社會是現代市場經濟和公平營商環境的重要基石。但是中國現存的一些法規和標準,仍然屬於過去經濟發展模式所要求的產物,或者是當時借用國外實行的法律法規照搬來用,並沒有完全掌握這些法規制定的核心和原則,以及他們到底要被用來解決什麼問題。因此,目前還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法規,導致政府執行過程層面也受到影響,效率打了折扣。所以,如果中國要進一步改革開放,就需要採用更加與時俱進、更專業和更有效的法律法規來解決更為具體的問題。確保所有利益相關方可以充分理解法規政策。因此必須在立法初期儘可能多地徵求各方意見,讓大家有機會提出想法和建議,這樣可以確保各方對於法規和標準的制定原則達成共識,也有利於其執行的效率和效果。然而如果法規框架制定存在問題的話,中國經濟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偏離預期的軌道。在這裡,我們中國歐盟商會以及會員企業,作為深耕中國市場的長期合作伙伴,一直都致力於在這方面做出貢獻和努力。

未來要學習怎樣與世界相處

姚洋:對改革開放認識不足,導致了今天的許多問題。我們老覺得中國走得太慢了,6.5%的GDP增速還不夠,還要7%。中國照這樣的速度走,全世界怎麼辦呢?到本世紀中葉,中國GDP將佔到全世界的40%,回到歷史最高峰值,GDP總量是美國兩倍,人均收入是世界平均收入的2倍。如果中國拿下世界一半,世界怎麼辦?

我們取得今天的成就,所採取的措施帶有重商主義色彩。以前我們比較“小”,美國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認為中國這樣走未來可能跟美國更像。現在美國人突然意識到,中國並沒有被“和平演變”,中國也是一個有抱負國家。所以,看未來30年,更重要的是怎麼調整與世界的關係。

向文波:一個走出去的中國如何與世界和諧相處?舉個例子,現在我們富裕起來了,很多中國人出去旅遊,中國人的思維是我到這裡來旅遊,我創造了就業、創造了稅收,我很牛,我就可以大聲說話、可以不排隊,甚至可以隨地吐痰。但是人家不這樣認為,人家歡迎你,但前提是希望你不打擾我的生活,這就是在不同的話語頻道里面。過去的改革開放更多向世界開放,現在是更多我們要走出去,問題就來了,我們是不是需要適應國際環境,是不是要理解別人?要按別人規則辦事?是不是適應別人?改變自己?這是我們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

原標題:2019,中國如何進一步開放——環球時報年會第四議題嘉賓討論精彩內容摘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