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文士、百姓——諸葛亮何以被全階層讚歎?葬禮都"全民出擊"

帝王、文士、百姓——諸葛亮何以被全階層讚歎?葬禮都

時間的長河以一種不緊不慢的姿態流動著,歷史成為這條長河流過的痕跡,當某個痕跡被人們銘記時,它便不會輕易的消逝。在浩蕩的歷史中,有一個人物,他讓人時刻銘記,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他始終牢牢佔據人們的視野,他就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諸葛亮。他歷經的人生,留下的智慧被古代每個階層的人們所讚歎,"大名垂千古,祀火無斷時"刻畫了諸葛亮在後世的影響力。

一、帝王為何對諸葛亮心生崇高敬意

天下之大,總有能人異事遍佈世界各的的角落,其中最耀眼的,是尚未出茅廬的臥龍先生。為了使這位耀眼的人出現在在人們的視野中,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這位隱居的能人。諸葛亮的才能得以施展,得以使更多的人讚歎。他為了國家耗盡心力,最後在北伐中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

短短几十年的人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人生的短暫並沒有使得諸葛亮人生的輝煌受到一絲減損,相反,在後世帝王的眼中,他是傳奇般的存在,被給予了諸多的殊榮,祭祀諸葛亮在後來成為一種規劃化的活動。

1.君臣關係是古代帝王治理朝廷所重視的部分,祭祀諸葛亮表現了對賢士的尊重

治理廣大的疆土需要統治者擁有非常人般的視野,因為要管理這麼多文武百官和百姓需要耗費人大量的心力。古代一統六國的始皇帝嬴政,在擁有了如此龐大的帝國版圖時,感到的並非是輕鬆,而是沉重的壓力和焦慮。如何以一己之力去管理一個國家是每個帝王需要時時思考的問題,這個時候帝王需要的,是一個能夠感受到他的處境和憂慮並且幫他分擔的人。

帝王身邊能擁有一個像鏡子一樣的人是幸運的,秦始皇身邊有李斯幫他出謀劃策,唐太宗身邊有魏徵的規勸和引導。但最為人羨慕的君臣關係,是劉備身邊有諸葛亮亦師亦友般的關係,能夠互相體諒,有著共同的目標。

帝王、文士、百姓——諸葛亮何以被全階層讚歎?葬禮都

也因此,後世的帝王對於良好君臣關係是重視的,因為這對於朝政的治理和國家的運行是很有幫助的,所以通過祭祀諸葛亮來表達帝王對於這種能力的欽慕和擁有一段良好君臣關係的嚮往。又為何是諸葛亮呢?帝王所仰慕的,讚歎的,是他那超越常人格局般的智慧。

2.諸葛亮的智慧是帝王的欣賞之處

諸葛亮的智慧在三國時期閃爍,這種光芒沒有因為朝代更替而黯淡,它跨越時間長河留存著,時時在人們的祭祀中出現。帝王對於諸葛亮智慧的欣賞是不同於他人的,他是獨特的,甚至在《蜀漢興亡論》中被譽為"國家之寶"。這種光芒不是普通的文人能企及的,所謂的智慧並不是單單體現在諸葛亮的治世能力上,它是以更大的時局觀來展現的。

聰明並不是就能意味著智慧,這是諸葛亮和其他優秀的謀士之區別,普通的謀士運用著他的算計謀取更多的是關於自身的利益,諸葛亮爭取多的是他人的利益。

胸懷天下的謀劃使得他的聰明才智格外的耀眼,這也是一種超脫於聰明的智慧。因此它被後世帝王所欣賞,諸葛祠香火得以興盛。

二、文士的情懷與對諸葛亮的仰慕是他們祭祀時交織的感受

文人志士以諸葛亮作為自己的榜樣,希望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這其中牽動了複雜而綿密的情緒,這種情緒並不是單一的敬仰而已,背後有這種知識份子的情懷在影響著他們。古代的社會環境與時代背景緊密地聯繫著,一個崇尚知識,經世濟民的時代是文人生活的好時代。

歷史上這些時期是思想綻放最美好的時候,無論是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還是宋朝文人浪漫抒情的詩歌歌賦,無疑體現了文人對於智慧的崇尚,而諸葛亮作為智慧的象徵自然就被文人所深刻銘記。這種情懷在不同境遇的文人身上又有著不同的展現,它究竟是怎樣一種無法被統一的情懷呢?

