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手中的大棒,最後一個被誅九族的宰相,胡惟庸


朱元璋手中的大棒,最後一個被誅九族的宰相,胡惟庸

胡惟庸(?—1380年),漢族,濠州定遠人,與明朝開國功臣,最後一任丞相。因被疑叛亂,後被朱元璋凌遲處死。

一、早年胡惟庸

公開的歷史資料很少講到胡惟庸,胡惟庸的年齡始終是謎,是個只有後半生,沒有前半生的奇人。籍貫是濠州定遠縣。位於今天安徽省蚌埠鳳陽一帶,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很多義軍教派都雲集在這裡,其中就包括朱元璋的明教紅巾軍。野史或一些筆記、小說上寫胡惟庸早年身份,有兩種說法,主一說是個私塾先生,鄉村民辦教師,教書匠,二說是個元朝小官,在朱元璋組織人起義後,投靠了朱元璋這支反元武裝。歷任元帥府奏差、寧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湖廣僉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職。史料顯示,公元1365年,已經在基層做官十年的胡惟庸,只做到七品寧國知縣。

二、官拜左相

很多歷史小說將胡惟庸的發跡歸結到,抱了李善長的大腿。據傳胡惟庸花了重金行賄了朱元璋的親信李善長。李善長成為胡惟庸的伯樂。隨著朱元璋從打天下到坐天下,用人的標準也發生了變化,急需要一批新人來平衡之前的得力武將,充當朱元璋手中的大棍。公元1367年起原為知縣的胡惟庸由地方進入中央,洪武三年,進入中書省,任參知政事,洪武六年,拜右丞相,洪武十年即公元1377年升任左丞相。


朱元璋手中的大棒,最後一個被誅九族的宰相,胡惟庸


《明史·奸臣傳》記載,自洪武三年起,胡惟庸“曲謹當上意,寵遇日盛”。清楚說明胡惟庸受寵的原因是迎合朱元璋的政治需要,確實胡惟庸在此方面也比較擅長,明代史學家王世貞說,胡惟庸這個人“陰刻險鷙,眾多畏之”。說胡惟庸就像兇猛的老鷹,群臣大都怕他。然縱觀胡惟庸就任丞相後的主要政治作為是朱元璋手裡的一根“棍子”,朱元璋想整誰,胡惟庸就打誰。有人說李善於長病退,徐達離開相位都與其有關係,汪廣洋被流放,最終被賜死也與其有重要的關係,更不用說楊憲,胡惟庸在楊憲之死上,充當的是催命判官角色。

三、驕縱跋扈

楊憲被殺後,胡惟庸當了多年獨相,執掌生殺廢黜大事,排除異己。各部門的奏章但凡對自己不利的便扣下,不上呈皇帝。喜好功名之徒,競相奔走於其門,進行行賄。徐達將其行為告訴朱元璋。胡惟庸知道後誘惑徐達的守門人福壽,圖謀害徐達,但被福壽揭發,未能得逞。

四、事敗見誅

洪武十二年九月,胡惟庸等人再一次未及時引見占城貢使,朱元璋一怒之下,將胡惟庸和禮部官員全部囚禁,十二月,又查出汪廣洋被賜死時,有個從死的妾陳氏,竟是獲罪後妻女並皆入官的陳知縣的女兒,朱元璋得知後,更為震怒。洪武十三年正月,御史中丞塗節首先告胡惟庸謀反。與此同時,被謫為中書省屬吏的御史中丞商暠,也揭發胡惟庸的秘密。朱元璋接到告變後,立即進行審訊,隨即就把胡惟庸處死。告變人塗節,也因朝臣參劾說他本來準備參加謀反,因事不成才告變,連同胡惟庸和另一主犯,曾與汪廣洋一同參劾李善長的御史大夫陳寧,同時被殺。


