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姜维,都是降将,为何一个受猜忌致死、一个被信赖得重用?

(说历史的女人——第728期)在蜀汉,有一个将领比较特殊,他在后来是蜀国职位最高的武将,其北伐功劳可以说仅次于诸葛亮,但是他的个人结局却比关张马黄赵五虎上将都惨。

此武将便是蜀汉后期的栋梁之将帅姜维,但是姜维能够在蜀国闪光,其实也是投降而来。于是,我们在这里就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同为降将,为何姜维却能受到绝对的信赖,以至于能够成为诸葛亮之后蜀汉军界第一人,而同样功劳卓著的魏延则饱受猜忌呢?这其实,还得从他们两人的投降说起。

姜维和魏延的投降:

先说姜维,姜维是天水翼县人,他的父亲叫姜冏,曾经是天水郡的功曹。不过姜维的父亲是一位非常忠烈之人,在当地发生羌、戎叛乱的时候,天水郡守带兵镇压,但是在战场上遇到了围攻,姜维之父姜冏为了保护郡守,以身抵挡,战死在了沙场。其实从这个事例就能看出,姜维的家风,自然是崇尚忠君爱国之家。故此,父亲姜冏对姜维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后来姜维遭到猜忌的情况下,依然带着人马去追随已经抛弃他的天水太守马遵。甚至在回城被阻挡在外后,他不是立即背叛,而是继续来到了翼县,可是翼县的守军也不接受姜维。两次遭拒,凸显的反而是姜维的忠诚。

姜维正是在这种被逼无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已才投降了出祁山的诸葛亮。因此,姜维之投降,是会受到尊重的。因为他没有背叛旧主,而是被旧主猜忌抛弃。

魏延、姜维,都是降将,为何一个受猜忌致死、一个被信赖得重用?

再看魏延,魏延的情况就不同了,甚至跟姜维截然相反了。魏延原是刘表旧部,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带着自己的部曲追随刘备进入川蜀。关于这一点,《三国演义》中则进行了更加过分的描写,说魏延和黄忠都是长沙守将,在刘备大军攻打长沙的时候,魏延为了投降刘备,斩杀旧主韩玄。虽然正史上没有这类事情,但是魏延投降刘备,和姜维投降蜀国的情况是不同的。

这个不同是层面的问题,魏延是主动投降,还带着自己的私人武装,而姜维是被动投降。姜维的被动,反而显示了他对旧主的忠诚。一个忠诚的人,多半都是会受到高看的。因为,不管古今中外,对于一个国家或老板而言,忠诚总是最重要的第一品质,其次才是才干。

故此,忠诚的姜维受到了信赖,而且随着他能力的展现,这种信赖也越来越强。反之魏延就不同了,他带着私人武装投降,初期并不被过于信赖,而是随着军功逐渐增多之后才被慢慢信赖,可是魏延的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那就是他的性格,魏延性格孤傲,跟关羽有点像,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小版的关羽。性格孤傲,不能和同僚和睦相处,这也是危险的,被说坏话多了,恐怕信任也会大打折扣的。甚至可以说,魏延最终就是死在自己的性格上的。

魏延、姜维,都是降将,为何一个受猜忌致死、一个被信赖得重用?

性格决定命运,忠诚决定被如何对待和重用。在魏延被自己性格害死的时候,姜维则没有这个问题,他反而因为自己的好性格和杰出才干,不断受到重用。诸葛亮曾对姜维评价说:“(姜维)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说:“(姜维)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因诸葛亮的高度看好和悉心栽培,所以,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先后被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镇西大将军、卫将军等,到公元256年的时候,姜维直接被封为大将军,一举成为蜀汉最高的军事长官,也成为诸葛亮之后蜀汉的一根军事顶梁柱。在武将中,姜维被封的大将军应该是职位最高的武将。倘若关羽不死,等到刘备称帝的话,也许关羽会被封为大将军,可惜关羽没有等到。

蜀汉在诸葛亮时期,制定的国家自保之策便是以攻为守的北伐,诸葛亮去世后,虽然朝中阻挠依然存在,但是姜维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忠诚和坚韧的人才,他秉承诸葛亮的遗志,北伐不辍。诸葛亮一生北伐也不过六次,而姜维则发动了9次,即所谓的九伐中原。

