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騰訊、阿里的員工經常加班,主動干?背後是這種薪酬激勵模式

  • 文/盧老師


前言:

深圳有一家神奇的網絡公司,下午5點下班,六點半有公司班車,沒有人逼你加班,但為了能舒服的一人一座的回家,大家願意主動加班一小時;

六點半準備下班啦,又想起來8點有東來順的工作餐:樣多,管飽,有水果。想想坐車回家還要自己做飯,那就再加會班吧,吃完再回家。

8點吃飽了可以回家了,想想不對,10點以後打車回家公司報銷,工作累了一天,誰還有力氣去擠公交地鐵?那就再加兩個小時吧。這個公司人性吧,從不逼著員工加班,太晚打車公司報銷,也算是員工有情,公司有意吧!

這家公司叫“騰訊”。

為何騰訊、阿里的員工經常加班,主動幹?背後是這種薪酬激勵模式

分享一個真實案例,看看大家是怎麼看待加班這件事的:

小劉今年23歲,是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程序開發。近期團隊六七個人接了北京一家大公司的外包項目,經常需要加班,早了到晚上8點多,晚點到10點多,雖然辛苦但大家知道在互聯網公司加班是常態,所以也沒怎麼抱怨!

但老闆看著進度心裡著急啊,每次例會都會說他們工作效率不高,而且每次最後都會給大家看阿里巴巴大廈深夜燈火輝煌的照片,老闆:“看人家阿里巴巴的員工,成功不是偶然的,需要辛苦付出,我們工作環境還是很輕鬆的,我也沒這麼要求你們,可再看看你們的工作效率......”

為何騰訊、阿里的員工經常加班,主動幹?背後是這種薪酬激勵模式

員工心裡的吶喊:你也不是馬雲啊!

每次老闆開完會講了這番話,小劉他們都要在小群裡吐槽老闆:每次PPT最後都要用那張照片謝幕,真的太懶了!就不能換個圖;真是聽得我腦殼都起包了……

為什麼大家都很努力的在加班,但是進度結果依然不理想,老闆們想過問題出在哪嗎?

在傳統的薪酬模式下,員工效率上不來,混加班,目的就是因為有那一點可憐的加班費,所以在效率上往往會出現怠工現象!到交付是就急忙加班趕貨。因此,企業想改變就必須從根源“薪酬模式”進行變革!

為何騰訊、阿里的員工經常加班,主動幹?背後是這種薪酬激勵模式

在當今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以下現象:

  1. 貪圖安逸者多,不勞而獲者多,磨洋工混日子者也多!

  2. 薪酬績效變革勢必觸及這些人既得利益和舒適環境,很容易觸礁,甚至引發潛藏的巨大風險。

  3. 如果不做薪酬績效變革,人效低、浪費大、利潤薄、競爭力下降等問題不解決,企業又能熬多久?

為什麼傳統薪酬模式不具有激勵性?我們看看傳統薪酬都有哪些?

為何騰訊、阿里的員工經常加班,主動幹?背後是這種薪酬激勵模式

【中小企業最好的管理狀態】

三大標準:

  • 1、所有人都願意做銷售,都關注公司業績,都認同公司產品及品牌;

  • 2、成本費用受到管控,人人都在節約不必要的開支,關心客戶的需要,都在為利潤最大化負責;

  • 3、所有人都自動自發地工作,因為每個人首先都在為自己而做。機制、文化、環境,是管理提升三大核心。

企業想要擁有這種狀態必須依靠制度來實現,依靠一套完整的薪酬績效激勵機制來實現!

為何騰訊、阿里的員工經常加班,主動幹?背後是這種薪酬激勵模式

將近25年,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針對中小民營企業,快速有效地導入薪酬績效系統,而且不斷指導很多企業成功做出好的結果——全國獨創“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基於人本增值的加薪方案(數據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價值分割、薪酬分塊。)

  • (1)給管理者找出核心6-8個績效價值指標;

  • (2)在每一個指標上,找到對應的平衡點;

  • (3)超出平衡點,再設計詳細的分配規則。

KSF薪酬全績效分配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為何騰訊、阿里的員工經常加班,主動幹?背後是這種薪酬激勵模式

同傳統薪酬、績效模式相比,KSF薪酬全績效模式著眼於三個要點:

1、高績效高薪酬:

  • 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

  • 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

  • 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

2、利益趨同:

  • 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

  • 而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為何騰訊、阿里的員工經常加班,主動幹?背後是這種薪酬激勵模式

3、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

  1. 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

  2. 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

  3. 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

KSF認為,管理者關心自己的收入卻在為別人幹,經營者關心績效和結果但為自己幹,企業應該讓更多的管理者轉變成為經營者,貢獻更高的價值就能獲得更多的分享。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購買此書後,可獲得特別禮物:

  1. 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2. KSF和合夥人學習視頻;

  3. 線上輔導1小時。

  4. 免費解答績效困惑。

下圖就是我們做諮詢的一家企業銷售經理的KSF薪酬方案設計:

為何騰訊、阿里的員工經常加班,主動幹?背後是這種薪酬激勵模式

我們可以看到,該銷售經理從單純以業績作為考核標準變成了多方面的考核,在平衡點的基礎上,他至少增加了4條可以增加收入的途徑:

  1. 營業收入每增加20000元,獎勵50元,每減少20000元,少發50元;

  2. 均單單價每多50元,獎勵250元,每少50,少發250元;

  3. 電商成交率,每多1%,獎勵100,每少1%,少發100元;

  4. 成本率,每下降0.1%,獎勵50元,每上漲0.1%,少發30元。

為何騰訊、阿里的員工經常加班,主動幹?背後是這種薪酬激勵模式

那麼,他關注的點是不是就多了,而我們仔細想想,營業收入、均單單價、電商成交率、成本率這些指標在日常銷售過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增加企業的利潤必不可少的要素。

而在實行KSF之後,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1. 員工開始有成本管控的思維,浪費現象明顯減少

  2. 客戶投訴率下降,返單率增加

  3. 公司內部學習分享的機會變多,團隊氛圍更加融洽

  4. 人效提高,企業每個人都不甘落後,員工積極性大幅提升

為何騰訊、阿里的員工經常加班,主動幹?背後是這種薪酬激勵模式

總結:

管理是被動的,激勵是主動的。管理是別人要求的,激勵是自己要求的。人性的特點是不喜歡為別人做事,卻願意為自己做事。如果一個管理者還是把過去幾十年的管理方法來管理現代的員工,那隻會把員工管跑。企業人員流失嚴重,穩定性不強,那企業老闆一定要先反思自己,別一味指責別人。

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的統一!!別因為工資設計的不合理,而喪失員工心甘情願為你拼命的機會,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對此,您有更好的建議和看法? 歡迎評論、交流(請留下你的足跡)

運營人員|盧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