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飲食男女這件事 到底有多嚴肅

我是王志強,是京東生鮮肉禽冷凍事業部負責人,更是熱衷探索生鮮美食的神捕手,我把新鮮品質美味搬上每個人的日常餐桌。

做飲食男女這件事 到底有多嚴肅

熱衷探索生鮮的奧秘 我成了美食家

民以食為天,每一種食材都有它最正確的打開方式。上好的牛羊肉,一定要用老北京銅鍋;烤厚切牛舌,一定要配大蔥;咖喱吃到後半部分,一定要加入溏心蛋,味道會變得更溫和。

工作的點滴積累讓我對"吃"抱有極大的熱情。哪個產地的肉質最佳?當季有哪些食材最鮮?吃火鍋從選材到蘸料有幾種吃法?我一聊起美食經,身邊的人都抵擋不住誘惑,直呼:"光是聽你描述,口水都忍不住了,快給我來兩斤嘿。"

有些食物,你吃一口,它就會深深地印刻在你的腦海中。在我的記憶中,我最喜歡的食物是紅燒肉,也十分會做紅燒肉。首先五花肉要選帶皮的,別切得太小,太小易縮易碎,而且賣相不好;然後鍋燒熱,無需倒油,直接倒入五花肉輕微翻炒;最後切記一定先小火慢燉一小時再轉大火收汁。這樣出鍋的紅燒肉肉質會非常軟糯。

在悠閒之餘我熱衷於將時間交給廚房,將淘到的生鮮好物烹飪成佳餚,用美味犒勞家人、團隊、朋友。冬天我做火鍋暖胃;夏天我做鴨肉涼菜降溫;秋天我熬蓮藕湯;春天我搗山藥泥,慢慢地我快練成半個廚子了。

自打從事生鮮行業,我不止是一個項目負責人,更像是不斷尋找生鮮美味的神捕手。每去考察一個新項目,我都像個求知的探索者一樣去探求食物。希望通過我們的這些努力,將挑選出的優質食物地帶到您的餐桌。

做飲食男女這件事 到底有多嚴肅

一塊雞肉,從養殖場到餐桌要走多遠

雞肉,汁多肉嫩,低脂易烹調。據統計,我們吃掉的雞肉是豬肉的2倍,是牛肉的7倍,是鴨肉的11倍。吃了這麼多年雞肉,總有一些傳言讓我們迷之困惑。

說起來,這種"謠言張張嘴,科普跑斷腿"的情形,從某些角度,也說明了現代農業發達到了超越普羅大眾想象力的程度了。拿我們常吃的塊大型白羽肉雞來說,這是經過雜交優選的上佳品種,45天左右就能出籠。每個籠子裡可以養殖上萬只,飼養間的飲食、溫度都被嚴格控制,除了飼養員,任何人不得進入。

我們在去養殖場的考察中,看到一個蠻讓人感動的情形:每個雞籠都會配專屬飼養員,經過嚴格的消毒後,45天裡和上萬只雞一同封閉在飼養間。飼養員不得外出,其他人不得進入。整個飼養期,飼養員都要像對待"孩子"般對它們進行無微不至的關懷,時刻保衛它們的健康成長。

快樂的雞才會有快樂的肉,如果你吃到的雞肉肉質緊實、口感微甜,大多源於這樣的高科技溫馨養殖。豬肉、牛肉、羊肉皆是如此。京東生鮮的爆款黑山豬肉飽受大家好評,肉質緊實、Q彈勁道,其他超市幾乎買不到,一經上市就售罄。經過我們實地考察後發現,當地的黑山豬的日常都是吃上好飼料,休閒娛樂就是淋浴聽歌,實在是比人過的舒坦多了。

這些發現,我講給你們的時候,津津樂道。但真正實地考察,一定是翻山越嶺、跑過很多個地方,考察過無數個廠家,才能挑出令我們滿意的食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瞭解了食材的生長環境和生產過程,才能負責任地將它們請進千家萬戶的廚房。

做飲食男女這件事 到底有多嚴肅

從一種好吃的鹹鴨蛋,到無數種好吃的鹹鴨蛋

一年四季持續提供生鮮好物是我們的工作職責。我們力求去尋找最新鮮的、當季的、最有特色的食材,帶給大家。後來我們漸漸發現,光是食材好還遠遠不夠,從食材到烹飪方法,從主菜配菜的相互輔助,都在影響著美味的體驗。

所以,我們的身份開始從平臺轉換為美食家,研究開發關於美食的101種吃法。快到端午節了,我不妨給你們講講關於鹹鴨蛋和粽子的美味。

在傳統標準裡,好的鹹鴨蛋就是蛋黃香糯鹹軟、黃得流油,但蛋白經常鹹到難以入口。我們通過走訪、調研中發現了江西一家廠家開發了低鹽鹹鴨蛋,降低了蛋白的鹽度,吃起來有焦香味,比蛋黃口感更佳,也更利於健康。於是,我們立刻將其"搬"上了京東生鮮。除此之外,我們還優選了鹹鴨蛋黃、雙黃鹹鴨蛋、古法醃製鹹鴨蛋等多類產品,以此滿足不同吃貨的"任性"喜好。

糯米的飯香、粽葉的清香以及鮮肉的鹹香交織,總讓人回味無窮。作為北方人我是妥妥的甜黨。但南方人顯然在甜鹹之爭中完勝,因為他們不僅在端午節愛吃粽子,日常也愛作為早餐、零食食用。我們發現目前市面上對於粽子的保鮮通常是半成品加工後抽去真空保鮮,這樣一來,在後期的二次蒸煮中,肉質會變柴,口感會降低。於是,我們改良了粽子的保鮮技術,在零下24度的低溫下能夠高度保留粽子的原始新鮮感,讓大家隨時隨地都能品嚐到最新鮮、美味的粽子。

說來有趣,端午節吃粽子、鹹鴨蛋的習俗綿延至今。但當人們在餐桌上和這兩種食物一次次重逢時,不難發現,它們和最初的面貌,已經發生了天差地別的變化。古往今來,人們出於對美食的極致追求,不斷對食物進行升級。而我們的工作,是不斷髮現這些新品類,以此滿足人們關於美食的新需求。

做飲食男女這件事 到底有多嚴肅

人生大欲,莫過於飲食男女。在京東生鮮,我要做的也只是,讓很多人能和我一樣單純地享受美味,在味道觸底舌尖那一秒,拋卻生活的紛擾,享受味蕾與食物發生的碰撞,達到一種絕對自由。畢竟吃點好的,才是頭等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