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他是一個孤獨的神人

涼月滿天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一首《蜀相》名詩,詠的諸葛臥龍。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他幼時命苦,三歲喪母,八歲喪父。叔叔諸葛玄受袁術委任為豫章郡太守,帶他和弟弟諸葛均一同前往任職,結果東漢朝廷說話不算話,改派了朱皓,諸葛玄無路可走,只好投奔劉表,前往荊州,就此把家安在了南陽郡的鄧縣,號曰隆中--於是才有了後日有名的“隆中對”。

諸葛玄病死時,諸葛亮十六歲,還是個少年,躬耕隴畝之間,一天天長大。平時好念《梁父吟》,還自比管仲和樂毅。管仲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樂毅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公元前284年,統帥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七十餘城!此二人皆是經天緯地之才,重量級只比保得周朝八百年基業的姜太公稍差一點點。所以諸葛亮活該被人鄙視。潛龍在淵,困龍在灘,人們眼中所見皆非龍也,不過是體積大一點的蛇。

他有二知交:崔州平和徐庶。崔州平是荊州名士,徐庶也是一代名士,且後來名氣只比諸葛亮小一點點,歇後語“徐庶入曹營--一言不發”和“身在曹營心在漢”,說的都是他。當初他投劉備,劉備贊其有“王佐之才”。徐庶說我算什麼,諸葛孔明才是天下奇才。這兩個人理解他,懂他,所以全天下人都不理解,不懂得,其實都沒有什麼,有那麼一兩個人理解和懂得就夠了。

諸葛亮讀書有特色,別人讀書恨不得字裡行間摳個清楚,惟有他看一個大概,意思搞明白就得,絕不當摳字蟲。平常沒事的時候,晨昏早晚,抱膝長嘯。對和他一起讀書的徐庶等好友說你們三個人將來可以官至刺史郡守,那三位就問那你呢?他笑而不答。

就這麼高端、大氣、上檔次。

結果這麼一個人,身高一米八四,大帥哥,飽讀詩書,胸有丘壑,卻給自己娶了個醜老婆。有一天,一個叫黃承彥的老頭對諸葛亮說,聽你說在給自己挑媳婦,我家有個醜姑娘,黃頭髮,黑麵皮,不過才華和你挺相配的。孔明於是就把這個叫黃月英的醜丫頭娶回家,為此鄉里人還編成順口溜笑話他:“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也是,一團牛糞糊在鮮花上了。

不過,諸葛亮娶黃月英是不吃虧的。她媽媽是蔡諷的女兒,外公蔡諷是襄陽地區最大的豪族,蔡諷的另一個女兒嫁給了荊州牧劉表,兒子蔡瑁也權重一時。這麼一來,諸葛亮就有了一個荊州地區最高行政長官當姨父,有了荊州地區大員當舅舅。福利真的很大啊。

不過,孔明不是一個市儈算計的人,他必定看到了醜妻美好的一面。世人用肉眼看人,他用心眼看人。世人看中的是皮相,他看中的是智慧。單就此一點,就強人多矣。

總之,就在他躬耕隴畝的這段時間,種地是副業,他是在給自己也山做方方面面的出山準備呢。不信你看:學識,有了,整天讀書不就是提升才學嘛;人脈,有了;家庭,有了;關係網,有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東風就是他要效力的主人。

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適合當皇帝,適合扶人上馬做皇帝,不當為明君,而當為賢相,所以他就要給自己挑老闆。

那是個亂世。胸懷稍有抱負,身上稍有一點本領的人,都想找一個好主子效勞,給自己掙一身功名。那麼,找誰好呢?

劉表太差,不會用人。曹操是個奸雄,和自己的世界觀不一樣;而且他勢力大,人才多,自己去了也不值錢。孫權身邊也不缺人手,左有張昭,又有周瑜和魯肅,謀臣武士俱全。劉備雖也有武士,卻缺謀臣--別的謀士膽子太小,做戰術謀畫還行,戰略眼光差點;而且此人禮賢下士不說,他自己還有一點點龍血脈,若是將來事業做大,當個皇帝也能服眾望。

就是他了。

劉備再孬,也是龍種,所以徐庶出發去曹營前,向他推薦諸葛亮,他居然要諸葛亮自己去見他。徐庶說不行呀,您得自己去請。

結果一訪沒訪著,遊山去了。

二訪訪著人了,卻不是諸葛亮,而是其弟諸葛均,擁爐抱膝,歌曰:“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歌子很雅,氣派很大。打道回府的路上,又見一騎驢老頭吟詩:“一夜北風寒,萬里彤雲厚。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仰面觀火虛,疑是玉龍鬥。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結果仍舊不是諸葛亮,而是他的丈人黃承彥。都是有才的人,卻都不是諸葛臥龍。好比一首歌的副曲都如此吸引人,正歌該是怎樣令人神往啊!

