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俊杰无一人比得过——姜维

早年在曹魏的官职和仕途,处于什么层次。

姜维年幼时就喜欢“郑氏学”,“郑氏学”在汉末是什么概念,懂得人自然懂,“曹魏大将王基”就是郑氏学的捍卫者,可以说姜维是当时正儿八经,苗根正红的的读经士人。

蜀中俊杰无一人比得过——姜维

  • 三国志姜维传: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
  • 三国志王基传:散骑常侍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

姜维差不多在20多岁时,就是天水郡上计掾,然后是雍州从事,计掾是州郡极为重要的属吏,每年要进京汇报工作,而“郑氏学”的祖宗郑玄,就当过计掾。

汉灵帝时,要平定巴郡蛮夷,还有询问益州和汉中的计吏,可见计掾的重要性。所以姜维在20多岁就是郡计掾,和州从事,差不多属于当地的年轻士人,所能够成就的极限了,而参军不过是附带的东西。

从姜维后来在蜀汉的升迁和发展来看,我敢肯定的说,以姜维的这种履历,即使仍旧待在曹魏,也是前途无量的。

蜀中俊杰无一人比得过——姜维

  • 三国志姜维传: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於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
  • 后汉书百官志: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岁尽遣吏上计。
  • 卢植注曰:计断九月,因秦以十月为正故。
  • 原别传:时鲁国孔融在郡,教选计当任公卿之才,乃以郑玄为计掾,彭璆为计吏,原为计佐。
  •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帝欲大发兵,乃问益州计吏,考以征讨方略。汉中上计程包对曰:"板楯七姓,射杀白虎,立功先世,复为义人......

姜维投奔蜀汉后,诸葛亮按照士人套路,品评士人,一吹姜维就是“凉州上士”,评价超过李严和马良等荆州士人。后来钟会遇到姜维,也开始吹,把姜维吹成和中原的反司马氏的诸葛诞和夏侯玄相当。

  • 三国志姜维传: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会与维出则同轝,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最后,蜀地士人什么水平,我也不是很懂,就以益州蜀郡成都士人代表张裔为例。

许靖入蜀后,将张裔比作中原的钟繇,但豫州颍川长社人钟繇写朝廷奏议“阁笔不能措手”,应该比不上兖州山阳高平人王粲,所以比较一下:

  • 王粲>钟繇,钟繇≈张裔
  • 王粲>张裔
  • 兖州人>豫州人≈益州人

这个比较怎么样?是不是客观、公正、学术、最强?

即使在曹魏内部,所谓的人才也是分地区和等级的,自东汉以来,最多且质量最高的,自然是颍川、汝南、南阳等地的士人。

蜀中俊杰无一人比得过——姜维

刘备、张飞是幽州涿郡的边地武人,关羽倒是司隶河东人,而其余人等,比如诸葛亮就是徐州琅琊人,是不是和同是徐州的陈登一样,也会得到“湖海之士,豪气不除”的评价?

蒋琬是荆州零陵人,费祎是荆州江夏人,这些地方在东汉还是有很多蛮夷的。

这些建立蜀汉,或执政的人,都是什么样的水平?

蜀中俊杰无一人比得过——姜维

而王平是蜀地巴西人,但“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就是个文盲,又是什么水平?万一王平在汉中没有投降刘备,而继续在曹魏发展,王平能不能列入《三国志》的魏书中?

  • 三国志张裔传: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治公羊春秋,博涉史、汉。汝南许文休入蜀,谓裔幹理敏捷,是中夏锺元常之伦也。
  • 典略曰:粲才既高,辩论应机。锺繇、王朗等虽名为魏卿相,至於朝廷奏议,皆阁笔不能措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