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虽千万人吾往矣

撰文|古今评说

公元263年,蜀汉景耀六年秋。

野心勃勃的魏国“太上皇”司马昭,调遣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地南征蜀汉。

右路军统帅为镇西将军钟会,率十余万大军,自长安出发,兵分两路,一出斜谷,一出骆谷,直扑汉中。

左路军统帅为征西将军邓艾,率三万大军出狄道,进攻甘松、沓中,牵制屯田于此的姜维主力。

中路军统帅为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大军南下祁山,经武街切入桥头,阻断姜维回援汉中的退路。

魏军此番征蜀,声势浩大,前所未有。

姜维:虽千万人吾往矣

魏军出征

消息传至沓中,蜀汉大将军姜维立即上表朝廷:

“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三国志·姜维传》

岂料表到成都,中常侍“毒蜀强”黄皓启奏刘禅:“大将军未免太大惊小怪了,臣请巫师占得一卦,贼兵必不战自退,陛下无需烦恼。”

史书上没有记载刘禅说了什么,但不知是笃信巫术,还是鸵鸟思维,自我逃避。

总之刘禅听信了黄皓的话,将表扔到一旁,没有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数日过去,姜维在沓中左顾右盼,把栏杆拍遍,不见成都有任何回应。

姜维:虽千万人吾往矣

姜维

直到魏兵大举进犯的消息传入成都,蜀中大震,刘禅方才如梦初醒,忙谴“超长待机”右车骑将军廖化领兵支援沓中,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支援汉中的阳关口。

为了祈祷上苍保佑,刘禅下诏改元炎兴,并且大赦天下。

不知是不是刘禅诚意不够,炎兴这个年号只用了四个月,蜀国就宣告灭亡了。

九月,邓艾派遣天水太守王颀主攻姜维的大本营,陇西太守牵弘在前面阻截,金城太守杨欣直捣甘松。

姜维调兵遣将,与邓艾激战数日,不分胜负。

姜维:虽千万人吾往矣

邓艾

就在这时,传来消息,钟会已经攻入汉中。

姜维大怒,壮士断腕,下令撤退,去夺汉中。

杨欣等人穷追不舍,到了强川口,两军再次激战,姜维不敌败走。

此时,诸葛绪的大军一路南下,攻占了通往汉中的要塞桥头。

姜维望桥兴叹,心生一计,率军出孔函谷,过阴平关,抢渡白水,诈往北绕道汉中。

诸葛绪得知情报后,立即从桥头撤退,追击姜维。

姜维进入北道三十多里后,得知诸葛绪追来,立即下令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晃开诸葛绪,往桥头急行。

这一波神操作,一千六百多年后,一位伟大的统帅也曾用过,而且屡试不爽,连用四次。

诸葛绪发现上当以后,恼羞成怒,回追姜维,但已望尘莫及,晚了一天的距离。

姜维:虽千万人吾往矣

魏灭蜀进军路线图

姜维退至阴平关,会齐各路人马。

在奔赴阳关口的途中,突然传来噩耗,阳安武兴督蒋舒可耻的当了“吴三桂”,出关降魏。

钟会手下大将胡烈趁虚进攻阳关,守关主将傅佥顽强不屈,与魏兵格斗至死。

钟会入关,兵锋直指剑阁!

剑阁一旦失守,则成都危矣!

姜维无奈,只得与廖化、张翼、董厥等人,且战且退,一路南撤,凭借天险,死守剑阁。

钟会兵临关下,数次强攻,皆铩羽而归。

转眼入冬,雪满剑阁。

钟会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修书一封,派人送与姜维。

“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三国志·姜维传》
姜维:虽千万人吾往矣

钟会

姜维不予理睬,下令坚壁清野,不得冒然出击。

此时,钟会因屡攻不下,又路途遥远,粮草不济,心中萌发退意。

如果就此坚守下去,蜀汉似乎还能力挽狂澜。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后方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邓艾率领精锐,剑走偏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逆天般的偷渡阴平,一举攻克成都大门绵竹!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三国志·邓艾传》

