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數字化支點,金融“槓桿”撬動跨境支付升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在今年2月份發表的《未來國際經濟格局十大變化趨勢》中,開篇第一句便直抒胸臆:“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這句定調般的存在,此後一直在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論述中出現,從2月春暖還寒一直到如今9月入秋,無論是宏觀經濟學家,還是身處其中的企業主、消費者,都充分體會到了什麼叫“變”,什麼叫“不確定性”。

進入9月,美聯儲降息,油氣股跌宕起伏……全球經濟遭遇挑戰,歐洲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經濟衰退的跡象,世界經濟猶如一張浮動的網,波雲詭譎,又盤根錯節。

全球貿易,亟需破局。變局之下,大家屏息以待。不過,事情會往什麼方向發展,其實仍是未知之數,世界秩序看似混沌,但每個人也都知道,這種波折是在逆時代潮流,註定不會長久。

一、全球經濟遭遇不確定性,跨境貿易行路難?

有人會說,現在是地球村,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對跨國公司而言影響不大。沒錯,大企業倚仗雄厚的資金實力,能通過海外設廠、自主技術創新等規避風險。那成千上萬的中小微企業,在跨境貿易中又該何去何從?他們或者產品轉內銷,或者降本縮產。不論哪一種,生存壓力都不言而喻。


找準數字化支點,金融“槓桿”撬動跨境支付升級


在傳統跨境交易中,再微小的因子變動,於中小企業而言都是如臨大敵。以成本結構、交易量較為穩定的中小企業而言,任何一次成本增加都有不堪重負之感。

然而不管局勢如何複雜多變,日子總歸是要過下去的。時值九月,美國11月“黒五”+歐美12月“聖誕季”越發臨近,國際貿易正處在銷售旺季。

但是想做好這門生意,挑戰卻格外的多。無論在商機獲取、貨源篩選,還是物流、金融、支付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變量因素——尤其是支付金融領域,資金的跨境是賣家獲取盈利最本質需要考慮的痛點問題,賣家只有將錢拿到自己手裡才算賺到,因而在跨境貿易中,支付金融的“痛”那是真的痛:


找準數字化支點,金融“槓桿”撬動跨境支付升級


一是匯率不透明。傳統金融機構還未介入數字化,跨境資金的流動於買賣雙方均難以實現透明,也無法對資金實行有效的動態管理。

二是交易成本高。受關稅影響,部分企業開始發展轉口貿易,藉助生產力同樣發達的第三方國家進行買賣交易,轉換貿易主體,然而其間的資金存在多種幣種兌換,頻繁交易下,手續費成了不容小覷的成本。

三是回款週期長。由於跨境貿易涉及國家眾多,每一筆資金都需經由金融機構審核,而其間涉及的金融機構眾多,程序繁瑣拉長了審核週期,賣家資金週轉效率低。

四是中小企業貸款難。跨境貿易貸款風險高,傳統金融機構難以有效把控信貸風險,為預防惡意騙貸行為,提高了信貸門檻,加強了資質審核,中小企業很難快速高效的獲取用於生產週轉的資金。

二、採購旺季,金融與支付場的破陣之道

中國互聯網產業幾十年的開林拓荒,不斷解決傳統行業的頑疾痛點,便利人們的生活,讓移動支付走進千家萬戶。當目光轉向國際,解決痛點的歷程仍在繼續,砥礪的“前行者”們,各自探索著解決方案。


找準數字化支點,金融“槓桿”撬動跨境支付升級


傳統金融機構作為“繫鈴人”,也在致力於優化自身體系結構,於全球設立自己的分支機構,為跨境出口大賣家開設海外銀行賬戶。國內如連連支付、Skyee、iPayLinks等跨境收款服務商也都推出了不同程度的“0費率”活動。雖然解決了跨境電商資金緊缺問題,轉而用其它業務來填補費率的損失,或是在服務上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在獲取用戶後開始轉增費率,由此流失了一批用戶。