到第三回,劉備就跟娶媳婦似的,先請人卜了吉期,然後提前齋戒三日,出發前還沐浴更衣,把關羽和張飛氣的。這回去了倒是在家,可是睡大覺呢。劉備不令人叫醒,而在旁邊乖乖侍立,張飛憋一肚子火,要給他點火燒房子,把臥龍燻出來。就這樣,諸葛亮在劉備目光注視之下,足足又睡了一個多時辰,才悠悠轉醒,吟詩一首:“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完了問一句“有俗客來嗎?”

他假裝看不見劉備拱立階下。

童子報曰:“劉皇叔在此,立候多時。”

諸葛亮這個神人,罵童子道:“咋不早說,我去換衣裳。”然後搖搖晃晃到後堂。這一去又是半晌。

這就叫擺譜。

這個譜擺得大,就讓他擺一擺吧,因為他此後就要跟著這個人打天下,鞠躬盡瘁,嘔心瀝血,死而後已啊。

諸葛亮最大的神奇不是披髮仗劍,步罡踏斗,借東風,布八陣圖,拜星借壽,而是未出隆中,先定計三分天下。他先替此時還弱得誰都能捏一把的劉備制訂出了行動總綱,此後劉備種種作為,皆是圍繞著這個綱領來施行的。當時戰火縱橫,亂象紛紜,天下不是棋盤格,分不清誰輸誰贏,今日你王我寇,明朝你敗我勝。他怎麼生了一雙看透天下的眼睛?

定計的總體方針就是避硬,欺軟:

第一,不跟曹操爭。此人兵多將廣,又“挾天子以令諸侯”,惹他好比惹皇帝。

第二,不跟孫權爭。孫權的老爹孫堅和老哥孫策已經替他把江東打理得根基穩固,他自己又能幹,那邊能人又多,佔著天時、地利、人和,所以只適合當朋友,不適合做敵人。

第三,想辦法奪荊州做根據地。當時的荊州牧劉表沒有本事,守不住。不過,最好巧取,不要豪奪,畢竟劉表是他的姨夫,所以,等吧。機會總會來的,它也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除此而外,還有益州,沃野千里,物產豐富,而且劉璋闇弱,也守不住。

拿下這兩個地方之後,你這位“帝室之胄”就可以有一個自己的獨立王國了。然後,抓緊時間充實力量,強大自己,再聯合孫權,一旦天下有變,“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兩路大軍一路進攻洛陽,一路進攻西安,霸業可成,漢室可興。說白了,就是一旦天下打成一鍋粥,你就可以分兵兩路,掃平天下,自己當皇帝了。

可惜,我們只看到了魏、蜀、吳三國相爭,卻沒看到蜀國一統江山的那一天。諸葛亮得其主而不得其時,最後遺恨五丈原。

時也,運也,命也。

不過,大綱是制訂出來了,展現在劉備面前的是一個三分天下的草圖,裡面的枝枝葉葉有待日後用鮮血和生命把它著急,塗滿。劉備缺的就是有這份高瞻遠矚,能夠把紛紜複雜的現狀抽絲剝繭、條分縷析的能人,所以他對諸葛亮高興地說:“善!”

其時,距離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已經八年,八年間曹操勢焰張天,劉備喪家之犬,八年後,曹操最得力的謀士郭嘉去世,劉備卻得了臥龍。

諸葛亮過江東是一場好戲。這場戲得由他親自去唱,因為是他提出的聯吳抗曹的方針。旁人唱戲,會唱壞,唱走樣。

說實話,江東人是瞧不起劉備的。一個草鞋王,要兵無兵,要將無將,虛撐起來的花架子,和曹操的名將如雲,兵如飛蝗相比,真的是一個在地下,一個在天上。在這種情況下,面對曹操南伐,東吳就破成了兩派,一派主戰,一派主降。孫權不知道聽哪一派的好。他若肯戰,蜀國能勝;他若是降,蜀國必敗,諸葛亮也小命不保。他是天平上的砝碼,一念決定大勢走向。

諸葛亮銅心包著鐵膽,膽包著身軀,就那麼去了。

一群人嚴陣以待。

張昭說:我聽說尊駕自比管仲、樂毅,可是您未跟隨劉備之前,他尚且能夠兵馬縱橫,割城據地;你跟了他,他卻一路大敗虧輸。人家管仲和樂毅是你這麼幹的嗎?

