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姜维“遵从圣旨”归降钟会,刘禅:蜀汉虽亡,仍在我的掌控之中

《三国志·姜维传》:而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於绵竹。后主请降於艾,艾前据成都。维等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吴,或闻欲南入建宁,於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到达蜀汉腹地,血战绵竹之后,到达成都城下。后主刘禅听从大臣谯周“投降理论”,面缚舆榇,出城向邓艾请降,蜀汉遂亡。蜀汉皇帝刘禅虽然投降了,首都陷落了,然而蜀汉各地还有精锐军队,如剑阁的姜维、永安的罗宪、南中的霍弋,都有装备精良的军队。

姜维“遵从圣旨”归降钟会,刘禅:蜀汉虽亡,仍在我的掌控之中

历史上,经常发生皇帝已经投降了敌国,而手下大臣却一意孤行,继续抵抗,与来犯之敌鱼死网破。如南宋谢太后和宋恭帝已经投降元朝的情况下,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扶持逃出临安城的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先后为帝,举起了反对元朝统治者的大旗。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南宋皇帝对大臣及各地军阀的掌控力减弱,致使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现在,后主刘禅归顺曹魏邓艾之后,听从邓艾之命,以皇帝的名义给远在剑阁的姜维下了一道旨意,敕令其“放下武器”,归降曹魏。姜维面对后主刘禅的圣旨,左右为难,如果他听从,放下武器,归顺曹魏,对不起死去的将士,如果不听从,又对不起皇帝刘禅。

姜维“遵从圣旨”归降钟会,刘禅:蜀汉虽亡,仍在我的掌控之中

姜维的军队和魏军连年作战,蜀兵蜀将不知道有多少死在魏国兵将的手上,同理魏军也有不少人惨死在蜀军的手里,双方恩怨颇深,仇深似海。四十多年的仇恨,不是一道皇帝的圣旨能够化解的。姜维军队在接到后主刘禅的圣旨后,他们一时难以接受,将士们个个愤怒,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将士咸怒,拔刀砍石)。这时,姜维冷静下来,耐心劝说手下兵将,这才顺利归顺邓艾。

有人说,姜维“假投降”,是为了离间邓艾和钟会两人,使其自相残杀,坐收渔翁之利,这才投降钟会的。实则不然,首先,姜维不知道邓艾和钟会两人有矛盾,也就不会未卜先知,早早归降。其次,姜维如果归降曹魏,对自己在蜀军中的形象不利,使蜀兵对他失去信心,丧失战斗力,不利于反叛。因此,姜维归顺钟会,主要是考虑到这是皇帝的旨意,自己得无条件服从,放下武器,归顺钟会。

姜维“遵从圣旨”归降钟会,刘禅:蜀汉虽亡,仍在我的掌控之中

除了姜维归顺曹魏,其他两位实力派霍弋和罗宪,同样归顺了曹魏,这一点说明直到蜀汉灭亡,刘禅仍旧牢牢掌握蜀汉,无人敢反叛。

坐镇南中的霍弋

公元263年,曹魏大举讨伐蜀汉时,安南将军霍弋向后主刘禅上书,准备带兵前往成都协助防守,刘禅以“备敌既定”为由,拒绝了霍弋的驰援。在成都失守,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时,霍弋“素服号哭”三日。此时,霍弋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借助南中少数民族的力量,自立为王,另一个是立刻归顺曹魏,继续荣华富贵,向曹魏表忠心。

然而,霍弋却没有选择这两条路,而是对其部下诸将说道:“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

万一皇帝刘禅受到屈辱,那么他会和曹魏决一死战,玉石俱焚,如果刘禅受到曹魏礼遇,那么他就可以归顺了。因此,霍弋在得到刘禅被迁往洛阳,享受荣华富贵时,这才率领南中六郡投降曹魏。霍弋的这种做法,无愧于蜀汉,无愧于刘禅,受到司马昭的赞赏,被司马炎任命为南中都督。

姜维“遵从圣旨”归降钟会,刘禅:蜀汉虽亡,仍在我的掌控之中

坚守永安的罗宪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时,远在永安的罗宪面临两种艰难的选择,一是归顺东吴,二是归顺曹魏。在曹魏伐蜀时,永安都督阎宇奉刘禅之命,带领永安军主力驰援成都,只留下副手罗宪及2000士兵,镇守永安城。当时东吴听说蜀汉灭亡后,于是想趁火打劫,瓜分蜀汉地盘,于是派出大军来袭。

