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木柺棍

這段故事,出在明朝洪武年間。

1。升官

郭家世代務農,到了郭長庚這一輩,仍辛辛苦苦在地裡刨食。郭長庚雖然不通文墨,但見多識廣,為人處世極有遠見,他要兒子郭炯用功讀書,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夙命。

三根木柺棍

洪武六年,郭家喜從天降,郭炯在殿試中一舉奪魁,中了狀元。郭炯一夜之間鯉魚跳龍門,全家人樂得嘴都合不攏。

新科狀元由吏部分派官職,通常有三種安排:頭一等是進翰林院當學士,翰林學士常跟皇帝打交道,升遷的機會很多。第二等是外放做知府,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個比較實惠。最差的是分到各部衙門,當那種有職無權的小京官。

郭炯家境貧寒,朝中既無靠山提攜,兜裡又沒銀子打點,前兩種待遇自然享受不著。最後,他被安排到禮部,做了俸祿微薄的員外郎。郭炯不敢挑肥揀瘦,老老實實接受了任命。

郭炯是個孝子,剛在京裡安頓好,跟著就把父母從老家接了過來。

一晃過了五年,郭炯原地踏步,仍是個窮酸的員外郎。

不久,丞相胡惟庸做五十大壽,文武百官都趕著去送禮。郭炯明白,這是個溜鬚拍馬的好機會,如果能討得胡丞相歡心,立馬就能往上爬。可惜自己囊中羞澀,買不起像樣的賀禮,只能瞪眼乾著急。

郭長庚知道了兒子的心事,他冥思苦想,琢磨出一個好辦法。

次日,郭長庚揣上二兩銀子,早早出了門。中午時分,他捧著一個細長的錦盒,興沖沖回到了家裡。

一進門,郭長庚就將錦盒交給兒子,神秘地說:“把這份壽禮送給胡丞相,管保他會喜歡!”

郭炯捧著錦盒左看右瞧,猜不透這裡面究竟裝著啥。於是,他小心翼翼打開了盒蓋……

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根做工精細的紅木柺棍。

郭炯盯著柺棍瞅了半天,衝父親狐疑地問:“就,就送這個啊?!”

郭長庚點了點頭。

郭炯哭笑不得,嘆著氣問:“爹,您是不是老糊塗了?胡丞相什麼奇珍異寶沒見過,能,能看上這木頭柺棍嗎?!”

郭長庚說:“眼下,胡丞相啥都不缺,就缺根柺棍。”

郭炯連連搖頭,反駁道:“胡丞相腿腳靈便得很,根本用不著拄柺棍。”

郭長庚卻不以為然,堅稱胡惟庸肯定喜歡這份壽禮。郭炯拗不過,只得硬著頭皮,把錦盒送到了丞相府。

送完壽禮,郭炯一直忐忑不安,他擔心胡惟庸看了柺棍會大發雷霆,怪自己輕慢放肆。這樣就弄巧成拙,馬屁沒拍成,反倒得罪了胡丞相,後果不堪設想。

幾天後,胡惟庸的壽誕到了,郭炯也收到一張請柬,邀他去丞相府赴宴。

郭炯戰戰兢兢來到丞相府,在壽宴大廳找了個偏僻位置,低著頭坐了下來。不一會兒,壽宴正式開始,賓客們依次捧著酒杯,挨個向胡惟庸祝壽。

當郭炯走到胡惟庸面前時,胡惟庸笑著對他說:“閣下所送的禮物,老夫十分喜歡!”

郭炯一時沒聽懂,胡丞相的這句話,究竟是肺腑之言,還是正話反說?可在場的官員都認為,郭炯一定不惜血本,給丞相送了罕見的重禮。

半年之後,胡惟庸瞅個機會,將郭炯破格提拔為禮部侍郎。郭炯又驚又喜,這下他終於相信,那根柺棍確實送到了胡丞相的心坎上。

一根普普通通的木頭柺棍,為何能壓倒成堆的奇珍異寶,博得胡丞相的歡心呢?郭炯對此百思不解,於是便向父親求教。

郭長庚捻著鬍鬚,衝兒子反問道:“你想想看,送什麼樣的禮物,最討人喜歡啊?”

郭炯說:“缺什麼送什麼,最討人喜歡。”

郭長庚點點頭,又問:“那麼,眼下胡丞相最缺的是啥?”

郭炯撓著頭皮,自言自語道:“丞相位極人臣,既不缺榮華,也不缺富貴……他,他到底缺啥呢?……”

琢磨了半天,郭炯仍沒找到答案。

見兒子回答不出,郭長庚點撥道:“樹大招風,豬胖挨刀。常言說伴君如伴虎,依我看,眼下胡丞相最缺的是安全感。”

郭炯聽了茅塞頓開,他湊近父親,壓低聲音說:“爹爹所言極是。當今聖上疑心很重,胡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確實高處不勝寒。”

郭長庚微微一笑,進一步解釋:“人活到七老八十才用得著柺棍,送柺棍給胡丞相,是祝願他能平平安安告老還鄉。這樣的壽禮,他能不喜歡嗎?”