諸葛亮說:燕雀不知鴻鵠之志。人得了重病,不能直接下猛藥,要用性寬和的藥慢慢調理。我主劉豫州沒有地盤,寄住在劉表那裡,所有人馬加起來不滿千人,大將只有三個:關羽、張飛、趙雲。就這樣,我還能夠指揮火攻博望坡,水攻白河,嚇得夏侯惇和曹仁之輩要死。管仲和樂毅在這種情況下用兵,也不過如此吧。再說,寡不敵眾,勝敗乃軍家常事,漢高祖皇帝劉邦跟項羽打仗,那不也是敗了又敗?到最後垓下一役方顯戰功,那是因為聽用了韓信。不過韓信用兵再神,他也不是戰無不勝。總的說來,“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一句話說的張昭無話可答。

虞翻說:現在曹公領百萬雄兵,千員猛將,要吃掉你們,你們退到江夏,不是膽小鬼是什麼?

孔明說:我們家劉豫州就幾千人,怎麼跟百萬人打?所以退守江夏,以待時機成熟,再行反攻。我們才不像江東的某些人,明明自己的地盤又大,兵員又多,糧食又充足,又有長江做天險,還怕那個老賊,勸主子屈膝降曹,只為保自己身家性命。你們怕曹操,我們不怕曹操!

虞翻被說得臉通紅--他是力主降曹的。

又有一個叫步騭的人說:孔明,你不過就是長了一張利口,就跑來遊說我們東吳,效仿蘇秦和張儀了!

孔明說:人蘇秦和張儀怎麼了?人家是辯士,更是豪傑。蘇秦仙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相秦,那都是有真本事的,那種畏強凌弱、懼刀避劍之人,沒資格跟人家比。你們聽了曹操誇大話說有百萬雄兵,還沒見著真章呢,就嚇得請求降曹,怎麼敢笑話這兩個人?

步騭臉通紅。

一個叫薛綜的人說:孔明先生,你覺得曹操是個什麼樣的人?

孔明說:是漢賊。

薛綜說不對,漢朝傳到現在,天數將終。人家曹公一個人佔了三分之二的天下,劉備不識時務,非要拿雞蛋碰石頭,不敗才怪呢。

孔明真氣壞了,厲聲罵他:你怎麼敢說這麼無父無君的話!人生於天地之間,忠君孝親是根本。你是漢臣,吃的漢家的飯,穿的漢家的衣,見曹賊那種有不臣之心,想要篡國的人,就該發誓一起滅了他,如今卻這麼替他說話。你沒資格和我說話,閉嘴!

這傢伙滿面羞慚,不能對答。

然後,陸績出馬。“陸績懷橘”的主角就是他。六歲那年,在九江見到袁術,袁術讓人拿橘子給他吃,他不但吃,還往懷裡揣。袁術逗他,說你不但吃,還要揣,想幹嘛呀?他說這橘子好甜啊,我想帶回去給娘吃。

如今他長大成人,在孫權營裡效力,說:曹操這個人是不好,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是他家世好,是相國曹參之後;哪像劉備,雖然號稱是中山靖王之後,可是無據可考,眼下不過就是個賣草鞋的。他哪哪都比不過人家曹操,有什麼資格和人家抗衡呢?

孔明說陸郎啊,你這話不對。曹操是相國之後,那他不是漢臣。他如今這麼幹,就既是不忠,又是不孝,既是漢室亂臣,也是曹族賊子。我們劉豫州可不是無出處啊,就連當今聖上也給他查家譜賜爵位呢。而且,賣草鞋怎麼了,咱們漢高祖當初也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亭長罷了。你說的是小孩子的見識,不配和我對話。

陸績被堵得出不來氣。

在劉備與曹操之間比對哪個最優的話題,已經被孔明說得沒有人敢再提,又有一個叫嚴峻的人換個角度挑釁:孔明先生,您平素讀的是何經典?

