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存款增速破9,居民也越來越沒錢,錢都流向樓市了?

近些年,我們可以感受到的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手中的存款越來越少了,每天還在想著怎麼樣才能趕快把馬爸爸的錢還完。之前有數據表示,路上行走的十個人中有八個人都處於負債狀態。中國從一個特別喜歡存錢的國家到現在的80%都處於負債狀態。

金融機構存款增速破9,居民也越來越沒錢,錢都流向樓市了?

而且,最近有數據顯示我國金融機構的存款餘額創下了近40年以來的新低,同比增長僅有8.5%,同時,銀行近些年的吸金能力也越來越弱。一個很明顯的感覺就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儲戶不願意將錢存到銀行了,而銀行也並不是沒有動作,前段時間就在大力推結構性存款,相當於是提升利率以增加自身存款。

連銀行的存款都下降了,那麼,這些錢都流到哪兒去了呢?仔細分析,不難發現,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也就四個方面:第一方面就是人們最關心的房產了,經過房價的一漲再漲,房產增值似乎成為了一個神話,以至於現在的樓市是"價格越高越搶手"。"穩賺不賠"的思想致使眾多人將錢投進了樓市,坐等升值、轉賣。所以,必然是有一部分資金流入了樓市,而且這部分資金佔總額的比例還不小。

第二方面就是人們的消費理念進行了改變。60、70年代的人的理念就是要多存錢,但是到現在,人們已經不存錢了。而根據中國銀行最近公佈的7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居民的存款下降了1.32萬億,而到了7月份,居民的存款再度下降0.29億。所以說,居民現在不僅不喜歡存款了,而且多數90後、00後還主張提前消費。

金融機構存款增速破9,居民也越來越沒錢,錢都流向樓市了?

信用卡、花唄、借唄、京東白條等能夠讓人們提前消費的方式越來越多,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種提前消費的方式其實有點兒像買房,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抵制通貨膨脹的。

第三方面則是居民的收入增速在近些年已經在放緩了,趕不上經濟增速,所以手中的錢在逐漸變少,換句話說就是錢越來不值錢了。舉一個例子來說就是,十年前用10塊錢就能夠買到的東西,今天可能要用100塊錢才能買到,物價上漲了10倍,但是你的工資卻沒有上漲十倍。

第四方面就是現在金融機構的相繼崛起。以前居民將錢存在銀行主要是為了安全的同時能夠獲得利息,而隨著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崛起,多種多樣的產品和模式衝擊了銀行的現有結構。而且,居民們發現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上的收益遠比銀行要高,同樣是投資理財,為什麼不投資收益高的呢?

金融機構存款增速破9,居民也越來越沒錢,錢都流向樓市了?

不過,存款的下降對銀行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就是在存款變少的時候,銀行有可能會減少貸款額度或者是提高貸款利率,以減少流向市場的資金。不過,這種做法有可能就苦了需要貸款的居民或者是中小型企業。或許也正是因此,才會出現一些居民首付都交了,貸款卻遲遲批不下來的現象。

金融機構存款增速破9,居民也越來越沒錢,錢都流向樓市了?

另一方面則有可能會造成銀行的資金流動性變弱,而一旦變弱,那麼安全性和盈利性都會受到影響。不過,這種變化也是對銀行的一個刺激,因為只有出現問題,才會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有存款變少了,銀行才會想辦法開發新的產品,提升服務,從而來增強吸儲能力。

總的來說,整個金融機構的存款下降或者是銀行的存款下降,絕對不是一個原因造成的。但是,此次增速的下降對整個金融行業來說,有可能會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