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太祖的《罵文士》詩談起

最近讀了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首詩《罵文士》:“嘰嘰喳喳幾隻鴉,滿嘴噴糞叫呱呱。今日暫別尋開心,明早個個爛嘴丫。”讀完不禁啞然失笑,這就是一首打油詩,詩歌中還有“滿嘴噴糞”之類的俗語,以及“爛嘴丫”的詛咒,完全沒有一代君王霹靂天下、虎視群雄的氣概。不過念及朱元璋少小家境貧窮,沒有接受過教育,這種發自內心的打油詩或許才是他最真實的文化水平的反映。

從明太祖的《罵文士》詩談起

朱元璋早期對文士其實並沒有他詩歌中所表現的那樣惡毒。朱元璋在還是吳王的時候,聽說朱升很有學問,就微服從連嶺出石門,親臨其室訪問大計。朱升給了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朱元璋很高興,讓他參與機密。朱元璋為了劉基,也就是民間傳得神乎其神的劉伯溫,專門建了禮賢館給他居住,跟劉基說話,從來都稱“老先生”,在給劉基的信中這樣開頭:“元璋頓首奉書伯溫老先生閣下”,由此可見,他對文人墨客之恭敬。也正是這些文官的出謀劃策,才使得朱元璋的施政方案切實可行,促使朱元璋順利登基,保證了明初的天下安定。

但是朱元璋是民間貧困家庭出身的帝王,一路走來,他清晰看到了權力的力量,本身有著強烈的權力慾望,為此他還不惜廢除了丞相制,並由他來直接管理六部,處理全國的政務。他的眼裡,天下就是他的天下,所有的嘰嘰喳喳都是多管閒事。他曾經發布過一道命令:“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家,不為之過。”簡單說,天下是皇帝的天下,所有讀書人必須為朝廷所用,如果不聽從朝廷徵召的命令,那麼j就要殺了你。不過朱元璋本身也很勤奮,從登基到去世,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在遺詔中他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他在一首《無題》詩中也表示自己將堅定奉行這個政策:“諸臣未起朕先起,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猶披被。”

朱元璋對文官集團的仇恨,我想和文官集團的背叛也是有關係的,或許並不是真正的背叛,而是朱元璋內心所認為的背叛。胡惟庸是丞相,也是文官集團的首領,他稱其舊宅井裡湧出醴泉祥瑞,並邀請朱元璋前來觀賞。朱元璋欣然前往,快出宮門時,太監緊急拉住韁繩,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覺事態嚴重,立即返回,登上宮城時,發現胡惟庸家上空塵土飛揚,牆道都藏有士兵。朱元璋大怒,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當天處死胡惟庸。“明初四傑”之一的高啟是聞名天下的文人,但是他也因為孤傲而走上了絕路。《明史·高啟本傳》透露,高啟詩的內容“有所諷刺”,具體說就是高啟寫了一首《郡治上梁文》,原文已無存,但裡面有幾個朱元璋所忌諱的地方。這篇文章是蘇州知府建官衙而請高啟寫就的,官衙的舊址卻是朱元璋老對頭張士誠的宮殿遺址。文章裡面還有“龍蟠虎踞”的字眼也犯了大忌,朱元璋親自去監斬了他。

我認為朱元璋對文士的憎恨和提防還表現在八股取士上。他既要用文人治國,但又不相信文人,“八股文”就是他認為的最理想的思想枷鎖,考試內容嚴格限制在四書五經之內,不允許有任何的發揮。這種“八股文”是對朱熹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堅定奉行,它的主旨就是忠君,在朱元璋的眼裡,你們這些文人不要囉裡囉嗦的,天下的大事不是你們隨便能說的,你們好好地給朕幹活就行。

其實朱元璋還寫過一些其他的詩,比如《示僧》:“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無題 》:“天為帳幕地為氈,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這兩首詩雖說文學水平並不太高,但還是充滿了帝王氣象的。當然,朱元璋也不需要用幾首詩證明自己的地位,畢竟天下都是他的。你若是不服氣,高啟就是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