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魏国来的降将,为何效忠蜀汉到最后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说到三国的悲剧英雄,最具代表性的,大概就是姜维

有关姜维北伐的故事,那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完的。姜维是从魏国来到蜀汉的降将,他为什么愿意为蜀汉,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什么姜维这么爱蜀汉?这不合理呀,各位想过这个问题么。

这种心理层面的问题,当然没有标准答案。毕竟我们无法穿越回去问姜维本人。所以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大家不妨先想一想。

一、前情提要

在灭蜀之战,魏国多路军队进攻,姜维不敌邓艾,于是退守剑阁,抵挡钟会的10万大军。钟会非常欣赏姜维,他写了一封信,对姜维说道,伯约文武全才,又有雄心壮志,不只是在巴蜀,连在华夏都能听闻你的名号,你和我过去都在魏国的王朝之下,我们应该能缔结良好的友谊呀?

姜维:魏国来的降将,为何效忠蜀汉到最后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姜维看到这封感人的情书,他有什么反应呢?记载说“维不答书”,他直接来个已读不回。姜维不为所动,死守剑阁。钟会久攻不下,甚至因为军粮问题,有了退兵的打算。

就在这个时候,后主宣布投降,蜀汉灭亡!如果你听到这里,会觉得这这太突然了吧,我到底听了什么?我想,这也是当时前线将士的心情。

姜维军队得到后主的敕令,众将士听到成都要他们脱下铠甲、放下兵刃,简直是不敢相信!人人气到拔刀砍石头。但后主也有他的苦衷,总之投降已成事实,那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这一年,姜维62岁高龄了,到了该退休的年纪。

他一个降将,为蜀汉牺牲奉献30多年,已经很对得起刘备诸葛亮了。然而,姜维却选择走上没人想得到的“修罗之路”:姜维写了一封密函,对刘禅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姜维:魏国来的降将,为何效忠蜀汉到最后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这既像是武侠小说的对白,又像是连续剧的台词,但它确实存在历史上。想象姜维写下这封信的心情,那真的是字字血泪,“陛下,别放弃,还有救,我要让大汉重返荣耀,让日月重返光明”!

听起来真的很感动,但姜维这么做,实在太匪夷所思了。所以回归主题,为什么姜维要为蜀汉做到这个地步呢?

二、姜维死忠蜀汉的可能原因

①姜维的背景

姜维是天水冀县人,少年时他读郑玄一派的经学,这可能在他心中埋下了一个等待发芽的种子。

如果不熟悉郑玄是谁,那郑玄跟卢植是同门师兄弟,卢植就更有名了,刘备早年上过卢植老师的课,这样一切就串起来了吧。

姜维:魏国来的降将,为何效忠蜀汉到最后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当然说到这种细微的背景,有人可能会想说,你想太多了,难道读了那些正统思想、拨乱反正啊,身在曹魏的姜维,就要讨伐曹丕维护汉帝吗?

我倒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说,尽管魏国称蜀汉为蜀贼蜀寇,把刘备跟诸葛亮说成是大坏蛋,但在姜维心中可能不是这么想的,而在这个背景之下爆发了影响姜维一生的战役。

②第一次北伐的震撼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这次战役孔明原本有机会取得更大战果,然而失去街亭之后,诸葛亮黯然退兵,带着部分百姓回来,也带着姜维回来。

当时天水太守马遵,刚好与姜维等人出巡。听到各县响应蜀汉,马遵害怕姜维有反叛之心,他夜里独自逃回上邽,姜维等人追到上邽城。

马遵紧守城门不开,而姜维想回老家冀县也回不去,走投无路只好投降诸葛亮。诸葛亮得到姜维后,写信给蒋琬,他说,姜维是难得的人才,比起“马氏无常,白眉最良”的马良,更为优秀。

姜维:魏国来的降将,为何效忠蜀汉到最后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这个评价相当高,姜维才刚投降,诸葛亮就这么看重他,后来又让姜维出任将军,就实在有点匪夷所思,不免让人觉得孔明是不是太偏心了。

以浪漫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和姜维相差大约20岁。我不知道诸葛亮是不是想起了,那年在小草庐中的情景。当时,诸葛亮28岁对着刘备谈着他的千古一对隆中对。

如今正好过了20年,在孔明眼前的则是年轻的将才姜维,这简直就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呀。

撇开想象,用实际的角度解读,诸葛亮认为姜维懂得兵法,而且更难得的是他心存汉室。这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诸葛亮将所有能教的东西都教给姜维,又指定让姜维去见后主,钦定未来接班人的意味非常明显。

姜维:魏国来的降将,为何效忠蜀汉到最后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在内政治国方面,诸葛亮身后的继任者是蒋琬、费祎;但说到战争谋略,诸葛亮非常需要一位,能够担当重任的年轻将帅。在这之前,这个人选很可能就是马谡。诸葛亮对待马谡如同自己的儿子。

然而,马谡违背原本的布阵,失守街亭,这对诸葛亮的打击有多大,可想而知。从此以后,会不会再也找不到适合的将才了?北伐会不会再也没希望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遇见了姜维,诸葛亮积极提拔姜维,这是可以理解的。

让我们再切换到姜维的角度。过去,他在魏国只听闻诸葛亮的名声,而在第一次北伐,姜维亲眼见识到诸葛亮的用兵:一度让魏国三郡投降,打胜战时并不贪功,败战之后丝毫不乱,姜维就在前线目睹这一切。

