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加槓桿下的幣圈

1980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大地,我們當時發展最快的產業是紡織工業和食品加工業。80、90後應該有一個印象,叫萬元戶,其實,萬元戶主要都是農村鄉鎮企業的食品加工業主。他們藉助政策東風,不算前瞻性但算大膽的選擇了向銀行貸款的模式,然後由這筆貸款再向農村租用土地,鄉鎮幹部歡天喜地慶祝你蓋工廠搞生產,因此而發家致富成為常事。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這樣看來,槓桿其實是個好東西。用的好,它能夠幫助你實現"美好生活"的夢想。

房地產槓桿裡國民新世界

全民加槓桿下的幣圈

進入2000年之後,發展最快的產業是什麼呢?過去十幾年,其實我們看一看富豪榜就知道,房地產無疑排第一。從房地產行業開始,金融槓桿,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開啟了一個全新世界。

過去,我可能需要攢10年、甚至更久才能在城市買一套房子,在國家鼓勵消費的大環境下,銀行從央行借款容易,房地產商從銀行借款也容易,民眾從地方銀行借款也容易,於是我可能只需要1、2年的收入,就能買一套房,把剩下10年,甚至20年抵給銀行,銀行收取利息,而我提前十多年享受了我的房子。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土地出讓金一直是地方政府的"財務槓桿",與此同時,銀行很多信貸又是跟房地產相關,當我們有了房子之後,房子可以抵押給銀行,從銀行借錢,再次投入社會生產,創造更多的價值和利潤,這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房地產金融體系。至此,房子,從一個僅僅的"居住之地"轉變為撬動個人、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全民加槓桿的時代來臨。

2004-2008年我國家庭槓桿率在17%-19%,2017年,中國家庭槓桿率已近50%,以總的住戶貸款除以可支配收入,算下來是107%。槓桿帶來的是財富的升值,只要買了房,財富就直線上升,2016年到2017年之間,全國地產總價上漲了50%以上,這也意味著中國人的不動產財富總值增長了一半。如今北上廣深杭多的是資產數百萬的中產,而數百萬的資產基本就是那套房子。

財富升值的背後,是鎖定了未來20年以上的現金流,但槓桿還在繼續,在這種情況下,新的金融體系必然要出現,加密數字貨幣的出現,在這一時期被迫登上歷史舞臺,說被迫,是因為它的體系還不夠完善。社會是一架高速列車,無論是停車還是轉彎,都需要給予市場一定的時間,於是,大部分人還是隻看到房地產的熱鬧,看不到房地產背後的落寞,即使看到落寞,也相信落寞背後還有高潮。而另一邊,看到落寞之後開始尋求變化的人,如同30年前,先跨出第一步找國家貸款辦工廠、買房的人,幾乎在當時都富起來了,先跨出腳步邁向加密數字貨幣的人,也富起來了。

不過社會的轉變往往在潛移默化之間,如果陡然轉變那就不是市場了,那叫改革,對加密數字貨幣的認知在這個階段還不可能是全民的,但筆者希望,讓大家看到這種可能性,"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話糙理不糙。

數字貨幣質押蛋糕有多大?

今年以來,數字貨幣交易所、傳統證券市場玩家等紛紛進軍數字貨幣質押領域。其模式類似質押貸款,據媒體調研,目前抵押數字貨幣,普遍遵循按當時數字貨幣的市價的50%到70%來放款。

對於這一和P2P起點類似的互金行業,若是能搶得先機顯然更重要。特別是目前正處於幣圈熊市,由於幣價下滑、融資降低,整個行業都處於低迷態之中,對大部分幣圈投資人、機構而言,數字資產在漫長一段時間內難以解套或獲得高差額收益,為了讓手中的數字貨幣在熊市繼續發揮餘熱,對數字貨幣的抵押借貸業務的呼聲也從觀望變成了敢於實踐。

此前,筆者深入採訪過一家數字貨幣借貸項目Libra Credit創始人Lu Hua,他曾告訴我,在海外,他們與國外的信貸機構合作,提供數字貨幣到法幣的抵押,在國內,目前只提供幣幣抵押借貸,以幣安幣為例,持有BNB的平臺用戶可以向Libra Credit申請貸款,目前最高限額1萬美金,用戶拿到等值恆定貨幣,比如USDT,接下來還會逐步開放限額。

像Libra Credit這樣提供數字貨幣質押的公司,國內不超過10家,他們通常與交易所合作,掌握的數百萬的用戶和數以百億計價值的數字貨幣。而除這類專業的數字貨幣質押公司之外,錢包企業也在涉足其中,錢包企業主要幫助用戶存儲數字貨幣,以Kcash為例,一個平臺就擁有上百萬用戶,管理資產超過60億。

根據加密數字貨幣市值網掛牌的品種統計,截止2108年3月,品種多達1600個,當前市值超過3580億美元市值,而其在2018年1月8日市值最高時達8138億美元,這一市場規模相當於蘋果公司的市值(截至2018年1月31日,蘋果公司的總市值為8500億美元),但這與73萬億美元全球股市市值、215萬億美元全球各國債務總量等傳統金融市場規模相比,仍然不足為道。

但他的發展速度之快,堪比房地產金融。

數字貨幣槓桿如何加?

全民加槓桿下的幣圈

眾所周知,在P2P平臺上,借貸方主要是個人,出資方80%也是個人,20%是金融機構和基金,Lu Hua表示P2P模式在規模上是很有侷限性的,這也是它為什麼做不大,做大了容暴雷的重要原因。雖然目前數字貨幣借貸業務主要出資方為個人、早期投資人,但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會是,讓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機構投資人認購數字資產,成為資金方。

可以說,未來傳統金融機構才是數字貨幣金融真正的"底牌"。

這意味著,如果在房地產形勢、股市始終低迷的情況下,各國銀行是極有可能接受數字貨幣質押的,第一,房地產抵押收益週期長,而銀行收回的質押房子困難重重、拍賣等後續手續均有難度,週期緩慢;第二,股市的持續低迷,不少平倉股票對銀行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而這類股票往往流通性減少,對債權方還會造成二次傷害。

但這一切在數字貨幣質押上都不是問題。

以一枚價值5萬元的比特幣而言,如用戶抵押一枚,他能夠貸到抵押物五六成的價值的恆定貨幣,大概四千多個USDT。假設比特幣大跌,跌破了借貸金額的金額2萬5,這個時候用戶就需要補倉,如果用戶不及時補倉,這時,數字資產相對應的一部分就會被賣掉,相當於直接抵掉他的一部分債務。

而藉助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抵押業務上,規則從一開始就被設定好,由底層協議判定,雙方達成共識才能開啟業務,違約處理速度快,效率高。不僅如此,由於數字貨幣具有全球性,那麼數字貨幣對於平衡銀行的外匯儲備也具有積極的可實踐性。

目前,雖然區塊鏈技術還沒有成熟到可以作為日常支付的產品,但是在信用支付、抵押這一塊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有人認為,數字貨幣質押是進入幣圈金融的第一步,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場空中閣樓的遊戲,做的是一些躲避監管、夾縫求生的灰色業務,市場前景無從談起。不可否認的是,監管對於該領域仍未有政策出臺,目前仍處於監管空白地帶。

原創區塊鏈門戶,關注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數字貨幣、市場行情和價值投資。聰明的投資者都在大象區塊鏈。大象區塊鏈微信號ID: i54daxi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