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酒標越來越趨向於標示葡萄品種

近年來,隨著葡萄酒產業與葡萄酒飲用的全球化,一個法國意想不到的發展,就是在酒標、酒單與釀酒主流中葡萄品種主義(varietalism)的勝利與普及。越來越多舊世界的葡萄酒,即便是有“原產區控制命名”(法國AOC,意大利DOCG或DOC,西班牙DO)的葡萄酒也不免從俗,開始在前面或後面的酒標,標示使用葡萄品種。

這個發展基本上是迎合舊世界葡萄酒市場以外多數的消費者偏好,因為,一般喝葡萄酒的消費者要記得舊世界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諸多產區的葡萄酒使用什麼葡萄品種,實在是太耗神麻煩而又不知有何用處。因此能記得多數產區及其使用葡萄品種的人,總是少數,還有很多人喝葡萄酒已經不下一二十年,還是記不得或不清楚舊世界哪一個產區用哪一種葡萄。此其一。

其二,就是多數消費者覺得以葡萄品種為主的葡萄酒容易記得酒的味道,換句話說,梅洛葡萄釀製的葡萄酒,有梅洛葡萄特有的風味,可以辨別與其他葡萄品種釀製葡萄酒的差異。比如,梅洛為主的葡萄酒與黑皮諾為主的葡萄酒,一喝之下,幾乎可說任何人都能察覺兩者的差異,即使說不出何者以黑皮諾為主何者以梅洛為主。或者,以白葡萄酒來說,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著名的葡萄品種——瓊瑤漿(Gerwurztraminer)為主的葡萄酒,一喝絕對與長相思(Sauvignon Blanc)為主的葡萄酒不會溷餚。

其三,不得不歸咎於法國自己。直到1990年代初期,新世界各地不少以舊世界產區的名稱在正面的酒標標示其葡萄酒。比如說,澳大利亞最有名最貴的一款酒——Penfolds(奔富)酒廠的 Grange Hermitage。這款酒直到1989年都叫Grange Hermitage,之後便去掉Hermitage。大家知道,Hermitage是法國羅納河谷一個著名的產區,使用葡萄以西拉(在法國稱之Syrah/法國以外稱之Shiraz)為主。所以,這個酒標便是以產區風格命名,而不是標示葡萄品種。澳大利亞在1990年代以前,有一些以西拉葡萄為主的酒便標示Hermitage。但法國認為其他國家其他產區,使用法國產區的名稱標示,是對法國產區名稱商標的侵權,造成魚龍混珠,真假不分,有損法國經濟利益,因而,早在70年代末以來,就積極在歐洲經濟共同體裡推動產區標示法規,保護法國產區名稱與產品的市場價值。這樣下來,導致世界各地逐漸放棄以法國產區名稱標示,轉而全面以葡萄品種標示。

既然世界主流已經以葡萄品種為主,以下就先介紹紅白葡萄酒常用的十種葡萄品種。如果能記得這二十種葡萄品種及其風味與主要產區,那麼可說對葡萄酒便有基本又全面的掌握。

——白葡萄酒使用十種重要的葡萄品種

(1)霞多麗(Chardonnay):這個品種大概是白葡萄酒中最主要的品種,全世界各地都有種植,廣受消費者喜愛,不過風味很容易隨產區而不同,但總的來說,不很酸不很澀,喝來潤口。原來以法國勃艮第為主要產區,亦是香檳與多數氣泡酒所使用主要兩種葡萄品種之一。

(2)長相思(Sauvignon Blanc):這個品種是次於霞多麗的主要品種,同樣世界各地都有種植,有明確的香氣——從青草香到熱帶水果香。在法國波爾多,白葡萄酒主要使用的葡萄品種,在盧瓦爾河谷的桑塞爾(Sancerre)與普伊-富美(Pouilly Fume)兩個產區最有特色。此外,在新西蘭長相思開創了一片新天地,釀製出青草香氣濃郁,口味清脆無比的乾白(dry white),風靡全球。

葡萄酒的酒標越來越趨向於標示葡萄品種

(3)賽美蓉(Sémillon):這是波爾多蘇玳(Sauternes)產區貴腐甜白酒主要使用的葡萄品種,這是全球甜白酒最著名的產區。在波爾多其他產區多為與長相思混合的乾白。作為單一葡萄品種的乾白,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獵人谷(Hunter Valley)為最著名。

(4)瓊瑤漿(Gewurztraminer):盛產於德法邊界的法國阿爾薩斯地區,香氣口味最容易辨識,佳者多有荔枝鳳梨風味,略帶甜味,其實仍是乾白。

(5)雷司令(Riesling):德國白葡萄酒最重要的葡萄品種,英國《金融時報》酒評師簡希絲羅賓遜(Jancis Robinson)譽為最偉大的白葡萄品種,但在全球消費者並沒有受到應有相對的喜愛。