姜维:魏国来的降将,为何效忠蜀汉到最后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看着诸葛亮这次出兵让魏国震动,将领出身的姜维,不知道心中有何感想。我想到了金庸小说中,年轻的杨过,看到郭靖施展降龙十八掌时,眼中一闪一闪的光芒。

诸葛亮小时候经历过徐州大屠杀,而刘备带兵救援徐州,或许诸葛亮曾经在战乱中,仰望着刘备军队的大旗。而这一次,轮到姜维这样仰望着诸葛丞相的旗帜,真奇妙,蜀汉的故事就是这么迷人。

说到这边,姜维为什么愿意为蜀汉牺牲奉献,似乎也很清楚了。

③诸葛亮对他的赏识培养

刘备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让诸葛亮从布衣变成国家倚重的丞相,让诸葛亮愿意为蜀汉尽心尽力。姜维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赏识,他根本不会在历史上成为这样的名将。当然了,这是比较感性的论点。

如果要说诸葛亮跟姜维的北伐,有巩固蜀汉内部的作用,让国家为了共同的敌人团结起来,这种说法也是成立的,但我认为这只是个附加好处,不是北伐唯一的目的,也不是他们真正的理想。

姜维:魏国来的降将,为何效忠蜀汉到最后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至于以此延伸的质疑,认为姜维北伐根本不可能成功,只是追求权位或自我满足,只是想当英雄,这就很难说得通了。孙盛曾经痛批姜维,他说姜维是“不忠、不孝、不义、不节,不智、不勇”。

像这样的批评,姜维恐怕早就听过许多了。魏国人士敌视他,蜀汉人士又未必认同他,简直是最糟的处境。

姜维如果想当英雄,何必一直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蜀汉后期,宦官黄皓干涉内政,想废去姜维的兵权,到后来姜维更是失去后主的信任。即使如此,姜维仍一心想着蜀汉,后主投降,姜维还写下那封信,想要维护汉室最后的希望。

与其说为了权利为了自我满足,我还是更倾向认为,支持诸葛亮和姜维的就是共同的理想。当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病重过世,当时姜维也在军中送诸葛亮最后一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杜甫可说是诸葛亮的铁粉,唐朝的诗人,怀念诸葛亮尚且泪流满襟。

姜维:魏国来的降将,为何效忠蜀汉到最后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各位可以试想待在诸葛亮身边的姜维,亲眼看着这位提拔自己的丞相,尽了最大的努力,鞠躬尽瘁,姜维怎么能不悲痛呢?

他当然会为了诸葛亮,为了蜀汉继续拼战。《三国演义》写说诸葛亮收姜维为弟子,这是虚构情节,不过这和真实情况也相差不远了。

诸葛亮临终时,并没有将什么绝世秘籍传给姜维,他留下的是更重要的东西:诸葛亮前两次北伐失败,后两次出征则打下胜利,诸葛亮用行动证明,弱小的蜀汉也能够打败魏国大军,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刘备不放弃精神传给了诸葛亮,又传给了姜维,这就是一脉相传的浪漫啊!于是,姜维在最后关头连自家阿斗皇帝都投降了,他仍然没有想过放弃,他还想要来一场豪赌!

姜维这个大胆的计划如下:第一,拉拢钟会,先跟钟会培养感情,挑拨钟会、邓艾两个魏国重将的感情;第二,诱使钟会自立,怂恿钟会造反,让他杀邓艾,杀尽魏国主将,掌握兵权;第三,瓦解魏国大军,姜维再找机会除掉钟会,魏军群龙无首,复兴蜀汉也就有希望了

姜维:魏国来的降将,为何效忠蜀汉到最后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姜维的身上没有任何筹码,亏他还能想到这样的豪赌。如果赌赢,那他根本就是赌神,而且他还真的差点赌到了。

钟会本来就有企图心,他也想用姜维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野望,可惜姜维的计划只成功了一半。

钟会自立为益州牧,但不是所有人都想跟着钟会造反。魏军内部分裂,乱军杀进了成都,想要杀掉为首的钟会和姜维,在城门之内燃起熊熊大火,展开了一场恶斗。

钟会说道,“外面的乱军杀进来了,你说怎么办”?姜维淡淡说道,“提起剑吧,只能打了”。钟会问了一句蠢话,先别笑他,别说这对话毫无意义。

钟会是聪明人,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大势已去,他只是希望,姜维能告诉他,是不是还有什么挽救局势的方法,甚至只是一句还有救还有救对吧,你不是永不放弃的姜伯约吗?

姜维:魏国来的降将,为何效忠蜀汉到最后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而姜维只是坦然一笑,他已经尽力了,结束了,真的结束了。那一年夷陵之战火光,照亮了刘备苍老的脸庞;这一天火光同样映照着姜维。

如果刘备看到这一幕,他大概也会拍拍姜维的肩膀说,你真的很努力了,辛苦你了

三、熊猫君有话说

姜维,他做到大将军这么高的位置,在他死后,家中却没有多余的财物,仅仅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所需,跟诸葛亮简直一模一样,这大概就是他最后的致敬吧。

虽然说姜维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然而只有他,在最后的最后,还不忘最初的梦想

至于在刘备、诸葛亮、姜维死后,浪漫梦想就此灭亡了吗?不,遥想那五丈原上的星星,浪漫梦想仍然存在,仍存在我们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