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危急!论述马邈、姜维、诸葛瞻的防守策略

公元263年,魏伐蜀。

姜维万万没想到,邓艾会率领三万魏军从阴平小道南下,一路开山凿路、修栈架桥突袭江油关。这是一招险棋,但出奇才能制胜。

这时,江油关守将马邈成了关键人物,他若能牵制住邓艾等待援军到达,蜀汉可能没有那么快灭亡。遗憾的是,马邈投降了。

《三国演义》中邓艾突袭江油关,马邈不战而降,他的妻子李氏斥责他不忠不义,随后自缢而亡。而《三国志·邓艾传》记载:“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这里并未说他是不战而降,那么他究竟有没有抵抗?

蜀汉危急!论述马邈、姜维、诸葛瞻的防守策略

马邈

马邈可谓是名门之后,他的父亲是马延,官至振威将军;他的祖父是马岱,官至平北将军;他的堂祖父是马超,与关羽、张飞、黄忠、赵云并称为五虎上将。马邈根正苗红,虽不像祖辈那样声名显赫,却也官至护军、江由太守。

江油关原名为江由戍,历来都是重要的军事关隘。刘备入川后,这里有重兵把守;诸葛亮在世时,这里设有上、中、下三屯作为前哨;后来由于这里久无战事上、中、下三屯被撤销,兵力从此大大减少。马邈任江由太守时,兵力至少还有四到五千人。

按照汉末、三国时期的旧例,朝廷会在每个关隘设置关都尉,关都尉协助太守统领军事,领兵不超过五千人。马邈手上有四到五千兵力,这是保守估计。

《三国志·钟会传》记载:“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

这句话透露出三个重要信息:第一,钟会派遣田章率领一支部队从剑阁西出发到江油接应邓艾。第二:田章的部队遭到了三千蜀军的伏击,但是被田章击败。第三:地点在离江油百里左右的地方。

那么,这三千蜀军是谁的部队?

任乃强先生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刘后主志》中注曰:“翼、化等盖亦已分军出马鸣阁与江油等处截击田章,断艾后援。上引《钟会传》云‘破蜀伏兵三校’可证。”

他认为这三千蜀军是张翼、廖化的部队,这是没有根据的。

张翼、廖化与姜维合兵后一起退守剑阁抵御钟会的十多万大军,压力可想而知。后来诸葛瞻在绵竹战败,后主刘禅动向不明,姜维和张翼、廖化等人是从剑阁东面进入阆中,再退至广汉郡郪县一带。也就是说,张翼、廖化和姜维一直是在一起的。

如果这三千蜀军是张翼、廖化的部队,那田章很可能有来无回;即使战败也不可能败得如此之快,依两人的性格一定会血战到底,以身殉国。

所以,这三千蜀军是马邈的部队。

蜀汉危急!论述马邈、姜维、诸葛瞻的防守策略

江油关

马邈收到情报,有一支魏军正向江油奔来,马邈于是调动三千兵力在离江油不到百里的地方设下埋伏,而守江油关的兵力只剩下一到两千人。他和姜维都没有料到,此时的邓艾正悄悄逼近江油关。可惜的是,这三千伏兵不堪一击,很快被田章击溃。邓艾得知江油关兵力空虚,于是发动突袭,马邈两面受敌,最终投降。

马邈的失败是必然的,一是兵力太少、太弱;二是没有料到邓艾会突袭江油关。他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失败直接把蜀汉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他成了一个历史罪人,连后世的文学作品也把他描绘成一个贪生怕死不忠不义的人。他不过是一个平庸的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太守,幸运之神并没有垂青于他,历史的车轮从他的身上重重碾压过去。

这里,我有一个疑惑,那就是姜维退守剑阁后,为什么没有及时在剑阁以西一带布防?

要知道剑阁以西也是防御重点,邓艾大军到了阴平郡,他从阴平道南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钟会大军被阻挡在剑阁,他从剑阁西侧迂回突破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此时应该立刻派张翼、廖化等驻守汉德阳亭,江油关、汉德阳亭和剑阁几乎在一条线上,而且汉德阳亭在两者中间,这样既可以照顾到江油关,也可以照顾到剑阁。

蜀汉危急!论述马邈、姜维、诸葛瞻的防守策略

防御示意图

事实也是如此,邓艾最开始的计划就是从汉德阳亭南下,他曾上书道:“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

张翼、廖化驻守汉德阳亭还可以阻击田章,田章被击退的话马邈就可以安心守江油关。一旦邓艾和田章被阻,诸葛瞻的大军就能及时支援,那么魏军未必能进入江油。

剑阁剑门天下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钟会的十多万大军到了这里完全没有了优势,所以姜维才可以将其拒之关外。此时姜维加上廖化、张翼和董厥的部队也有四五万人,人数基本属实,在《三国志·钟会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所以凭借着天险,姜维派张翼、廖化等人去汉德阳亭应该问题不大,关可坚守,田章可击溃,江油关可增援。