帝王、文士、百姓——諸葛亮何以被全階層讚歎?葬禮都

1.對近乎完美的讚歎是文人祭祀諸葛亮的心態

作為古代的知識分子,他們的仕途之路有的順利,有的坎坷,一樣的是他們都為了兼濟天下付出了許多的努力,對於許多同樣和他們有這番理想的人,他們大都會以一種苛刻的視角在審視著。在這樣一種嚴苛的審視視角下,諸葛亮幾乎做到了文人無法進行挑剔的地步,這樣近乎完美的品行被這些文人深受讚歎。

文人這種情懷除了讚歎也還有著不容易被察覺的豔慕情緒夾雜在其中。

古代這些滿腹經綸卻懷才不遇的文人不在少數,這些人沒有能夠遇到發現他們才能的伯樂,只能在詩篇中寫下憤懣且不得志的情緒。對於諸葛亮這個能被伯樂發現的人,他們是羨慕的,能夠擁有展示自己才能的環境並且做出自己的貢獻,多麼難得,這是文人在失意時付諸的一聲感概,是傾羨,也是讚歎,在祭祀諸葛亮時將這些綿密的情緒宣洩了出來。

2.敬仰他的為人,其崇高的地位沒有文人能輕易替代

這些羨慕和讚歎的情緒在祭祀諸葛亮時也還有他獨特的地位在支撐著,諸葛亮其崇高的地位無疑在文士心中是無可撼動的。為什麼他會在文人心中擁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甚至於沒有另一個人與他處於相同的地位,這又是為何?

英雄的落幕常常是令人感傷的,他們曾經綻放的光芒會突然暗淡,有的英雄能夠將這些光留存較長的時間,在他覺得時間到了之時收場,有的英雄在他本應該繼續將光芒綻放下去的時候,命運卻將他的生命連同光芒一起收去。

帝王、文士、百姓——諸葛亮何以被全階層讚歎?葬禮都

諸葛亮就是以這種落幕方式消失於塵世,給了後世的文人一聲遺憾的嘆息,這與那些功成身退的名士是不一樣的,正是這種落幕方式昇華了他的崇高地位,無人能輕易替代。或許古代文人對於完美的理解有一絲浪漫的色彩,他們祭祀諸葛亮的心態是無法被獨立開來的,這些情懷的多樣無法被細緻地整合,但對他的崇敬是沒有發生改變的。

三、諸葛亮帶給百姓生活的安寧,祭祀讓人們感受到他胸懷天下的可貴

諸葛亮的治世理念被歷史銘記著,史書上記載著他"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勵,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這種賞罰分明的理念需要治理者強大的執行力和對於私人情感的警惕,這背後需要犧牲很多不為人道的掙扎。

但是為了蜀國的興隆他沒有絲毫猶豫,反而使得他那種胸懷天下的情感能夠感染到許多人。以天下安寧,百姓生活無憂為己任是諸葛亮在劉備病逝後開始治理蜀國的覺悟,這十二年曆經的種種風霜加深著諸葛亮的覺悟,在百姓的心中,他可以成為信仰般的力量。

1.心繫天下的他一直被百姓深受愛戴

在這位父母官的治理下,這十二年他給百姓帶來了不少貢獻,在三國時期社會動盪不安的時代,平復百姓對於戰爭的恐懼是應當的,諸葛亮與吳國結交,在某種程度上

減輕了"外患",同時他也在平定著蜀國的內亂,儘可能地減輕"內憂"帶來的社會動盪。

不僅如此,他興修水利,加強農業的建設,使得蜀國的百姓能夠擁有衣食的平穩,這個國家在這位領導者的治理 下使得國家強盛了起來。可惜他未能給蜀國帶來真正的繁榮就與世長辭,這種打擊對於蜀國的百姓而言是巨大的。

帝王、文士、百姓——諸葛亮何以被全階層讚歎?葬禮都

相當於失去了最為信賴的依靠,看不到指路的燈塔,人們甚至在他病逝後祭祀時都會遇到阻礙,史書上記載了這個時刻,"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儀以禮佚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於陌道。"即使受到了阻礙也不能遏制人們對諸葛亮逝去的悲傷和惋惜,人們需要在祭祀中表達對他的感激和內心的尊敬。

2.百姓通過祭祀來表達對諸葛亮一心為民的尊敬

人固有一死,人們總是需要接受世事無常的變化,並且消化它帶來的痛苦和無奈。百姓通過祭祀這種方式來消化這些惋惜的情緒,無論如何這是他們能夠做的一點點微不足道的緬懷。

諸葛亮的存在為世間貧困疾苦的百姓點亮了一盞明燈,即使它熄滅了,可是他曾經溫暖過那些人寒冷的心。這些東西不應該被世人遺忘,一座座寺廟的建立,就是在提醒著世人曾經的一切,讓後世也能夠感受到這個胸懷天下,一心為民的英雄。

四、結語

諸葛亮的盛名貫穿了在他的時代之後千百年的今天,祭祀他的香火從未曾斷絕。他影響的是時代中各個階層的人,在帝王面前,他是鏡子一樣的賢臣;在文士眼中,他是智慧化身的代表;在百姓心中,他是胸懷天下的父母官。時間的流逝不會磨滅他的盛名,風霜不會吹滅祭祀他的香火,歷史會永遠保有他曾一心為國為民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