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的清淡美味:北泉手工面

說到重慶的面,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麻辣十足的重慶小面,但在我們重慶,有的卻不僅僅是火鍋串串麻辣小面此類的香辣美味,也有

北泉手工面這樣的清淡美味。

北泉手工面是重慶市北碚區的特產,北泉水磨手工面製作技藝於2009年入選重慶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慶城的清淡美味:北泉手工面

北泉手工面,也被稱作北泉銀絲面。面如其名,北泉面自有“細如絲、白如雪”的特點,除此之外,“麵條中空、入口滑嫩、回鍋不泥”是北泉面的又一大特點。

這樣的北泉面,不適合重慶小面的麻辣作料,而是隻需要小小的一匙油、一撮蔥花、一把藤藤菜即可。這樣一碗清湯北泉面,鹹淡適宜、細滑爽口,清爽鮮香,寥寥青白二色,味道卻不簡單。

重慶城的清淡美味:北泉手工面

北泉手工面選用精製小麥粉為主料,引縉雲清泉和之,配以精當比例的麻油、雞蛋、味精、胡椒、全清豆粉、精鹽等輔料,其中鹽是製成北泉手工面的核心技術。

北泉面完整製作過程有18道工序,除了烘乾,其餘工序全部手工完成。從和麵、做跎、醒面到切條、接條、扯撲、上架等等十八道工序,都是由經驗豐富的師傅完成。

重慶城的清淡美味:北泉手工面

重慶城的清淡美味:北泉手工面

和麵加入了老酵水,一百斤面一個人要反覆揉兩個小時,使麵筋網絡全部打開,這樣的面才彈性十足夠筋道,拉麵的時候不易斷開。

在北泉面的製作過程中,“扯環條”是很重要的一項程序:醒過的大條由兩名面師通過拉、扯、甩等手法,使麵條逐步變細,最後在老師傅的手裡到達細如髮絲的境界。

因其是純手工拉伸製作而成,再發酵晾曬的過程中,就會自然生成銀絲般的空心形態。

重慶城的清淡美味:北泉手工面

北泉手工面是北碚的老特產,也是重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始創於北碚縉雲山麓的北溫泉古寺,已經有約一千六百年曆史。

重慶城的清淡美味:北泉手工面

教育家黃炎培對它有過“香麵條條韭葉抽”的讚譽,老一輩國家領導人賀龍也曾說過:“溫泉手工面生產要擴大,這是我國的民族遺產。”周恩來總理也在嘗過這北泉面後稱讚不已。

時間的沉澱、技藝的打磨、不斷的革新,讓北泉手工面始終保持著最具吸引力的本味。

有言道,“吃了北泉面,好運不斷線”,各位食客就請到北碚一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