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磊:未來金融科技監管須妥善處理金融穩定問題

陆磊:未来金融科技监管须妥善处理金融稳定问题

金融科技的興起和發展,使得金融行業以至於監管層面,都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衝擊和挑戰:一方面,可能會改變現有的金融體系,使得原本依託審慎監管設置的一系列的規則逐漸失效;另一方面,還可能會形成新一輪的關於公平與效率之間的爭議,對以往被視為“聖經”的經濟遊戲規則構成挑戰。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近日參加“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時指出“無論我們是否喜歡,科技與金融的高度融合,或是金融科技能力的發展,已經深度滲透到整個金融行業中”,任何人都無法以自己的主觀意願改變這一趨勢。

陆磊:未来金融科技监管须妥善处理金融稳定问题

圖為陸磊

陸磊 金融監管 金融科技

約3600字

陸磊是第11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2001級博士校友,現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戰略資源委員會委員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曾先後在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研究局金融穩定局以及招商銀行、中山大學、廣東金融學院任職。他長期從事宏觀經濟、金融改革、腐敗經濟學、農村金融、金融監管、國際金融等領域的學術及政策研究工作,對金融業發展,尤其是金融科技有著獨到的見解。

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無法改變

雖然面臨金融科技的壓力,但也不能由此而否定金融科技,因為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是必然趨勢,“無論我們是否喜歡,科技與金融的高度融合,或是金融科技能力的發展,已經深度滲透到整個金融行業中”,陸磊認為,任何人都無法以自己的主觀意願改變這一趨勢。

陸磊認為,金融科技的發展涉及到大數據的應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提升了金融行業的運行效率,同時降低了交易成本。他同時指出金融科技創新主要在支付創新,更多采用直接融資,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的突飛猛進,以及投資管理功能的類別,原本靠人,未來可能靠人工智能或機器人投顧。

從技術路線看,陸磊認為金融科技的發展帶來的創新呈現在兩個方向:第一,由於技術衝擊對傳統金融構成了改造,所以傳統金融呈現了線上化的趨勢;第二,一些原本不是做金融的科技企業進入了金融領域。

談到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陸磊認為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同志2017年提出的觀點值得回顧:銀行業或金融業的3.0時代已經到來——銀行業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依託大數據等新技術,創新服務方式和流程,整合傳統服務資源,聯動線上線下優勢,從外向內升級,提升整個資源配置的效率。陸磊指出,當前工行與京東、建行與螞蟻金服、農行與百度、中行與騰訊形成的戰略結盟,特點都是在提升效率、數據精準性、服務便捷性三個基本的層面進行相應的展開。

陸磊指出,科技也滲透到了跨境金融領域,主要是跨境電商、跨境金融科技、區塊鏈。跨境金融科技主要是指非銀行的跨境支付與經紀業務,移動跨境支付和智能投顧等領域,其中跨境電商是當前跨境金融科技的主要表現形式。區塊鏈雖然尚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非常迅速,目前已經形成了金聯盟、中國分佈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和中國區塊鏈研究聯盟在內的三大聯盟。

陸磊表示,金融科技發展推動的新業態對金融市場運行帶來了挑戰:在交易層面,風險很容易從金融機構擴散到公眾;在市場層面,跨市場交易很容易形成系統性風險;在清算層面,一致性預期很容易造成金融市場高頻波動;在跨境層面,金融科技也對監管的有效性構成挑戰。

陸磊指出,當前,金融科技領域的確存在一些無序發展的行業現象和監管真空的管理問題。目前在5000多家P2P平臺中,有3000多家停業,正常運營的平臺只有10%左右是有證經營。一些偽平臺,由於缺乏監管,風險把控喪失,導致多起跑路、集資詐騙等風險事件發生。因此監管部門一直在不斷地更新監管規則,規範市場運行。

陸磊認為,中國作為金融科技發展最快的經濟體,更加有力有效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是監管的主要矛盾,金融基礎設施的更新完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他指出,要做好消費者保護,需要推動監管科技發展,關注金融基礎設施,推進業務辦理電子化,監管者要做到實時瞭解信息,利用監管科技與金融科技搭建新的交流基礎和對話平臺,為反洗錢、反欺詐提供數據交流。同時,必須建立中央對手方運行系統,確保一致性預期下的最終流動性供給。在跨境金融監管上,外匯局正在推進“數字外管”建設,以此形成大數據實時監測和管理平臺。

未來金融科技監管

陸磊強調,未來金融科技監管應堅持以下三個基本方向:

一是在政策目標上,應該培養積極的服務創新和創業,促進安全、可負擔、公平的資本獲得,保證創業者、小型企業和家庭能安全、可持續地獲得金融資源,強化普惠金融和財務健康性,妥善處理金融穩定問題。

二是金融科技的監管原則,應該廣泛思考如何構建面向數字時代的金融生態系統,傳統機構和新業態都應該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按一個產業鏈或按競爭關係和諧並存,良性互動,更高效地服務實體經濟。

三是必須時時處處把消費者保護放到首位。消費者保護是現在的短板,要使消費者保護成為金融科技產品設計和管理流程中天然的DNA,促進安全包容性和金融健康,安全做好金融系統的接入,拓展優質信用貸款渠道,為消費者管理財富提供真正有技術含量的支撐。監管者必須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還應該在法律層面甚至社會倫理層面深入研究探討金融科技對金融體系、實體經濟和社會運行帶來的衝擊,以此改革完善各層面遊戲規則。

金融科技應從三方面健康運行

陸磊認為,金融與科技的結合是一個趨勢,不可逆轉。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把困難想得更充分,改革更到位一點,使得我們的金融科技運行更健康一點呢?

對此,陸磊從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一是必須認識到什麼是金融科技的發展以及它帶來的金融創新。根據FSB的定義,所謂金融科技,就是技術手段、特別是信息技術手段運用於金融創新。

從技術路線看,呈現在兩個方向:一方面,由於技術衝擊對傳統金融構成了改造,所以傳統金融呈現了線上化;另一方面,一些科技企業原本不是做金融的,現在進入了金融領域。

當前的共識是,無論我們是否喜歡,科技與金融的高度融合,或是金融科技能力的發展,已經深度滲透到整個金融行業中。就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我覺得值得回顧一下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同志2017年提出的觀點,他認為,銀行業或金融業的3.0時代已經到來——銀行業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依託大數據等新技術,創新服務方式和流程,整合傳統服務資源,聯動線上線下優勢,從外向內升級,提升整個資源配置的效率。

科技也滲透到跨境金融領域——主要是跨境電商、跨境金融科技、區塊鏈。其中跨境電商是當前跨境金融科技的主要表現形式,區塊鏈雖然尚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非常迅速,已經形成了金聯盟,中國分佈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和中國區塊鏈研究聯盟在內的三大聯盟。

二是金融科技發展對傳統金融理論和金融市場運行的衝擊與挑戰:

1、金融中介之所以存在,基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兩個基本理論認識,這是金融中介存在的基礎。

2、效率市場理論。我們搞金融市場都比較認同市場假說,也就是說金融產品的市場價格包含了交易主體所能找到的所有信息。但產生的一個問題是,信息的提供者是誰?有沒有可能被濫用、誤導?過去一段時間大家非常清晰地看到,在中國的金融市場上,會出現錢荒和資產荒,一致性預期在一個非常短的時間內會快速形成,並消散,或是逆向變化。這跟信息提供者有關。

3、法定貨幣理論。在數字貨幣時代,基礎貨幣的發行依據、廣義貨幣的創造與貨幣乘數、貨幣週轉速度的度量都有可能發生演變,這將對傳統的貨幣需求或供給理論構成新的認識論衝擊。

三是金融科技發展推動的新業態對現實經濟運行的衝擊:

1、金融脫媒。實體經濟與金融的關係從上一輪創新中的直接融資演變為收益更薄、壟斷性更強的數據集中性中介。誰擁有更多數據,誰就會成為中介、壟斷者。因為數據的天然集中性,導致了它可以被更有效地應用。一些貨幣市場基金快速發展,並短期內迅速超過了原本以零售業務為主的銀行的儲蓄存款。

2、對金融市場運行的挑戰。在交易層面,技術發展推動了一般金融業務的表外化,也催生了新型金融業態,這就會挑戰現有的金融保障機制的充分性。在市場層面,數據集中催生事實上的金融業跨行業跨市場經營。數據集中是信息社會的基本趨勢,而數據集中必然導致客戶集中,自然形成信息資源擁有者全方位為客戶提供服務,這會導致原本各子行業之間的防火牆被擊穿,所以股權、債權、貨幣匯兌等不同的市場很容易被信息中介打通。在清算層面,一致性預期很容易造成金融市場高頻波動。近幾年來,金融市場的一個典型事實是所謂資產荒和錢荒的高頻波動。在跨境層面,金融科技也對監管的有效性構成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