跨境支付與金融領域的問題仍缺乏一個好的解決方案,而一年一度的採購旺季不會延期,支付效率問題,關係到大批訂單量的成交,亟待解決。

今年九月的採購旺季,皓哥很驚喜地看到。互聯網人已然在用產品思維,對國際貿易的金融支付,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國內最大的跨境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在沉澱20年之久的這個關口,基於對整個跨境貿易領域的深厚經驗累積、海量數據探索和行業觀察,適時宣佈戰略升級,在八月份的尾巴——這個承上啟下的時間節點——連發三大組合拳:分層分場景多元化解決方案、行業產業帶全面升級、數字化金融支付體驗全面升級。


找準數字化支點,金融“槓桿”撬動跨境支付升級


不得不說,阿里正在用數字化重構跨境貿易的未來生態,而數字化支付金融升級正應時下需求。

影響國際貿易的進展兩大核心要素,一個是關稅,另一個是匯率,而關稅屬於個體難以改變的因素,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屬於固定成本。但是匯率卻始終處於動態的變化當中,受市場環境影響會產生一定優化。

阿里國際站此次應對九月國際採購旺季的支付升級則對準了這一環靶心,通過“全球付本地結”,一是將所有的碎片化小單化訂單聚合,貨幣被集中匯兌,減少了貨幣的中間週轉數量,降低了中間幣種匯兌成本。二是大膽開拓,突破國際幣種匯兌門檻,繼續升級“本地結”這一大創新入口,已合作實現本地收單的國家和地區今年增加到歐美加澳等56個。將跨境轉賬成本從平均超過15美金降低到1本幣,匯兌成本從原來的2%—3%降至1%。目前已經實現支持22種國際主流貨幣的本幣支付。

此外,採購節期間,國際站還聯合Mastercard、Trustly等國際機構為買家提供多種支付方式的優惠減免,大招之外附贈驚喜,是常見的互聯網用戶運營思維。

  • 對Trustly賬戶的國際站買家實行0手續費,通過數字化升級將傳統TT到賬時間縮短一半,僅需1-2個工作日,對於大額支付還另行減免優惠。
  • 針對美國支票賬戶及法國/德國的買家,選擇Online Bank Payment作為付款方式可免手續費。
  • 對持有亞太地區發行萬事達卡的買家,支付手續費40美金封頂,解決了小額化訂單支付難題,惠及了買賣雙方,提升了支付體驗。

然而支付還不僅於此,短期賒購業務同樣是商家一大痛點,關係著其業務市場份額的拓展以及資金週轉的效率。如果能夠像信用卡一樣分期付款,將進一步提升買賣雙方的貿易機會。


找準數字化支點,金融“槓桿”撬動跨境支付升級


阿里國際站與美國金融科技公司Kabbage合作推出的一款面向買家用戶的產品Pay later。顧名思義,就是晚點支付,針對痛點,精準解決。讓買家先消費,後付錢。

據瞭解,Kabbage擁有大量買家用戶的資信數據,在分析買家在阿里國際站的行為之外,它還有其他大量單據用於評估買家信用,以確定授信額度。根據買家個人情況的不同,針對今年9月採購節,Pay later可以給予5000-2萬美金的信用額度。買家將這筆錢轉給賣家後,接下來自己可分期還款。就像是一個面向海外B端用戶的花唄。

貿易旺季大宗交易頻繁,墊付資金壓力大,而金融機構信用體系尚不完善,影響跨境貿易的交易進程。


找準數字化支點,金融“槓桿”撬動跨境支付升級


目前,懸在中小企業頭上的另外一朵烏雲,就是資金週轉問題。傳統金融機構風控尚不完善,數字化程度不高,流程複雜效率低。而對於跨境貿易而言,越高效的資金週轉,帶來的利潤也越為豐厚,傳統金融機構往往難以滿足賣家用於短期生產的資金效率需求。加之缺乏數字化,信用體系於賣家和買家之間不夠透明,也成了跨境交易上的一大“絆腳石”。

針對這一積深已久的問題,阿里巴巴國際站在九月採購節引入外部權威金融機構,合作推出極速額度服務,幫助賣家加速資金週轉,提升數字化履約能力對已開通信用保障服務的客戶,提供額外付費提升信用保障可用額度的服務,在賣家可用額度不足時,依據賣家真實的歷史交易數據、資信情況綜合評估,提前把買家貨款放款給賣家,加快賣家資金週轉率。而繳費方式也極為便捷,只要按需選擇支付寶繳費或一達通出口賬戶代替方式即可。

