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名醫生+科普作者,我擁有高質量睡眠

作為一個生殖中心的醫生+多平臺科普作者,手札君除了每天正常上班之外,業餘時間平均每天需要寫1篇科普+回答2~3個題庫問答(包括悟空問答)+解答2~3個患者在線問診+閱讀專業文獻+閱讀自己喜歡看的閒書,你問我每天睡幾個小時?4.5-6個小時,因為用了R90睡眠法,我的睡眠質量很高。

在去年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2017年中國青年睡眠現狀報告》中,76%的受訪者都表示入睡困難,“睡不夠,起不來”或“睡了依然感到疲憊”的受訪者高達91%。

作為一名醫生+科普作者,我擁有高質量睡眠

我們的長輩會詬病現在年輕人睡眠時間太少,應該睡足8小時。睡足8小時睡眠問題就能一筆勾銷?其實並不是! 手札君剛開始寫科普文章的時候,每天晚上12點睡,第二天早上困得不行,每次都拖沓到7點才起穿,還因為上班遲到被罰過錢(我們要求7點50到崗)。中午補覺1小時,還是覺得頭昏沉沉。晚上七小時+中午1小時理論上也是睡了8小時,為什麼我還是覺得沒睡夠?

直到看了睡眠教練尼克·利特爾黑爾斯《睡眠革命》後才幡然醒悟:我沒有遵循自己的生物鐘。

在《睡眠革命》這本書裡,作者的R90睡眠方法是精髓。什麼是R90睡眠方法?簡言之,從開始打瞌睡、進入淺睡眠、深睡眠,再到快速眼動睡眠,完成一個睡眠週期需要90分鐘。“R90”指的正是以90分鐘為單位的睡眠週期。一個人的睡眠週期通常由4-5個R90組成。手札君以自己為例子為大家演示下R90睡眠法如何實施。即使一個賴床的人,他早上醒來的時間也是固定的(生物鐘決定),手札君現在每天早上六點左右醒,那麼,六點—四點半是第一個R90(四點半為淺睡眠開始)、四點半—三點是第二個R90(三點為淺睡眠開始),三點到凌晨一點半是第三個R90(一點半為淺睡眠開始),凌晨一點半到凌晨十二點是第四個R90(凌晨十二點為淺睡眠開始),手札君現在每天12點準時上床。大家發現,R90是需要從你平時的起床時間來倒推你應該入睡的時間。至於你需要幾個R90,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不同人的睡眠需求也是不同的。比如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每晚只睡4~6個小時,網壇名將費德勒每晚能睡10個小時。

問題來了,有朋友會問:我平時需要睡7小時,大約5個R90週期,我也是早上6點醒,照理我應該晚上10點半進入淺睡眠,可是我十點半睡不著啊大哥。這無非是兩個原因:1、你可能並不需要睡5個R90週期,不妨試試4個週期,從12點開始入睡。2、睡眠干擾因素太多。

在《睡眠革命》裡,作者反覆強調以下兩點:→_→

【1】在睡眠週期到來時如果你沒有睏意,那麼不要強迫自己入睡,在床上挺屍不如起來看書學習,等到下一個R90淺睡眠開始是再嘗試入睡(譬如你本來應該在十點半入睡,但你睡不著,那麼就起床乾點別點,到凌晨12點新的R90週期開始時再嘗試入睡)

【2】.入睡前15分鐘避免接觸過多藍光。我們的Ipad、手機、電腦屏幕、電視屏幕都是發射藍光的大戶,藍光在白天對刺激我們清醒狀態有利,但對睡眠是個不利因素。不妨在入睡前15分鐘把所有電子設備擱一邊,讓自己頭腦放空,如果超過入睡時間15分鐘還沒睡意,那就起床幹活,等到下一個R90週期再嘗試入睡。

作為一名醫生+科普作者,我擁有高質量睡眠

最後總結R90睡眠方法的關鍵點:

【1】.通過起床時間反推你的入睡時間,

【2】.入睡時間不想睡沒有關係,到下一個R90週期再嘗試,

【3】.入睡前將藍光干擾減到最低

援引BBC紀錄片《生物鐘之日》中牛津大學睡眠和晝夜節律科學研究所主任拉塞爾·福斯特教授的感言:“人類真的是一個超級傲慢的物種。我們以為能夠拋棄40 億年的進化,忽略根據晝夜循環得到進化的這一事實。也許只有人類這一個物種,會妄圖凌駕於自己的生物鐘之上。而且,長期違背生物鐘,將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

作為一名醫生+科普作者,我擁有高質量睡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