朱元璋手中的大棒,最後一個被誅九族的宰相,胡惟庸


還有一種說法是,胡惟庸和朱元璋說他家裡面的舊宅子的井裡湧出了醴泉,請朱元璋來看這一個觀賞。當朱元璋剛剛走到西華門的時候,有一個名字叫做雲奇的太監沒有預兆地衝到皇帝的車馬前面,突然拉住馬車的韁繩,但是卻急得一點話都說不出來。朱元璋護衛們差點就把他打死了,可是他還是指著胡惟庸的家的方向。這時候,朱元璋才感到事情不對勁,就不去胡惟庸家裡轉而回到皇宮,走上城門,看到了胡惟庸的家裡藏著很多士兵。朱元璋就馬上下令把胡惟庸逮捕處死了。不過從實際來看應該不是真實的。不過在一部名字是《未解之謎》書裡寫了胡惟庸是與朱元璋的一個妃子互通被朱元璋發現了,為了求自保就只好造反了,這傳說也應該不是真實的。

五、死後餘波

胡惟庸被凌遲處死後,仍然在蒐集胡惟庸的罪狀,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發李存義和他的兒子李佑,夥同胡惟庸謀逆,但是朱元璋對此事並未嚴懲,免了李存義與李佑死罪。洪武十九年(1386)明州衛指揮林賢通倭事發,審理後,說是奉胡惟庸的命令通倭。官方描述是:“前明州衛指揮林賢帥兵守禦,以備東海防倭。指揮林賢在京隨駕之時,已與胡惟庸交通,結成黨弊。朕責指揮林賢就貶日本。居三年,惟庸闇差私往日本取回,就借日本國王兵,假作進貢來朝,意在作亂。朱元璋給胡惟庸羅織了很多罪名,最“引人入勝”的一項罪名是“通倭罪”——即勾結日本人,意圖顛覆明朝政權。將其拔高為“裡通外國第一人”。


朱元璋手中的大棒,最後一個被誅九族的宰相,胡惟庸

洪武二十三年(1390),又捉拿到了歸降明朝的元朝舊臣封績,說曾經為胡惟庸給元嗣君送過信,胡惟庸在信中稱臣,並請元嗣君出兵為外應。然而, 藍玉出塞時,在捕魚兒海地方就捕獲過封績,但是由於李善長施加影響,並未上奏,就把封績給放了。由於封績再次被捕入獄,李善長也被牽連進胡案。

恰好當時,李善長向信國公湯和借用衛卒三百名當建築工人。但湯和表面應允,暗中卻向朱元璋報告,這無疑是說李善長私自集結兵力。李善長又為了私親丁斌求情,朱元璋不但沒有答應李善長的請求,反而命令將丁斌拿獲。經審訊得知,丁斌供出不少李、胡兩家的往來之事。這樣,便認定了李存義、李佑父子夥同謀叛的罪狀,立即將他們從崇明島拘捕進京,重新審理定罪。接著,朱元璋便頒佈嚴敕說,李善長以“元勳國戚,知逆謀不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七十七歲的李善長被賜死,其妻、女、弟、侄等一門七十餘人被殺。只有李善長的長子李祺及兩個兒子,因為臨安公主的緣故,得以免死,流徙江浦。為了徹底查清哪些胡惟庸的“逆黨”,朱元璋殺了的人達到了三萬多人。被追加、或是奪去爵位的開國功臣就有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寧侯這些一公、二十一侯。


朱元璋手中的大棒,最後一個被誅九族的宰相,胡惟庸

六、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制

胡惟庸死後,朱元璋下了一道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詔書,毅然宣佈廢除在中國已有1600年之久的丞相制度。詔書說: “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不聞設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中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事皆朝廷總之。以後嗣君,勿得議置丞相,臣下此請者,置之重典(重刑)。皇權最大化集中。


朱元璋手中的大棒,最後一個被誅九族的宰相,胡惟庸


七、是否通倭

這起“裡通外國”的大案,在《明實錄》洪武十九年的相關記錄中並沒有記載, 1934年,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先生曾撰寫《胡惟庸黨案考》,對胡惟庸通倭真相進行詳細的考證。其結論為“林賢下海招倭事”,在邏輯和時間上相互矛盾,“不足置信”。

在胡惟庸案中,定罪行刑的時間都是極短的,絲毫不給胡惟庸為自己辨白的機會,因此很多史學家認為胡惟庸案可以說是朱元璋的欲加之罪。也就是說胡惟庸案真相是一出冤案,胡惟庸在明朝歷史上並沒有謀反叛逆,但是其專橫的政治行為卻威脅了朱元璋的統治,因此朱元璋一定會處心積慮除掉胡惟庸。

朱元璋手中的大棒,最後一個被誅九族的宰相,胡惟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