这是最好的防守策略,然而姜维并没有这样做。

蜀汉危急!论述马邈、姜维、诸葛瞻的防守策略

姜维

江油关失守后,邓艾长驱直入准备攻打涪县。他认为如果攻打涪县,姜维肯定会从剑阁撤军奔赴涪县救急,这样钟会就可以趁机南下;如果姜维不来救援,那么涪县的兵力就很少,涪县也可以拿下。

《三国志·邓艾传》:“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当然,说这话的时候邓艾还在阴平郡,正在向领导汇报自己的突袭计划。

现在,诸葛瞻已经率领成都护卫军赶到涪县,涪县不存在兵少的问题。

诸葛瞻到涪县后盘桓不前,尚书郎黄崇多次建议迅速抢占险要地势,诸葛瞻犹豫不决,最终没有采纳黄崇的意见。当蜀军的前锋被击败,诸葛瞻从涪县撤军,退守绵竹。

诸葛瞻为什么会犹豫不决?

蜀汉危急!论述马邈、姜维、诸葛瞻的防守策略

诸葛瞻

犹豫不决实乃兵家大忌,不但错失良机,也会对士气造成影响。

此时的邓艾正向涪县奔来。江油以南和涪县多为丘陵地貌,并没有特别险要的地势,若与魏军发生野战,蜀军的胜算不大,这也是诸葛瞻盘桓不前的重要原因。所以他只派了一支先锋部队阻击魏军,结果被击败。

那为什么他又会放弃涪县?

任乃强先生的观点是:涪距剑阁二百里,仅隔梓潼一县,两军易于并力。而瞻退绵竹者,盖与(姜)维、(张)翼、(董)厥、(廖)化等商为保据险阻困敌于平之计。

诸葛瞻也许有过这样的考虑。假如他镇守涪县,邓艾掉过头去攻打姜维,姜维腹背受敌,剑阁很可能失守。

另一方面涪县这个地方一直是汉中前线的后勤基地,除了蒋琬当年把大本营扎在这里,历来是训练士兵和驯养战马的地方。县城在河边平坝地区,城防是比较薄弱的。

但是,退守绵竹也不是什么上策,万一邓艾占领涪县后不来绵竹呢?在涪县调整补给后掉头去剑阁,那姜维岂不是更危险?

占领涪县后,邓艾大军粮草不愁,既可以北上攻打剑阁,也可以南下攻打绵竹。

另外,据守涪县的话姜维可派张翼、廖化等人前来支援。

所以涪县不得不守,实在守不住了再退到绵竹。

蜀汉危急!论述马邈、姜维、诸葛瞻的防守策略

邓艾

不知道诸葛瞻有没有温习先主刘备当年攻打刘璋的军事策略?

当年刘备占领涪县后,为了防止刘璋北上征讨,他将军队驻扎在县城以西的山上,此山可以俯瞰县城,远眺江油。他知道守城是守不住的,只有占据附近有利地形防守。后刘璋派遣中郎将吴懿等进攻涪县,刘备凭借有利地形迅速击败吴懿,吴懿投降。

此时诸葛瞻完全可以借鉴当年刘备的防守策略,将大军驻扎在此山上,修筑工事,做好迎战准备。

或许连邓艾也没有想到诸葛瞻会从涪县撤军,权衡一番后,他决定攻打绵竹。

绵竹,蜀汉政权最后一道天然屏障。

战前,邓艾曾派遣信使劝降诸葛瞻,诸葛瞻大怒,斩了信使,表明死守绵竹的决心。邓艾于是命自己的儿子邓忠率兵从右路包抄,命司马师纂等率兵从左路包抄,企图将诸葛瞻包围。邓艾的计划并未得逞,邓忠和师纂等损失惨重,第一次战役诸葛瞻取得了胜利。

随后邓艾发起了第二次战役,诸葛瞻见蜀军将被围困,率军杀出关外,两军开始正面交锋,最终诸葛瞻不敌邓艾战败身亡。

《三国志·邓艾传》: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

蜀汉危急!论述马邈、姜维、诸葛瞻的防守策略

绵竹血战

后来有学者认为,邓艾和诸葛瞻交战地点不是绵竹古城,而是附近的鹿头山。鹿头山与绵竹古城隔水相望,山上有鹿头关,这里是抵御邓艾的最佳地点。

从邓艾的打法上看也不像是攻城,左右包抄,更像是围攻关隘;而诸葛瞻急于解围亦是证明。城池被围还有城墙据守,关隘被围就是四面受敌了。

有人会说诸葛瞻应该守绵竹古城而不是鹿头关,这是不懂兵法,诸葛瞻还没有愚蠢到如此地步。谁占领鹿头关谁得绵竹,守城只有被围的份儿。

只是,诸葛瞻最终没有守住鹿头关。不要怪他无能,他在绵竹的表现并无重大失误,怪就怪这支杂牌军欠缺作战经验,战斗力太弱。

干宝曰:“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这是较为中肯的评价。

诸葛瞻的死,换不回一个蜀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