邓艾进驻绵竹后,进可攻成都,退可夹击剑阁。

此时,姜维处境凶险,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姜维:虽千万人吾往矣

后方各种消息纷沓而至,有的说刘禅要固守成都,有的说要逃入东吴,也有的说要往南去建宁。

姜维在这种情况下,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军事行动,直接弃守剑阁。

按道理说,姜维弃守剑阁,应该去夺回绵竹才是。

可他没有这样做,反而是引兵广汉、郪道以审虚实。

关于这个问题,以后有机会在撰文探讨。

正在姜维为蜀汉的命运担忧之际。

远在成都的刘禅早在“劝降帝”谯周的劝说下,打开城门,双手反绑,令人抬着棺材向邓艾投降。

其五子北地王刘谌苦劝未果,跑到昭烈庙大哭一场后,杀死了妻子和儿女,接着自刎而死!

姜维:虽千万人吾往矣

北地王刘谌自刎

刘禅给姜维下达命令,放弃抵抗,前往涪陵向钟会投降。

此时,钟会已经兵不血刃地拿下剑阁,驻扎在涪陵。

姜维军中的将士得到命令后,都非常愤怒,纷纷拔刀砍石,尽情发泄心中的不满和亡国之痛。

史书上没有记载姜维得知消息后的反应,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他的愤怒与不甘。

他想起了蜀汉前辈们创业的艰辛,想起了自己的“伯乐”恩师诸葛亮。

想起了恩师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想起了恩师对自己寄予的厚望与栽培!

所以他绝不能辜负恩师!

蜀国灭亡了又如何?只要有我姜维在的一天,就一定要复兴他!

姜维忍辱负重,率领全军投降钟会。

关于两人的初次见面,干宝的《晋纪》这样写道:

会谓维曰;“来何迟也?”维正色流涕曰:“今日见此为速矣!”会甚奇之。
姜维:虽千万人吾往矣

左边姜维,右边钟会

之后,钟会非常厚待姜维,出则同车,坐则同席,还对长史杜预说:“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公休即诸葛诞,太初即夏侯玄,两人都是魏国响当当的大人物。

钟会如此美誉和厚待一个降将,虽然有出于利用的私心,但也未尝不是心生钦佩,英雄相惜使然。

钟会平定蜀汉后,居功自傲,野心膨胀,心生横扫天下,位居九五的野望。

这一切当然逃不过姜维的眼睛。

姜维见到了蜀汉复兴的曙光,在一次与钟会的谈话中,他故意劝钟会隐退,从而引导他说出谋反的意图。

《汉晋春秋》曰: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乃诡说会曰:“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会曰:“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于此也。”维曰:“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于老夫矣。”由是情好欢甚。
姜维:虽千万人吾往矣

姜维

取得钟会的信任之后,姜维写了封信,偷偷送给刘禅,道:“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姜维与钟会合谋,先是构陷邓艾谋反,尽收起兵。

司马昭早知道钟会生有反骨,灭蜀之后会造反,于是寄信给钟会,声称已经派大军南下,前来助他擒拿邓艾。

钟会知道司马昭起疑,所以伪造太后密旨,传达三军,要进京诛灭司马昭。

并且对姜维委以重任,让他统兵五万做先锋。

也是钟会太高估自己在军中的威信和人缘了,这一委任激怒了魏军。

魏军群起反抗,杀死了钟会和姜维,又屠戮了姜维全家。

这起事件,直接导致魏军失去秩序,从而在成都烧杀抢掠,最终在卫瓘的约束下,才停止下来。

愤怒的将士剖开姜维的肚子,见其胆大如斗,不禁肃然起敬。

姜维:虽千万人吾往矣

姜维

姜维死时62岁,在那个年代,已经是风中残烛的年纪。

他投降钟会后,得到了优待,如果不图谋复国,就此安享晚年,保全妻儿,岂不美哉?

何苦去复兴一个“慷慨赠人”的国家?

君主都不心痛,你心痛什么?

也许他这样做,是为了在九泉之下遇到诸葛亮时,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他,我没有放弃,我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我做到了和您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壮哉!天水姜伯约!

知其不可而为之,虽败犹荣!

参考文献:

《晋纪》

《三国志》

《资治通鉴》

《汉晋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