从公元253年,到公元262年,近十年时间,姜维几乎一直在坚持诸葛亮未竟的北伐大业,期间有失败,也有成功。单是在北伐这个层面来说,其北伐之功可以说仅次于诸葛亮。当然,北伐对于蜀汉来说,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方略。

之前在诸葛亮时期就有,有人反对,有人支持,反对者多以北伐军事行动劳民伤财等等,而支持者则认为北伐是蜀汉唯一的出路。如果不通过北伐,以寻找时机或自我创造时机进行突破的话,那么只能等曹魏更强大,然后被对方更轻松地吞并。总之,不管怎么看,蜀汉的未来都是不明朗的,没有一个明确而可靠的发展之道,唯有通过北伐来进行创造。这是诸葛亮时期的方略,到姜维时期,姜维继承和发扬了诸葛亮的这个方略。

然,对于蜀汉而言,北伐到底是有利有弊,其实不过是站立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反对者站在蜀汉的政经发展上,而支持者则是站在蜀国的前途上。其实都没有错,只是魏蜀吴三国的国势情况已经成形,想打破或反转,基本是不可能的。有人曾经做假设,说刘邦能打出关中,为什么蜀汉不能?

这个假设其实是忽略了对手,刘邦出关中,直接敌手是项羽。而项羽虽善用兵打仗,但是不善政谋,不然他实际已经取得了天下,但依然不懂如何管理,搞了一个分封,各势力很快就倒戈。反看蜀国的敌手则不同了,魏国魏明帝曹叡除了私生活有争议外,本人确实是一个明君,知人善用,加上魏国之前已经历经曹操、曹丕二代经营,何其稳固。再说东吴,同样是经过孙坚、孙策、孙权三代经营,在江东得人心,文臣武将,都很多。反而是蜀国的情况最糟,无论是文臣武将人才方面,还是子民兵马方面,都远远不是魏国和东吴的敌手,此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老板也不行。蜀后主刘禅虽贤德,但却不是开拓之主,尤其后期蜀亡,跟他宠信宦官黄皓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其实是非常可贵的。不管北伐的成绩如何,至少他们摆出的姿态和行为是积极开拓,希望把蜀国搞强大的,而不是所谓的闭关休兵养民,因为蜀国资源有限,就算休兵养民,也富不过曹魏和东吴,从发展上是根本比不过对方的。

如此形势,只能苦了忠臣。诸葛亮为了北伐大业,鞠躬尽瘁,累死在前线。而姜维则是遭到黄皓迫害,被迫离开都城,到外边带兵。难能可贵的一点是,这一点也是跟前面所说的魏延最大的区别之一。这个区别的核心点还是忠诚问题。

魏延的死亡结局是有争议的,不管是从不服从所谓的诸葛亮遗命安排,还是杨仪诬陷他的谋反,结果是魏延确实和杨仪一部发生了刀兵之争,这是任何老板都不愿意看到的。这也许是刘禅知道魏延冤枉,但也没有对此事给出什么意见的原因吧。

反看姜维则不同,姜维在国破之际,仍然带兵守在剑阁,与钟会对抗。后来在刘禅已经下旨投降的情况下,姜维依然在秘密寻找机会复国。当然姜维最终没有成功,可是姜维这个失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光荣的。因为他是真正的爱国者,是蜀汉真正的忠臣良将。

魏延、姜维,都是降将,为何一个受猜忌致死、一个被信赖得重用?

​可能也是因为姜维对蜀国这种根深蒂固的忠诚,激怒了疑心颇重的司马昭,下令剖开已故姜维之身体(有典故为“胆大如斗”)。姜维如此结局,可以说比关张马黄赵五虎上将的结局都要惨多了(赵云、马超、黄忠皆病逝,关羽被孙权杀害,张飞被暗杀。虽然关张是身首异处,但比起姜维已经去世,而再被残害身体,却要好一个层面了)。总的来看,姜维北伐大业和复国计划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姜维却是蜀汉后期唯一的依赖,而姜维更因其忠诚之深,成为仅次于诸葛亮的蜀汉忠臣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