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聽劉伯溫的勸,差點死在胡惟庸手裡,一太監救了整個大明

朱元璋原本就是窮苦人出身,伴隨著天下一統,朱元璋自然是不能做那種卸磨殺驢的事情了,不說別的,但說他原本的身份,從一個小乞丐到現在的皇帝,自然是忘不了原先幫助自己的成長起來的恩人們,於是在1370年,他一氣兒就冊封了150位功臣,這些人跟著自己打江山的人大多都被冊封為公侯等爵位,於是很多人就開始疑惑,胡惟庸這個皇帝的左膀右臂到最後到底得了一個什麼樣的身份呢?其實在明朝建立之初,還基本沒有他什麼事兒呢,也就是說,他不是朱元璋的原班人馬。

朱元璋不聽劉伯溫的勸,差點死在胡惟庸手裡,一太監救了整個大明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明朝也就是朱元璋的第一個丞相就是胡惟庸的老鄉李善長,但是畢竟人都是有些地緣情節的,於是在老鄉李善長的幫助之下,已經小有名氣的胡惟庸開始基層做起,首先是知縣,這個知縣一當就是十年,在當時國家用人之際,所有人都像是做了火箭一樣的上升,唯獨他是發展的很穩定,一直在基層,就沒有上升過。再加上很多人都有裙帶關係,或者說是有很多舉薦,唯獨自己是什麼都沒有,既沒有能力,還沒有提點,於是就一直是安安生生的當著自己的知縣。

朱元璋不聽劉伯溫的勸,差點死在胡惟庸手裡,一太監救了整個大明

之後伴隨著官員的提升,他還是得了一個參知政事的職位,這個事情還是得感謝李善長的培養,畢竟老鄉這層關係還是很好用的。他在這個職位上,一直都是勤勤懇懇,從來沒有出過的大的紕漏,這種穩定的發展得到朱元璋的注意,這個時候的朱元璋也意識到了自己原先大量的封官加爵,現在這些人的權力已經是威脅到了自己的皇權,於是朱元璋開始清理門戶,但是好在還是有原先的丞相幫助,所以他還是免遭劫難。

朱元璋不聽劉伯溫的勸,差點死在胡惟庸手裡,一太監救了整個大明

原本李善長是想讓胡惟庸當自己的接班人,為了穩妥起見還諮詢了半仙兒劉伯溫的意見,劉伯溫說:“要是皇上就是一個車伕的話,丞相就是馬,我擔心馬不順心會把馬車弄翻。”雖然有了這樣的意見,但是最後還是胡惟庸變成了丞相。老丞相選擇告老還鄉。

朱元璋不聽劉伯溫的勸,差點死在胡惟庸手裡,一太監救了整個大明

在劉伯溫彌留之際,胡惟庸去探望,之後不久劉伯溫就去世了,很多人猜測胡惟庸在期間有所參與,所以很多人對於他都開始嗤之以鼻。但是最後有野史傳出,當時朱元璋很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但是畢竟有胡惟庸的加入,對於朝廷的政局有幫助,而且在劉伯溫纏綿病榻的時候,還是朱元璋授意在劉伯溫的湯藥裡邊動了手腳,只不過是借丞相胡惟庸的手罷了。

在胡惟庸晚年的時候,在他的家裡有異兆出現,很多人都說是祥瑞之兆,胡惟庸邀請皇帝前去觀看,但是在出城門的時候,一個小太監不知道從哪裡得來了丞相要謀反的消息,拼命攔下了皇帝的馬車,為此差點被打死,但是在奄奄一息的時候,手一直指著丞相府邸的方向,皇帝自然明白了道理,登上最高的城樓發現丞相家裡,全是士兵。於是將胡惟庸全家都殺了。傳言牽連出了三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