(6)維歐尼(Viognier):以法國羅納河谷的孔得里約(Condrieu),格里葉堡(Chateau Grillet)與羅地丘(Cote Rotie)為主要產地,其中以孔得里約產地為最佳,價格不菲。以前少有人知,最近蔚為風氣,在新世界各個葡萄酒產國開始皆有種植釀製,南非,美國加州與澳大利亞已經都有佳釀,價格約孔得里約價格的一半。

葡萄酒的酒標越來越趨向於標示葡萄品種

(7)白詩南(Chenin Blanc):主要在法國盧瓦爾河谷中段的一些產區,以武弗雷(Vouvray)產區為最佳,從乾白到甜酒皆有,其次是索穆爾(Saumur)、萊昂丘(Coteaux du Layon)、 白安茹(Anjou Blanc)。武弗雷與萊昂丘的酒可以存放很久,好的五十年都沒問題,兩個產區的甜白酒價格相當便宜,可以拿來替代昂貴許多的波爾多蘇玳(Sauternes)產區貴腐甜白酒。

(8)灰皮諾(Pinot Gris或Pinot Grigio):在意大利北部常用的葡萄品種,多數清爽清香,但無深蘊,亦無甚特色,挺適合在春天夏天午餐或下午飲用,在歐洲相當流行的白葡萄酒,價格便宜可親。不過,意大利阿爾卑斯山的上阿迪傑(Alto Adige)產區與法國阿爾薩斯產區的灰皮諾就不同尋常,有深蘊,有結構,有清楚的香氣,而且價格仍比霞多麗或維歐尼為主的白葡萄酒公道許多。我第一次有幸豔遇上阿迪傑的灰皮諾,就在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亞一間葡萄酒酒吧裡,早已耳聞上阿迪傑的白葡萄酒好,看到便點來,一喝真是驚為天人,與其他意大利灰皮諾不可同日而語。

葡萄酒的酒標越來越趨向於標示葡萄品種

(9)特濃情(Torrontes):出於阿根廷,目前仍相當少見的白葡萄酒,我以為很有潛力,喝過的佳釀,風味介於長相思與維歐尼之間,在英國日本的價格,人民幣50-70元即可買到好酒。不過不好的特濃情葡萄酒,喝來與普通的白蘇維翁或灰皮諾幾乎一樣。

(10)黑皮諾(Pinot Noir):是黑色葡萄品種,可卻是香檳產區與很多氣泡酒釀製白氣泡酒時,兩種必用的葡萄品種之一,其一是霞多麗,另一種便是黑皮諾。這聽起來很奇怪。其實是將黑皮諾去皮後,再進行榨壓釀製。所以,不呈現紅色或粉紅色。

——紅葡萄酒使用十種重要的葡萄品種

(1)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波爾多最主要的黑葡萄品種,在全球各地都有種植生產,同時也都有釀製可以匹敵波爾多一級二級酒莊的酒,品種對環境的適應力相當強,廣受世人喜愛。但在波爾多,赤霞珠幾乎毫無例外,一定與梅洛以及品麗珠混合釀製,而非真正單一品種的葡萄酒。即使在澳大利亞酒標上只標示赤霞珠,根據當地法規,其實只要有80%以上,即可如此標示,其他20%混入何種葡萄品種,消費者不一定知道。

(2)黑皮諾(Pinot Noir):老家是法國勃艮第,現在全球最貴的葡萄酒就是勃艮第的黑皮諾葡萄酒,黑皮諾葡萄種植釀製皆非易事,質量控制比赤霞珠困難許多。在過去,波爾多的葡萄酒以外銷以英國市場為主,勃艮第的葡萄酒則是法國王公將相的最愛。通常所謂浪漫酒紅色指的多是黑皮諾的葡萄酒,顏色較淡透明,接近玫瑰紅色,高雅浪漫,味道清香複雜,特別受到不少女性愛好。

葡萄酒的酒標越來越趨向於標示葡萄品種

(3)梅洛(Merlot):在法國主要產區是波爾多的右岸波美侯(Pomerol)與聖埃美隆(St Emillon),在70年代以來波美侯的葡萄酒異軍突起,其中柏圖斯酒莊(Chateau Petrus)曾經是世界上最貴的一隻酒。梅洛為主的葡萄酒圓潤豐滿,不需存放多年,也非常順口,因而很受世人喜愛,在波爾多以外,梅洛也是常見的主力葡萄酒,一度在美國太過流行,所以在2004年一部以葡萄酒為主題的電影《杯酒人生》(Sideways),男主角就大聲嚷嚷幾次--不要梅洛(No more Merlot!),因為,梅洛多到實在太俗氣了。

葡萄酒的酒標越來越趨向於標示葡萄品種

(4)西拉:(Shiraz或Shiraz)在羅納河谷的羅地丘,埃米塔日(Hermitage),克羅茲-埃米塔日(Croze-Hermitage)與澳大利亞為主要著名產區。有深蘊,香料味濃郁複雜。近來非常流行的葡萄品種,由美國首屈一指的酒評師,同時對亞洲華人葡萄酒消費者影響力最大的羅伯特·派克(Robert Parker)鼓吹,因而騰貴。