以上種種,“拳拳到肉“,皆是好招,強風險防控能力,使得在整個信貸過程敢於實現全流程自動化,無人工參與,放貸效率被極大提升,服務覆蓋面也得以N次級擴展。

三、支付金融升級,槓桿效應之下的數字變化

金融作為“槓桿效應”很強的產業,即便微小的優化與變動也將如滾雪球一般,產生巨大的數字變化。


找準數字化支點,金融“槓桿”撬動跨境支付升級


通過阿里國際站數字化新外貿操作系統推出的支付與金融服務,不僅極大地提升了雙邊用戶的支付金融體驗,客觀上也節約了商家支付成本,使其得以在跨境貿易的“水逆”環境下,順暢前行。

首先是將支付變成兩段本地的跨境支付,使得匯兌成本大大降低,緩解了貿易活動中匯率這一核心影響因素的風險。

其次“極速額度”為商家提供的信貸服務,緩解了中小企業在貿易環境變化下資金短缺的壓力。縮短了回款週期,提高了資金週轉效率。

美國的一位買家克里斯•伊姆坦言,相比於亞馬遜平臺8%-9%的貸款利息而言,國際站所有費用加起來也不過5%,額度也遠遠高於信用卡,更低成本的資金週轉,有效解決了其短期信貸需求,推動其能夠在跨境電商平臺更好地拓展業務。

同樣受益的還有安徽某機械科技公司的一位賣家,他提到過去額度不夠用的時候,往往需要自己墊錢付給供應商。這一次採購節,不僅沒有墊款,而且輕鬆獲得了一筆費率極低的貸款額度。


找準數字化支點,金融“槓桿”撬動跨境支付升級


該體系對賣家支付信貸體驗,以及平臺的交易效率,到底有沒有助益?數據是不會騙人的,結果是不會撒謊的。

據阿里國際站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九月採購節首周實收GMV同比增長139%,訂單數同比增長113%,活躍買家數同比增長94%,更有意思的是,今年九月採購節,僅用2小時35分便超越2018年九月採購節首日實收交易額。

一個更為顯著的變化是,今年九月採購節,大額支付成功率同比去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本地貨幣支付滲透率提高了6個百分點。

四、大勢不可擋,跨境貿易仍在極速發展的路上

回顧跨境支付金融發展的歷史,2009是一個關鍵節點。那一年國務院批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開啟了人民幣國際化征程,不斷完善且開放的跨境支付系統推動著中國跨境貿易的發展。而今,將數字化技術及互聯網思維引入跨境支付體系的構建之中,帶來了跨境貿易產業發展的突破性進展,於貿易“烏雲”中開闢了一條“通天大道”。


找準數字化支點,金融“槓桿”撬動跨境支付升級


這一切均與唯物主義範疇下的古老哲學至理不謀而合,發展是事物運轉的必然趨勢,陰影下的“摩擦”終會結束。

據中投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總額將達到9.7萬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0.61%,2022將達到20.5萬億元。面對更為廣闊且更具誘惑力的市場空間,傳統跨境電商以施耐德、巴斯夫、3M、ABB、菲尼克斯為例,也均爭相通過跨境電商平臺來連接更多的海外企業和商家,以此覆蓋長尾市場,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找準數字化支點,金融“槓桿”撬動跨境支付升級

不論是紛紛觸網的傳統跨境貿易企業,還是漲勢如“破竹”的跨境電商交易數據,均在向我們昭示著,跨境貿易發展的必然態勢。而支付金融,也始終形同於血液一般,處於整個產業運轉的“扼要之地”無可替代,其與技術領域的聯姻,帶來的開拓式解決方案,也將反哺整個國際貿易產業的建設。

未來,這一切也終將滲透於日常,哪怕一筆再日常不過的跨境小訂單,其背後也承載著一代人開拓進取的身影。

五、結語

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貿易摩擦是反經濟運行規律的,所謂水逆也不過暫時。全世界的經濟學家,潛心鑽研經濟,目的就是解決全球的貧困問題。所以,經濟終究要邁入正向發展的大軌道。

回顧國際貿易歷史,挫折往往如影隨形。至少在讀完本文,在看到阿里國際站為解決跨境貿易支付金融難題而做出的努力後,還是要相信一點:辦法總比困難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