孔明說:腐儒讀書才尋章摘句,你看古代那些有名的人,比如伊尹、子牙、張良、陳平、鄧禹、耿弇,他們都有匡扶社稷的大才,你能說出他們平常讀什麼書嗎?我們是幹大事的人,怎麼能夠效仿那些窮酸書生,在區區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

嚴峻低頭喪氣。

一個叫程德樞的人大叫:你就愛說大話,沒有真才實學,徒有虛名,正是被讀書人笑話的那種人。

孔明說:讀書人也分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君子之儒,讀書致用,忠君愛國,守正惡邪,胸懷大志,要澤被當時,名留後世。小人之儒下筆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只會賣弄詞章,一點節操不講,誰給的官大誰就是娘。這種人,就算他像楊雄那樣下筆萬言,又有什麼用!

好一場刀光劍影。

旁人面對如此多的能人辯士,恐怕早嚇得腿肚子轉筋,他卻能夠轉圜其中,自在遊刃。

但是,還有一個最大的人需要說服,就是孫權。

孫權不想降曹,一旦降曹,別的人加官晉爵,他死路一條。可是,他又怕實力不強,抵抗不住曹操。正在猶豫之間。

諸葛亮給他分析:我們豫州兵力一萬,劉琦兵力一萬,孫權兵力十萬。而曹操雖然號稱大軍八十萬,但是長途奔襲,累得臭死,恐怕兩三個人都當不了一個人使;而且曹操的軍隊都是北方人,跑到南方來打仗,一方面水土不服,另一方面不識水性。咱們卻不同,以逸待勞,天時、地利、人和佔盡。在這種情況下,蜀、吳聯合起來把曹操打敗,趕回北方,他的力量削弱,而荊州力量有一個長足的增長,東吳也能夠保全,三方勢均力敵,從此鼎足三分,再也不用擔心曹操吞併,這樣難道不好嗎?

於是大局定矣。蜀、吳聯盟。

真神。

事情走到這一步,真的按照諸葛亮當時隆中對的方案來了。天下鼎足之勢被他一步步推動著,正在走向完成。

此後火燒赤壁,曹操敗走華容道,天下就此三分。至於“借東風”,“草船借箭”,那不叫神,叫妖。他不是妖,他是士,“士為知己者死”的士,“為國捐死生”的士。

可惜,得其主,不得其時。

此後運籌幃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大大小小戰役戰鬥,不計其數。和曹操鬥,和孫權鬥,和劉表鬥;和天時鬥,和地理鬥,和人文鬥;爭地盤,爭兵員,爭糧草,爭民心--外帶著爭主公。劉備到東吳招親,差點貪戀枕蓆之歡,不肯回來打天下。若非他錦囊妙計,劉備就真成了孫權的妹夫,吳國太的上門女婿了。

劉備和他,真的是如同腹心。歷來君臣相忌多於相親,相害多於相托,能夠處成劉備和諸葛亮這對君臣模範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不是主公沒肚量,就是臣子有野心。結果劉備和諸葛亮,一個是有肚量,一個是無野心,於是情好日密,勝似兄弟。

可是劉備要死了。當時曹操已死,曹丕受漢帝禪讓登基建立魏國,於是劉備在白帝城囑託諸葛亮,說你的才幹十倍優於曹丕,既然他能當天子,那麼,若是劉禪的才幹足以讓你輔佐,你就輔佐之;如果他沒本事,那你就取而代之。

諸葛亮頓首哭拜,說主公您說哪裡話來!亮自當竭忠盡力,輔佐幼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說到了,也做到了,從此他就是劉禪的相父,名為君臣,實如父子,事無鉅細,皆由他一口一手一心調度。從此蜀漢天下,惟他為尊。

可是他卻沒有一星一毫的謀權篡位的野心。單憑這份絕對的忠誠,就可以稱得上千古第一神人。

且看他的《出師表》,老臣心。

公元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死,諸葛亮決定出征伐魏。他要去替闇弱的劉禪打天下,可是又實實在在對留守國都的傻孩子放心不下,於是就像天下每一個父母一樣,掛肚牽腸,千叮萬囑,寫成了這篇千古名文,要教劉禪廣開言路,親賢臣,遠小人,賞罰嚴明。