葡萄酒的酒標越來越趨向於標示葡萄品種

(5)桑嬌維塞(Sangiovese):是意大利主要的黑葡萄品種,以中北部托斯卡納(Tuscany)地區為主。佛羅倫斯(Florence)以南,錫耶納(Siena)以北,中間一塊的奇安第(Chianti)與古典奇安第(Chianti Classico)兩個產區為最常見最平價。桑嬌維塞最好的產區,卻不是上述兩個產區,而是在錫耶納南邊的兩個產區蒙塔希諾布魯奈羅(Brunello di Montalcino)與蒙特布查諾高貴葡萄酒(Vino Nobile di Montepulciano)。

(6)丹魄(Tempranillo)是西班牙里奧哈(Rioja)與杜埃羅河岸(Ribera del Duero)主要使用的黑葡萄品種,我尤其愛飲杜埃羅河岸產區的紅酒,在杜埃羅河岸產區的Tempranillo又名Tinto Fino。

(7)內比奧羅(Nebbiolo):在意大利北部大城都靈(Turin)附近,有巴羅洛(Barolo)與巴巴萊斯科(Barberesco)兩個著名產區。都靈是意大利19世紀統一運動(Risorgimento),主導統一的王國--薩沃伊王族(The House of Savoy)的龍興之地。2006年冬季奧林匹克大會也在都靈舉行。以內比奧羅的葡萄酒通常不是陳年,不會好喝。近來受到市場壓力,開始釀製一些馬上順口好喝的內比奧羅葡萄酒。

葡萄酒的酒標越來越趨向於標示葡萄品種

(8)仙粉黛(Zinfandel):一直是美國葡萄酒的代表,仙粉黛在美國加州釀製的最具特色,其他地方的仙粉黛遠遠不及,不過,近來在DNA檢驗後,發現仙粉黛與意大利南部“鞋跟”部分--普利亞(Puglia)地區的普里米蒂沃(primitivo)葡萄品種的DNA一致,所以,並非美國獨有。仙粉黛味道強勁雄厚,有些金屬味道,為其特色。

(9)馬爾貝克(Malbec):原產法國波爾多,僅僅為搭配混合赤霞珠玉與梅洛,是一個小角色。在法國西南的卡奧爾(Cahors)為紅酒葡萄的主力品種,但過去相當不好,很多喝來有泥土味,近來則有改善。不過在1990年代中以來,阿根廷門多薩產區(Mendoza)釀製的馬爾貝克葡萄酒開始打開外銷市場,進攻英國,物超所值,香醇雄勁,直到2000年前後,一瓶約今日人民幣40元,還可以有機會買到好酒,真是不可多得的飲酒經驗。今天價格還是公道,一般在英日兩國市場,人民幣一百元以下,要買到一瓶佳釀仍是隨手可拾,只是上上乘好酒沒人民幣兩三百元左右,恐怕不易入手。

葡萄酒的酒標越來越趨向於標示葡萄品種

(10)最後一個葡萄品種選擇,在南非的皮諾塔吉(Pinotage )與南意大利的黑曼羅(Negroamaro)兩種之間徘徊,不知如何是好。皮諾塔吉是南非土生土產的葡萄品種,由黑皮諾與神索(Cinsault)兩種混種而成的新品種。好的皮諾塔吉有濃縮咖啡味,顏色一如黑皮諾浪漫,是南非相當有潛力的葡萄品種,來日方長。不過,南意大利的黑羅曼已經儼然有大將之風,一口喝下,總是感覺喝到夏日烈陽的熱情厚壯,有種濃郁的葡萄醬汁口感,卻又不是半甜或甜紅酒,而是乾紅,令人難忘。兩者並記,由讀者決定。

紅白葡萄酒各選十種葡萄品種,並非一網打盡,只是在不讓讀者過度負擔的前提下,儘量得知紅白葡萄酒中主要或是“新興”葡萄品種,漏網之魚,在所難免,比如法國南部與西班牙常用的葡萄品種——歌海娜(法文:Grenache;西班牙文:Garnacha)並沒有介紹,未免遺憾。紅白葡萄酒使用的葡萄品種加起來有百種之多,其實,連專業酒評師也可能不會毫無掛漏,完全死背起來。

以上主要目的是讓讀者對葡萄酒的品種有些概念而已,要進一步掌握葡萄酒,光是知道葡萄品種與其主要產區是仍嫌不夠,對葡萄酒的產地沒有更細膩的理解,對產區的風土如何影響葡萄酒沒有認識的話,永遠只能停留在表面或初級的認識。換句話說,知道葡萄酒使用的主要葡萄品種與其風味,只是知道大概,要更深入掌握葡萄酒,便要對葡萄酒產區有更具體認識。

改編自蔡孟翰《葡萄酒世界裡的血統主義》,如有侵權,聯繫刪除。更多文章請搜索《紅酒論道》公眾號

悅醉哥:WSET3級,國際高級品酒師,悅醉酒業作為智利威瑪酒莊核心經銷商致力於推廣葡萄酒文化和嚴選世間精品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