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白切雞,輔料少且做法簡單,保留了雞肉的原汁原味

白切雞是粵菜中的一種,做法相當簡單,幾乎不用什麼多餘的輔料,而且這種做法可以保留雞肉的原汁原味,因此,在很多地方,受到了很多食客的喜愛。在眾多飯店的菜單上,也經常可以看到這個菜名,由此可見,它已經成為一種家常菜,走進了千家萬戶。

粵菜白切雞,輔料少且做法簡單,保留了雞肉的原汁原味

粵菜白切雞的簡單做法

關於這道菜,還有這一個很多人沒有聽說過的小故事。相傳古代的時候 ,有一個讀書人,非常有才華,後來參加了科舉考試,求取了一官半職,可是他卻不懂得為官之道,得罪了官場上的人,所以,受不了黑暗的官場的他決定辭職回家,開始務農 。不過,因為他的才學較高,加上他為人品德高尚,所以很受當地村民的愛戴。

粵菜白切雞,輔料少且做法簡單,保留了雞肉的原汁原味

粵菜白切雞的簡單做法

農村的生活很是貧苦,但是他卻不在乎這些,唯一讓他苦惱的問題是,眼看著自己已經四五十歲了,卻還沒有一個兒子來延續自己的生命,所以,她和妻子合計著,在中秋節那天,殺上一隻雞,來祈求上天保佑,保佑他們夫妻倆早點有個血脈,順便也為家人改變一下伙食。到了八月十五那天,妻子找來一隻雞,一頓收拾,剝洗乾淨之後,放進了燒開了水的鍋裡,還沒來得及進行下一步,忽然聽到窗戶外面有一陣呼救聲,原來是因為金秋時節,天乾物燥,有人在用火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引發了火災,為了救火,夫妻倆趕緊奔赴火場,經過和大家的合力奮戰,大火終於被撲滅了。

粵菜白切雞,輔料少且做法簡單,保留了雞肉的原汁原味

粵菜白切雞的簡單做法

這個時候,妻子突然想起來,那隻雞還在鍋裡,於是她趕緊跑回廚房,掀開鍋蓋一瞧,這隻雞已經被煮熟了,可是因為當時跑出去救火的時候,沒有添加任何作料,所以,只好,把這隻煮熟了的雞直接切開來吃。又因為煮熟了雞肉是白色的,所以就把這道菜起名為“白切雞”,這就是白切雞的起源了。

粵菜白切雞,輔料少且做法簡單,保留了雞肉的原汁原味

粵菜白切雞的簡單做法

白切雞的做法可是說是非常簡單,需要準備的主料就是一隻雞而已,輔料是蔥姜,調味料是食用鹽。準備好這些簡單的食材之後,開始進行本道菜的製作,把雞宰殺去毛清理內臟,處理乾淨之後放在一邊備用,把姜削皮,之後切成姜泥,蔥去根兒之後,用清水沖洗乾淨,然後取蔥白部分切成蔥絲兒。再把蔥絲兒和姜泥兒加食用鹽拌在一起,分成兩個小碟子裝好備用。

粵菜白切雞,輔料少且做法簡單,保留了雞肉的原汁原味

粵菜白切雞的簡單做法

拿一隻炒鍋,在火上燒熱之後,把油燒開,然後澆在這兩隻小碟子上,剩下一點單獨盛出來備用。然後我們再來煮雞,燒一鍋開水,把雞放入鍋中,淹沒。每過五分鐘,提出來一次,把內臟中的水倒出,然後繼續放在鍋中煮,這樣反覆十五分鐘之後,取出,然後把這隻雞快速的浸在冷水中。然後把冷水倒掉,把雞晾曬起來,等表皮乾燥之後,塗上剛才留出來的熟油即可。

粵菜白切雞,輔料少且做法簡單,保留了雞肉的原汁原味

粵菜白切雞的簡單做法

剩下的工作就是用刀把這隻雞切成小塊,然後擺盤,就可以食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