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用好消費券這個“槓桿”

評論員觀察

日前,杭州開始向全體在杭人員發放總額16.8億元的消費券。不到三天,這一波操作帶動杭州市場消費近5億元,拉動效應達到了15倍。現在,多地陸續推出消費券,打響了消費回暖戰役。

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只有最終需求旺了,經濟才能真正地啟動起來。而且,與投資相比,消費拉動經濟的作用更直接、迅速,能夠在短時間內疏通生產循環。但受疫情影響,我國消費市場在整體穩健基礎上也出現了暫時性負增長。此時,以發放消費券來克服疫情對消費的短期影響,可謂契合時機、切中實際。

然而,綜合國內外促進消費的經驗,消費券並非長久之策。作為一種刺激消費的“槓桿”,它實質上是政府提供的一種消費補貼。啟用消費券的目的,在於撬動市場需求,實現資源配置,引導生產持續擴大,帶動經濟向前發展。但是,如果對其使用不當,消費券未必能夠引發經濟活動的連鎖反應,反倒會使一種消費抑制另一種消費,造成所謂的消費萎縮。對此,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曾強調,各地應量力而行,仔細研判,找準適合自身的促消費路徑。

所以,促消費務必要科學規劃。首先,貴在一個“準”字。實踐證明,消費券恐怕不適合投放在生活必需品領域;那些上下游帶動作用強、橫向關聯行業多的特定行業,更適合發放消費券。其次,要注重應用信息技術。數字化平臺擁有技術優勢,能從消費券的發放方式、發放範圍等多方面展開優化,促使投放的全過程兼顧公平與效率。這也是此輪各地發放消費券的一大特點。相當多的地區選擇與電商平臺合作,實現了在線發放,不但領取便捷,而且使用方便。

長期來看,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政策的系統工程來保障。一方面,這意味著需要加快培育消費的新業態、新模式,讓市場上有充足而豐富的供應;另一方面,還需要穩定就業、完善社會保障,讓人們對花錢消費有底氣、有信心。唯有綜合施策,才能穩定消費預期,讓人們真正能消費、願消費、敢消費。 (楊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