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 被溺愛長大的你,如何去當好家長?

第一、要有自然成長理念。現在太過分強調對孩子關注,忽視孩子是一個自然的人。既然是自然的人 每個人就有個性,但是,現在家長動不動就給孩子報太多班,拔苗助長。好像每個孩子都必須是鋼琴家和舞蹈家似的,因為隨著教育市場化,這些教育都專門在網上撰文。其實,每個孩都有自己盲區,你把時間都丟在他盲區上,其實沒有任何意義。筆者覺得不如讓給他更多時間無觀察這個社會,找到適合自己。

第二、要樹立公民意識。我們家長,都把自己孩子當做天才,所以教育花費上過多投入,唯一沒有培養他公民素質。一個人,真正影響一生,其實是一個人教養。最近網絡上霸座,還是一個博士。這樣人即使是博士,有意義麼。大多數人不論你怎麼樣教育,就是一個普通公民。所以培養孩子公民意識,懂得和社會、人、自然相處才是最好教育。

第三、自己事情自己做。中國孩子是缺乏競爭力,因為中國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太弱。很多事情,家長都代辦了,我們孩子只有想要,不是通過自己努力,很多時候就是一種表演,讓家長和社會去幫他。其實,從小時候起,摔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上學,自己揹著書包去,作業自己完成。現在孩子,由於社會、學校和家長太把他們當回事,所以他們喪失很多能力。為什麼我們孩子閱讀能力差,家長或者作業輔導中心平時給孩子讀題,讓我們孩子不願意去讀題,你越是照顧越多,他自然喪失這些能力。

第四、狼性教育。因為焦點在孩子身上,一切都打理好了,因為我們孩子是沒有野性,在面對困難時候,沒有表現出一種解決問題的狼性,而是一種畏縮。見慣太多大學生寒暑假回家,牙膏都是父母擠的,這樣孩子能有多大擔當。自然界中,從來就是適者生存,自己去解決問題,如果我們不從下樹立孩子這種狼性,即使學習再好,遇到挫折就完全放棄了。

第五、好的教育不如教會孩子終身學習習慣。我們現在家長看中是名校,所以從小就學區房。其實,真正名校是書房,培養孩子一種閱讀習慣,一種自學能力。真正國家之棟樑,很多並沒有名校經歷,而是在社會中堅持不懈,永不放棄那一些人,真正名校孩子反而是高級打工者而已。人最重要的是,敢於嘗試,終身學習,不斷提高的人。

總之,新的一代家長,自己都是被寵壞了一代,給自己孩子當榜樣更是不可能,要做一個合格家長,首先就放手,讓孩子自己事情自己解決,可以預見時,管太多家長到時候還不如那些不管家長。最重要的是,家長自己去讀書,去堅持。至於孩子,你把他成長還給他們自己,遠離祖輩溺愛,從教養入手。先做一個能獨立生活的人吧!

2018年10月23日於宜昌市夷陵區吾同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