聽到這兒,郭炯頓時恍然大悟,對父親的高招拍案叫絕。

郭長庚沒猜錯,皇帝朱元璋殘暴多疑,早就對胡惟庸起了疑心。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找了個藉口,把胡惟庸定成謀反罪,將其滿門抄斬。胡惟庸死後,朱元璋繼續追捕他的餘黨,胡惟庸的門生故舊一個個倒了大黴。

就在這當兒,有御史向朱元璋告密,說胡惟庸五十大壽時,禮部侍郎郭炯給他送過重禮,郭炯是胡惟庸的死黨。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人立刻徹查。可查到最後才發現,當時郭炯只送了一根普普通通的柺棍,銀價還不足二兩。這下謠言不攻自破,郭炯非但沒被治罪,反而贏得了不畏權貴的美名。

郭炯死裡逃生,長舒了一口氣。慶幸之餘,他更加佩服父親的深謀遠慮。

2。發財

轉眼過了兩年,又趕上馬皇后五十壽誕。此時,郭炯已攢了不少銀子,他決定,好好辦一份賀禮送進宮去,拍拍娘娘的馬屁。

於是,郭炯來找父親,求教該買什麼樣的禮物。

郭長庚說:“和上回一樣,再買一根木頭柺棍。”

“還,還買柺棍?難道馬娘娘也高處不勝寒?!”郭炯吃驚地問。

郭長庚搖了搖頭,說:“馬娘娘和皇上是患難夫妻,地位牢固得很,她沒有這種憂慮。”

“那為什麼送柺棍呢?”郭炯大惑不解。

郭長庚解釋道:“據我所知,馬娘娘體弱多病,一天到晚藥罐兒不離身,看這情形,她最渴望的莫過於健康長壽。送去一根柺棍,預示著娘娘能活到拄拐的那一天,她肯定打心眼裡高興!”

聽了這番分析,郭炯連連點頭。他毫不遲疑,立刻買來柺棍,裝入錦盒送進宮去。

第二天,幾個太監抬著一口大箱子,笑眯眯地來到了郭家。領頭的太監告訴郭炯,娘娘對那份賀禮非常喜歡,特意賞給郭侍郎六百兩黃金。

第二次送拐又大獲成功,郭炯樂得眉開眼笑。

3。入獄

歲月匆匆,一晃過了十年。此時,郭炯已做到禮部尚書,成了朝廷重臣。郭長庚因為思念故土,就離開兒子,回家鄉安度晚年去了。

這年十月,恰逢朱元璋六十六歲壽誕,大明朝舉國歡慶。皇帝做壽,文武百官不敢怠慢,他們千方百計置辦賀禮,一個個忙得四腳朝天。

但是,禮部尚書郭炯卻非常輕鬆,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前兩次送禮讓自己升官又發財,這回郭炯不假思索,又買了根紅木柺棍,屁顛屁顛給皇帝送了去。

送完壽禮,郭炯美滋滋等在家中,盼著朱元璋龍顏大悅,自己好加官進爵。

這天,郭炯正在書房品茶,忽聽府門外人聲鼎沸。不一會兒,一個家丁氣喘吁吁跑來稟報,說皇帝的聖旨到了。郭炯喜出望外,忙命僕人去廳堂擺設香案,準備接旨。

然而,當郭炯興沖沖走進廳堂時,卻發現情況有點不妙。因為,來傳旨的不是笑眯眯的太監,而是凶神惡煞的錦衣衛。

看見郭炯,錦衣衛頭目高聲喊道:“禮部尚書郭炯接旨!”

郭炯趕忙伏在地上。

錦衣衛頭目打開聖旨,一字一句唸了起來:“郭炯以敬獻壽禮為名,含沙射影詛咒君王,用心惡毒之極,著令錦衣衛收監問罪……”

郭炯聽了,嚇得魂不附體,哆哆嗦嗦辯解道:“冤,冤枉,實在冤枉啊!……”

錦衣衛哪有工夫聽郭炯喊冤,嘩啦一聲給他套上枷鎖,連推帶搡押入了囚車。就這樣,郭尚書糊里糊塗進了大牢。

郭長庚聞訊,連夜從家鄉起程,心急火燎趕到了錦衣衛大牢。

見到父親,郭炯哭喪著臉問:“爹爹,前兩次送拐我升官又發財,為何這次送拐卻鋃鐺入獄呢?!”

郭長庚跺了跺腳,嘆道:“你不分青紅皂白,只會依樣畫葫蘆,所以才落到這一步!”

接著,郭長庚附在郭炯耳邊,悄聲說出了不能給皇帝送柺棍的原因:

朱元璋已垂垂老邁,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可目前大明朝卻內憂外患。首先,太子朱標死了,他的兒子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朱允炆年僅十五歲,根本壓不住陣角。其次,元朝殘餘勢力在關外蠢蠢欲動,大有捲土重來之勢。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只得強打精神,竭力裝出身板硬朗的樣子,親自處理各種危機。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郭炯趕著去送柺棍,等於告訴普天下,皇帝已經老了,不中用了。朱元璋看見那根柺棍,能不怒火中燒嗎……

聽到這兒,郭炯終於弄清了自己身陷囹圄的原因。

這時,郭長庚摸著兒子的頭,感嘆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你雖然滿腹經綸,可惜人情世故這本書卻沒有讀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