“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這十三個字,是諸葛亮這麼多年來的生活狀態。沒有誰是真的神人,只有算無遺策的聰明人,肯動腦筋,會動腦筋。可是大腦整日價高速運轉,能睡得著、吃得香才怪。當初日上三竿尚且高臥不起的臥龍,如今日日忙於施雲布雨,煎熬寸心。說到底,他是肉身的人,不是成聖的神。這樣的生活狀態,真的很可憐。

真的是千古忠靖老臣心。

他在《出師表》裡說:“先帝知臣謹慎”,“謹慎”是他的最大特點。他到江東舌戰群儒,是事先做足了功課的,知道東吳有哪些人,這些人都是什麼履歷,有什麼特長,有哪些弱點,若是此人如此之說,我當如此應對;若是彼人如彼之說,我又當如何應對……所以這場仗才打得精彩,打得漂亮,打得東吳馬翻人仰。

還有名揚千古的錦囊妙計。劉備招親,他把招親不成功如何,成功了又如何;主公記得回家怎樣,不肯回家又怎樣,都事先考慮周詳。

還有一次次的興兵打仗,打仗前,自家兵員多少,糧草如何,誰適合做前鋒,誰適合做策應,你去哪裡埋伏,你去哪裡佈疑陣,這邊哪裡有條寬多少丈的河,那邊哪裡有一個山坡一塊密林,都種種參慮周詳,爛熟於心。

諸葛亮北伐撤兵,司馬懿縱馬查看蜀軍大營,發現營壘裡鍋灶糧草茅廁,都安排得井井有條,不由嘆曰:“真奇才也。”

這就是他的謹慎。能謹慎到連鍋灶怎麼安排,廁所安在哪個方位都考慮周詳,真的很神。

因為謹慎,所以馬謖自告奮勇守街亭,諸葛亮又把王平叫來吩咐:“下寨必當要道之處”,還有,“安營既畢,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這還不算,還又埋伏了魏延和高翔兩路人馬做接應。

可惜,他謹慎,碰上了一個名叫馬謖的自認聰明的傻大膽,才有瞭如今的京戲《失空斬》。它的全稱是《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

這個故事發生在諸葛亮一出祁山。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上《出師表》,然後率主力向祁山方向進攻。嚇得三郡同時背叛魏國,投降諸葛亮。姜維就是在此時收歸蜀軍營帳。

魏明帝命大將張郃應戰,諸葛亮則派馬謖帶兵。馬謖自告奮勇守街亭,王平讓他在五路總口下寨,他不肯聽,非得要在山上屯軍,說是要效仿孫子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果魏兵絕了我軍汲水之道,蜀兵一定會拼死力戰。

結果因為他一意孤行,丟了街亭。幸虧諸葛亮不辜負他“謹慎”的美名,預先埋伏下兩彪人馬接應,否則魏延和王平都得死在陣前。

司馬懿乘勝追擊,諸葛亮被逼無奈,使出一個大膽,唱了出“空城計”。京劇裡諸葛亮錚錚撫琴,悠然吟詩,城門大開,司馬懿帶領大軍殺到,諸葛亮還熱情歡迎他進來坐坐,聽我彈彈琴。正所謂:“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空翻影,卻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既到此就該把城進,為什麼猶豫不定,進退兩難為的是何情?左右琴童人兩個,我是又無有埋伏又無有兵。你莫要胡思亂想心不定,你就來來來請上城來聽我撫琴。”

他越這麼說,司馬懿越不敢往裡進,揮手退兵。他前腳退兵,後腳諸葛亮抹把冷汗,腳底抹油,快溜!

諸葛亮收拾了危局,回過頭來就斬馬謖。馬謖臨終給諸葛亮寫信,說您看待我如同親生之子,我看待您如同親生父親。希望您能夠貫徹殺鯀而用禹的大義,使你我的平生之交不虧於此,那麼我就是死了,也在九泉之下含笑無恨也。當時十萬大軍為之流淚。他死之後,諸葛亮親臨致祭,好生撫育他的遺孤。

