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慌!探究北海樓市無房可售的背後真相

北海樓市當前現狀:無房可售背後真相

去年11月到今年5月,北海樓市經歷了兩波高潮。第一波是去年11月12月,北海購房補貼即將到期的集中買房;第二波是今年3、4、5月,大批外地人集中到來購房。

這兩波購房高峰共賣出住宅28028套247.61萬平方米,而往年同期(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網籤僅10451套92.30萬平方米。

別慌!探究北海樓市無房可售的背後真相

2011-2016年:房源充足

從2011年到2016年,北海樓市陷入了漫長的低迷期。雖然2013年曾經出現過一波小高潮,但2014年17級颱風橫掃之後又被打回原形。在這樣的環境下,開發商只好慢悠悠的建樓、慢騰騰的賣房。於是,北海隨處可見在售樓盤。當時廣東南路從新世紀大道至金海岸大道,路邊只要見盤就進,必有房源。

2017年:三大變化導致無房可售

去年11月到今年5月,北海樓市相當於僅用半年時間就賣出了以往一年半的銷量。猝不及防之下,北海樓盤銷售迅速出現了三大變化:一是售罄的項目不斷出現,在售樓盤由過去的密集變成了稀疏;二是以往賣不動的樓盤見到市場好轉,又重新包裝開賣,選擇性不多;三是部分暢銷的樓盤,後期開發節奏突然跟不上。

這三大變化導致了北海的可售房源由以往的高度集中變得明顯分散。若仍按以往看房習慣和看房路線,屢屢撲空不足為奇。看房頻頻遇到“無房可售”並不表示北海真的無房可售,但看房路線確實需要及時調整。

北海樓盤開發特點:且建且賣

前幾年北海樓市一直低迷,開發商一般不樂意大規模開建。這或許跟北海屬於典型外銷市場有很大關係,本地剛需購買力有限。

從2010年1月到2017年7月,北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大約發出了633張(次)預售許可證。其中,單證推出千套以住宅的僅14次佔2.2%、單證推出500-999套住宅的有73次佔11.5%,單證推出500套以下的有546次佔86.3%。

數字顯示北海開發商絕大多數都是小批小幅開建。即使是大盤比如冠山海,它規劃總戶數是9000戶,但平均每年推盤量也就700套左右。

項目且建且賣,導致了有相當數量的樓盤在這兩波購房高潮中措手不及。例如新世紀大道的嘉盛名都,三期賣完了四期在建跟不上節奏;廣東南路的聖景龍灣,一期售罄了但二期在建中。還有金海岸大道的21°公館和大唐聽海,同樣也是前期售完後期加急開建。

反之,這樣的開發習慣讓更多的開發商贏得了機會。建設規模不大,開工節奏就容易加快。就在那些樓盤為青黃不接而扼腕時,更多的新盤卻冒了出來:雲南路西側的康平家園、北海大道東段的東峰國際公寓、南珠大道的海納百川、江尾公園的寧海灣、貴州路的南洋國際廣場,還有城東的恆大雅苑……等等。

小規小模的操作,很幸運地讓北海樓市在這一輪火爆中免於失控。最近北海樓盤網籤量下滑,有人認為是供應不足造成的。其實不然。供不應求必然導致價格飆升,而事實上北海近期房價相對前幾個月平穩——顯然,“無房可售”只是看房路線未及時調整的錯覺,庫存與新盤的同步保證了供應量也保證了北海樓市的平穩。

北海買房:品牌為先,品質為重

不過,小規模的開發與小規模的樓盤是兩個概念。過於侷促的樓盤往往缺乏足夠的園林綠化、缺乏有力的物業管理保障,進而波及到小區生活品質、環境優美受限。因此,在北海購房買房不要只盯著價格,要看此項目是那家房企開發。

恆大入駐北海以及6年,從恆大名都、恆大御景半島、恆大海上帝景到今年的恆大雅苑,用品質俘獲了北海眾多購房者的“芳心”。

恆大御景半島作為銀灘板塊尤其是銀灘西區的橋頭堡,以其內外兼修的配套、過硬的品質、闊景戶型在北海廣受歡迎。項目內有10萬平方米酒店、5萬平方米商業街、恆大五星影城、露天泳池、運動中心,是一個集居注度假、商業、運動、娛樂為一體的大型住宅建築群落。

別慌!探究北海樓市無房可售的背後真相

別慌!探究北海樓市無房可售的背後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