说实话,罗宪凭借2000士兵,很难抵挡数倍、乃至数十倍吴军的侵犯,因此他最明智的选择是第一个归顺东吴。然而,罗宪却选择了第二个选项,跟着后主刘禅,归顺曹魏。

他击退了东吴盛曼、步协、陆抗等人的侵犯,坚守长达半年之久,将完整的永安城交给曹魏。永安之围解除后,罗宪被加封为陵江将军。

由以上可知,蜀汉灭亡时,不但姜维听从刘禅最后一道圣旨,归顺曹魏,就连远在南中的霍弋和永安城的罗宪等地方实力派也跟随刘禅,归顺曹魏。此时的刘禅非常“自豪”,即使蜀汉亡国,也在我的掌控之中。他的圣旨,他的威望,在各地实力派中,还是有效力的。

姜维“遵从圣旨”归降钟会,刘禅:蜀汉虽亡,仍在我的掌控之中

不像东汉末年的汉献帝,成为傀儡,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刘禅是如何将蜀汉大权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的?下面从诸葛亮时期、蒋琬和费祎时期、姜维时期分析如下。

诸葛亮时期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于白帝城永安宫去世,年仅17岁的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此时,丞相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只需要年终祭祀天地即可(祭则寡人)。

诸葛亮在内政、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对蜀汉有很深的影响,促进蜀汉国力日益增强。对于诸葛亮提出的各项政策,刘禅均双手赞成,大力支持。这一时期,刘禅表现出一般皇帝少有的大度,对“相父”诸葛亮充分信任,并大胆放权,让其治国理政。

姜维“遵从圣旨”归降钟会,刘禅:蜀汉虽亡,仍在我的掌控之中

蒋琬和费祎时期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时,向刘禅举荐了蒋琬和费祎两个贤臣。刘禅一方面重用这两人,另一方面却废止了丞相这一职位。蒋琬仅被任命为尚书令,直到四年后(公元238年),刘禅才命蒋琬开府治事。费祎于公元243年成为大将军,而在九年后(公元252年)才开府。蒋琬和费祎虽掌握蜀汉朝政大权,没有开府,权力有限。

因此,在诸葛亮死后,刘禅改变了“甩手掌柜”的做法,将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一时期,刘禅独掌朝政,蒋琬和费祎虽和诸葛亮一样,是蜀汉的“丞相”,权力却比诸葛亮小得多。

姜维“遵从圣旨”归降钟会,刘禅:蜀汉虽亡,仍在我的掌控之中

姜维时期

姜维热衷于北伐,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以克复中原,复兴汉室江山为己任,不灭曹魏,誓不罢休。他在费祎遇刺身亡后,便开始了大规模伐魏。此时的姜维成为蜀汉大将军,掌握了大部分军权。面对这种情况,皇帝最怕这些掌握军权的将军们反客为主,架空自己。

“枪杆子出政权”,谁掌握军队,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如曹操掌握军队,汉献帝刘协就是一个十足的傀儡,司马懿父子三人掌握军权,曹魏三个小皇帝无还手之力,被任由废立。

而刘禅却能很好地处理军权和皇权之间的关系,令人费解。深究之下,不得不佩服刘禅的“帝王之术”。他之所以能够掌控姜维,不怕其反叛,是提拔了两个人,来制衡姜维及其他地方武将。

姜维“遵从圣旨”归降钟会,刘禅:蜀汉虽亡,仍在我的掌控之中

第一个人是宦官黄皓,虽然黄皓是一个祸乱朝政的一个小人,但是他对牵制姜维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二个人是阎宇,他很可能取代姜维,成为新的大将军。这两人有效制约了姜维、罗宪、霍弋等蜀汉实力派,维护了蜀汉的稳定。

结语

后主刘禅41年皇帝生涯的诸葛亮、蒋琬和费祎、姜维三个不同时期,他能够稳定朝政,直到蜀汉灭亡,仍牢牢掌握着大权。刘禅之所以能够在位41年,秘诀在于他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策略,在诸葛亮时期,刘禅相信自己父亲刘备判断,大胆放权给诸葛亮;在蒋琬和费祎时期,他限制两人权力,将原来丞相诸葛亮的权力分解,并推迟两人开府时间;在姜维时期,他提拔黄皓和阎宇,制衡了姜维等人,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