諸葛亮難。法紀與人情,哪一頭重?哪一頭輕?嚴明瞭法紀,就不能顧念人情;可是嚴明瞭法紀,那被殺的人什麼也不知道了,這個下令殺人的,心裡多麼難過。所以他才會哭。

諸葛亮為嚴明軍紀,自請連降三級。

此後就是二出祁山、三出祁山,四出祁山,五出祁山。歷時七年,師勞功微,最終心力耗盡,命喪五丈原。

在他四出祁山的時候,做木牛以運糧。

“木牛流馬”,都是諸葛亮的發明。單憑這一手,他就可以躋身發明家之列。可惜,這個光環被他政治家、軍事家的光環給掩蓋了。據諸葛亮文集裡記載,木牛流馬的做法如下:

“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鞦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載一歲糧,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

流馬的尺寸及做法如下:

“流馬尺寸之數,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前槓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槓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後腳孔分墨去後軸孔三寸五分,大小與前同。後槓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後載剋去後槓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槓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槓與等版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鬥。從上槓孔去肋下七寸,前後同。上槓孔去下槓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槓,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槓耳。”

有愛做手工的朋友,試著做一下吧。

此後是五出祁山,既要對百姓秋毫無犯,單靠流馬運糧,糧草又怕接濟不上,所以諸葛亮施行屯田。可是畢竟是出去打仗,仍宜速戰。可惜對手是司馬懿,老奸巨猾,說什麼也不肯出戰,怎麼罵陣也不出!有受不了罵要求出戰的將領,他為了安撫他們,就假惺惺向皇帝上表,請求出戰--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你要不要出兵打仗,用得著問山高皇帝遠的皇帝嗎?一看就是假招子。皇帝也聰明,知道配合他演戲,一道命令下來:不許出戰。於是都消停了。

諸葛亮著急了。他派人送給司馬懿一套女人的衣服,說你畏首畏尾,像個娘們,還是穿上這身衣裳,捏著蘭花指繡你的花去。你要有血性的,咱就約個日期光明正大打一場。

司馬懿假笑兩聲,把衣裳居然收下了。然後開始套使者的話,說你們諸葛公一頓吃多少飯啊?一晚睡幾個時辰的覺啊?平時工作忙不忙啊?累不累啊?看起來好像很關心諸葛亮的健康,使者感動了,說:我們大人可累了,天天睡得比狗少,起得比雞早,罰軍棍二十以上的刑罰他都要親自過問,只吃一點點飯。

司馬懿一聽就笑了--諸葛亮快把自己活活累死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啊。

可是諸葛亮也不想死。所以他才運用神通,想給自己續命,點燃七星燈,七盞大燈,周圍環繞四十九盞小燈,七日內主燈不滅,可壽增一紀,就是多活十二年。

他自己沐浴更衣,拈香祝拜:

“亮生於亂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顧之恩,託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馬之勞,誓討國賊。不意將星欲墜,陽壽將終。謹書尺素,上告穹蒼:伏望天慈,俯垂鑑聽,曲延臣算,使得上報君恩,下救民命,克復舊物,永延漢祀。非敢妄祈,實由情切。”

不是不知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可是到了此時,漢室未克,壯志未酬,實在是顧不得了。

於是晚上乞上天賜命,白天抱病理事,計議軍機,想快快把自己累死了算。真矛盾。他未出山時,看梅花,訪朋友,踏瑞雪,讀書,清嘯,高臥,哪一樣不是享受生活?他出山後,制訂綱領,輔佐人君,出使江東,排兵佈陣,運籌幃幄,三十六計計計使全,哪一計不是使的自己的心血,哪一天是顧惜自己的生命?

算起來出山不如不出山,從政不如不從政,做一個算無遺策的神人,不如做一個悠遊卒歲的普通人。

結果祈禳六夜,還差一夜,被魏延一腳踏滅主燈。延壽未成。

臨死,他把一切都傳授給了姜維,又安排了自己的身後事,若是魏延反叛,當如何如何;若是司馬懿趁虛來攻,又如何如何。然後,“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自覺秋風吹面,徹骨生寒,乃長嘆曰:‘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

好痛。

一場只活了五十四歲的人生。

公元234年8月28日,夜,孔明歸天。

他死了,司馬懿果然帶兵來追。結果他一追到,姜維馬上下令,旗幟掉頭,戰鼓咚咚,後隊變前隊,好像要向司馬懿進攻。司馬懿一看,又中計了,撤!然後漢軍從容離去,大舉哀聲。有人報告司馬懿說諸葛亮真死了,司馬懿長嘆一聲:“我能料生,不能料死!”

