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幾百塊買的葡萄酒居然是螺旋蓋,是不是被坑了?

前幾天,一位直男朋友約了妹子去吃飯,帶了一瓶葡萄酒。結果剛掏出來,妹子的表情就有點古怪,然後藉口說家裡的貓還沒喂,趕緊拔腿就跑了。

後來這位朋友旁敲側擊才知道,原來妹子看他帶的酒是螺旋蓋的,就斷定不是啥好酒,趕緊溜了溜了。

一說到這,我這朋友就千萬分委屈:明明現在有很多優秀葡萄酒都會用螺旋蓋來封瓶啊!

花了幾百塊買的葡萄酒居然是螺旋蓋,是不是被坑了?

我們餐廳的店長今天告訴我,有個客人因為買了我們家的一瓶螺旋蓋的酒,當場大發雷霆,理由是:你讓我花幾百塊買個螺旋蓋的葡萄酒?是不是欺負人不懂酒呢!

其實真不怪妹子和那位大發雷霆的客人,畢竟木塞可是葡萄酒給人們的固有印象了,突然換了個螺旋蓋難免顯得葡萄酒好像不是那麼有檔次了。

花了幾百塊買的葡萄酒居然是螺旋蓋,是不是被坑了?

在人類的世界裡喜歡“看臉”,在葡萄酒的世界也不例外。從葡萄酒的外表確實可以得出一些信息。但人看臉難免也會有看走眼的時候,所以有時候過於在乎外包裝,就會出現嚴重的判斷失誤。

我敢說對螺旋蓋有偏見的絕對不止以上這兩位,所以今天小鹿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站出來為這個問題說幾句實在話了。

軟木塞 VS 螺旋蓋

軟木塞還是螺旋蓋?糾結這個問題就跟糾結“粽子裡放棗還是放肉,豆腐腦吃甜的還是鹹的”一樣,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

花了幾百塊買的葡萄酒居然是螺旋蓋,是不是被坑了?

螺旋蓋的設計不是我們擅自主張,而是新世界大部分酒莊的改革創新!

其實愛上葡萄酒的消費者,有超過一半是因為愛上取出軟木塞“砰”的那聲儀式感。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酒莊開始改用螺旋蓋來代替木塞。

上世紀60年代,木塞味已成為令許多名莊頭疼的問題。

在澳大利亞,一個葡萄酒商店裡,一名單身女士正大聲抱怨,因為她最喜歡的葡萄酒品牌仍然使用軟木塞,“現在,去找到一把螺旋開瓶器來開瓶真是讓人心煩。”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法國波爾多中文名Chateau LeovilleBarton酒莊的主人安東尼·巴頓(Anthony Barton)正悶悶不樂,拒絕在他的酒莊中使用螺旋塞:“用螺旋蓋?這輩子不可能。要這麼做,得先殺了我再說。上好的波爾多酒封瓶後,至少得再放個十年。誰知道十年後螺旋蓋會發生什麼事情!”

究竟選擇橡木塞,還是螺旋蓋?這場關於傳統、浪漫、環境、科學的瓶塞大戰從那個時候就已經無聲地拉開了序幕。

瓶塞的世界很大

瓶塞大致可以分為軟木塞類和替代型。光是軟木塞,因材質不同,就可以分為好幾種,而螺旋蓋這種則就屬於替代型瓶塞。下面介紹的是幾種常見瓶塞:

花了幾百塊買的葡萄酒居然是螺旋蓋,是不是被坑了?

瓶塞和酒品質有沒有關係?

使用螺旋蓋的酒不一定是廉價的,那從瓶塞來判斷葡萄酒品質就真的行不通嗎?這倒也不一定,還是可以從中窺出一二,得出大致判斷的(注意注意,是大致的判斷,不能百分百準確)。

花了幾百塊買的葡萄酒居然是螺旋蓋,是不是被坑了?

使用優質天然軟木塞的,更可能是好酒

優質的天然軟木塞,外表平整光潔,長度更長,通透性好,擁有更好陳年能力,通常酒的品質也比較好。

碎木塞和普通軟木塞通常是日常餐酒

這類塞子造價低,長度較短,更多的是低價位普通餐酒。

螺旋蓋的不一定不好

螺旋蓋使用得越來越多,而且技術不斷進步,通透性不比天然軟木塞差。

花了幾百塊買的葡萄酒居然是螺旋蓋,是不是被坑了?

我們見到很多新世界的葡萄酒開始大量以螺旋蓋取代軟木塞,主要的作用也是為了解決軟木塞變質所造成的木塞味,並且能夠百分之百阻絕空氣進入酒瓶內(軟木塞在幹掉收縮後會造成空氣滲入),保證每一瓶葡萄酒的釀酒師推薦的最佳口感。

除了消除木塞汙染,螺旋蓋控制透氧速率的效果是其另一大優勢,尤其在延緩白葡萄酒老化方面。

這也是為什麼需要保持新鮮度的白葡萄酒更常用螺旋蓋來封瓶。與軟木塞相比,螺旋蓋的品質更加均一,儲存方便,而且透氧率可控又穩定持久,時間久了也不需要像橡木塞一樣需要更換。

花了幾百塊買的葡萄酒居然是螺旋蓋,是不是被坑了?

目前國內很多人們在潛意識當中,都認為葡萄酒酒就應該有軟木塞,甚至會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採用旋轉瓶蓋的葡萄酒一定是假冒的或者廉價的(節省軟木塞的成本)。

事實上,究竟螺旋蓋與軟木塞誰更利於葡萄酒的保存,可能都需要讓時間來證明。

再也別以瓶塞就輕易判斷一瓶酒的好壞了,畢竟對於熱愛酒的朋友們來說,要是因為螺旋蓋就與一瓶美酒失之交臂,那也未免有些太可惜了!

鹿聽知味:luutiio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