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金協會楊斌:審慎評估銀行金融科技業務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發展,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拼搶金融科技賽道。12月13日,在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電子銀行年會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業務三部主任楊彬指出,銀行要做金融科技的引領者,找準發展金融科技的切入點。但是,在開放的過程中,切忌跟風,隨大流,應該審慎評估。

楊彬指出,對整個銀行來說發展總的趨勢是從物理網點轉向移動終端,從線下轉到線上,從封閉轉向開放,主線都是“互聯、開放、合作、共享”。楊彬表示,如果銀行金融科技業務隨大流發展,就會像直銷銀行一樣,雖然現在有100多家銀行在做,但是做好的屈指可數。

事實上,直銷銀行是銀行探索金融科技的重要嘗試。據悉,截至2018年11月,我國直銷銀行共117家,相較於去年新增3家。其中城市商業直銷銀行是主力軍,共73家;農村及農信社直銷銀行30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有11 家;其他直銷銀行(包括國有商業銀行、民營銀行旗下直銷銀行)有3家。

此次年會上發佈的《2018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簡稱《報告》)顯示,根據測評,目前,僅有 17.5%的直銷銀行採用獨立事業部運作模式,屬於一、二級部管理的直銷銀行佔比為45%。

在業務模式上,上述《報告》指出,一部分直銷銀行是作為傳統銀行的互聯網延伸,並未形成清晰的產品定位和獲客路徑。獲客模式多以自家銀行客戶轉化為主要渠道,產品設計以投資理財為主,以生活服務為輔助功能,配合其他金融類服務。

直銷銀行本質上是互聯網銀行,並且兼具互聯網與銀行雙重背景。一位銀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在直銷銀行 3.0 階段,直銷銀行需要與B端公司合作進行資源共享,將滿足更多客戶需求,得到更多認可。

上述《報告》顯示, 就目前看來,商業銀行進行科技輸出模式已初現格局,具體有三個方面: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創設)、共同成立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共建)以及部分民營銀行建立開放式平臺(賦能)。互聯網金融的影響將會持續,金融科技將會持續滲透進銀行的各個業務流程。未來,與銀行業務流程、核心場景深度契合的新應用和新模式將層出不窮,並推動銀行向真正的金融科技服務平臺轉型。

此外,楊斌還提到,銀行要充分認識金融科技存在的風險。楊斌表示,技術往往都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促進發展,造福社會,用得不好可能會帶來風險,危害安全。由於網絡空間的開放性和互動性,金融科技創新可能會帶來業務、技術、網絡、數據的多重風險疊加,對金融安全和穩定產生更大的衝擊。因此,確保安全永遠是金融科技發展的生命線,防控風險永遠是金融科技從業者的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