諸葛亮死了。劉禪好像又死了一回父親。諸葛算無遺策,早就料到身後事,曾經跟劉禪說我在老家成都有八百棵桑樹,十五頃薄田,足可以供給子孫。臣在外任職,衣食皆由國家供給,無需再置產業,添家財。待臣去世,要讓家無餘物,外有餘財,否則便是辜負陛下恩寵與信任。

現在他死了,檢點平生,果如斯言。

他遺言將自己葬在定軍山。偌大個神人,多智近妖,卻不講風水,不慮後世,自己的墓穴僅能容納棺材,一無陪葬。

才華橫溢的一生,算無遺策的一生,殫精竭慮的一生,得其主不得其時的一生,一邊戎馬倥傯,一邊搞發明創造的一生。“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圖,鹹得其要雲。”木牛流馬,連駑,八陣圖。

說的是那年劉備為給關羽和張飛報仇,提兵攻打東吳,被東吳後起之秀的大將陸遜火燒八百連營,逃回白帝城。諸葛亮遠在成都,劉備走投無路。一日陸遜正率軍圍攻,八陣圖裡一片喊打喊殺的聲音。他提兵迎戰,結果卻是亂石一片。待回去再打,背後又響起殺聲。這樣來回往返,人困馬乏,士卒戰心離散。一個附近的老人告訴他說這是當年諸葛亮特意擺下的陣法,專門用來對付犯境吳兵。陸遜氣怒,帶人進陣,剛進去還豔陽高照,一進陣就漆黑一片,想出又出不來,在裡面轉圈圈。好容易見前面一點燈光,一個人影,隨其導引,才能出陣。原來這個人是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彥。

杜甫有詩《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他還發明饅頭。說的是當年七擒孟獲,班師過瀘水,要拿人頭祭祀。諸葛亮就用麵粉和麵裹以肉做成人頭狀頂替人頭用以祭祀。“饅頭”原來是指頂替用來祭祀的俘虜蠻夷的頭,所以是稱為“蠻頭”,後來就成了現在沿用的饅頭。那時候的饅頭,應該是我們現在吃的包子。

還有孔明燈。現在每當過年節,孩子們就會放飛孔明燈,還有戀人們也會放飛孔明燈,一點燈光飄飄忽忽飛到天上,帶著美好的企願。這卻是當年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特地做來求救的。

他還會書法,篆書、八分、草書。宋徽宗宣和內府的《宣和書譜》記載: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蹟,必珍玩之”。

還會畫畫。東晉常璩《華陽國志》記載:“南中,其俗徵巫鬼,好詛盟,投石結草,官常以詛盟要之。諸葛亮乃為夷作圖譜,先畫天地日月君長城府,次畫神龍,龍生夷及牛馬駝羊。後畫部主吏,乘馬幡蓋,巡行安恤。又畫夷牽牛負酒齎金寶詣之之象,以賜夷,夷甚重之。”

他還工音律。《中興書目》記載:“《琴經》一卷,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絃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

神人啊神人。

他為什麼不是發明家,不是音樂家、琴師,不是書法家,不是作家?皆因他的大才蓋住了小能,大德蓋住了大才。

所以他的傳說最多,名聲最盛。歷來人們重的還是德行。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除了《出師表》,傳誦千年,上口成誦的,還有這篇短短的《誡子書》。他四十六歲方得子諸葛瞻,兒子才長到八歲,他卻要撒手歸天。這封短短的家書,寄託著一個父親的殷殷厚望。他用他一生行狀,為兒子立下了榜樣。他要兒子靜以修身,他就沒有浮躁之氣;他要兒子儉以養德,他就沒有奢侈之舉,悖德之行。他要兒子淡泊寧靜,因他自己就淡泊寧靜。他要兒子愛學習,立大志,後世的人都跟隨他的教德,學以廣才,志以成學。他給兒子、也給後世人,樹立了一個模板。

一首歌終將唱完,只餘嫋嫋尾聲,留給後世人抓住一個音韻的尾巴津津樂道,口口傳誦。這樣的人,世人跟不上他的腳步,所以他必定活得孤獨。所以易中天才會如此評他:“……曹操是一個可愛的奸雄。諸葛亮則是一個備受推崇,其實卻不被真正理解的孤獨的人。”

一個孤獨的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