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無聲抗議辛丑條約,條約上留下一字,為何眾人看後紛紛落淚

李鴻章無聲抗議辛丑條約,臨終前留下一個字,為何眾人看後紛紛落淚

眾所周知,若要細說晚清歷史風雲,李鴻章是一個必繞不開的人物,有人將他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人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也有人將他比作是滿清的鷹犬,慈禧的爪牙。雖然慈禧稱讚李鴻章是“力挽狂瀾、再造玄黃”之人,可是,李鴻章在國人眼中的形象卻並不高。

李鴻章無聲抗議辛丑條約,條約上留下一字,為何眾人看後紛紛落淚

1901年,李鴻章病逝於北京,享年78歲,在這短短的78年時間裡面,他留下了太多讓世人詬病的事情,例如他帶領自己的淮軍血腥鎮壓太平軍,卻在對外戰爭中一再落敗;1883年,中法戰爭在中國戰勝的情況下,李鴻章執意和法國和談導致了“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奇怪結局;

19世紀70年代,李鴻章作為洋務運動的領導人,耗費巨資購置洋槍洋炮、軍艦等軍事裝備,卻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一敗塗地等等,再一次佐證了這位“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的李鴻章是多麼的無能。

李鴻章無聲抗議辛丑條約,條約上留下一字,為何眾人看後紛紛落淚

李鴻章身為執掌軍機的朝廷柱石,一生簽訂的喪權辱國條約有《中法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以及《辛丑條約》等等。在這些條約裡面,最讓李鴻章心情悲憤的就屬《辛丑條約》了,李鴻章對慈禧讓自己同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頗有微詞,甚至無聲抗議《辛丑條約》,他在臨終前留下一個字,讓國人看後紛紛落淚。

1900年,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看到全國如火如荼的“義和團運動”的時候,就感到了一種不好的預感。果然,不久之後慈禧向八國聯軍宣戰的額消息就傳到了兩廣。面對慈禧太后要他帶兵北上勤王的諭旨,李鴻章並沒有聽從,而是相對應聯合劉坤一、張之洞等封疆大吏和八國簽訂了秘密條約,籌建了“東南互保”。

李鴻章無聲抗議辛丑條約,條約上留下一字,為何眾人看後紛紛落淚

當時大家一致公認,倘若北京失手而天子、太后皆遭不測,當有李鴻章出任總統來支撐整個中國的局面。然而,不曾想八國聯軍卻最終選擇了和慈禧議和,慈禧下令李鴻章由兩廣總督調任為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並讓他作為全權大臣代表清廷和八國聯軍議和。

李鴻章聽到這個消息後怒不可遏道:“當今內亂不止,外患不休,如何得止?如何得止?”一向“臨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李鴻章這次突然發火,讓身邊的一眾官員都感到十分錯愕。

李鴻章無聲抗議辛丑條約,條約上留下一字,為何眾人看後紛紛落淚

李鴻章明白自己接的這差事又是一份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不過,經過深思熟慮和權衡之後,李鴻章最終還是決定在1900年7月坐船北上,10月到達北京的時候李鴻章落腳北京賢良寺。為了不至於在接下來的談判中陷入被動,李鴻章首先拜訪了英國、德國等公使,希望兩國看在良好的私人關係上不要過分為難中國。

然而,事實證明李鴻章自以為很重要的私人關係,在國家利益上面幾乎就是不值一提,八國聯軍公使提出的要求十分苛刻,並沒有給李鴻章留下任何的情面。面對八國代表的漫天要價,李鴻章氣憤之餘導致一病不起,列強們一再逼迫李鴻章在已經擬好的《辛丑條約》上簽字。

李鴻章無聲抗議辛丑條約,條約上留下一字,為何眾人看後紛紛落淚

身在西安的慈禧太后為了能夠儘快返回北京,也在催促李鴻章儘快和八國簽署《辛丑條約》,1901年9月7日,躺在病榻之上的李鴻章硬是拖著殘軀顫顫巍巍的在《辛丑條約》簽了字。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李鴻章並沒有簽署自己的名字,而是寫下了一個“肅”字。李鴻章曾經被朝廷敕封為“肅毅侯”,或許李鴻章在用這一個字表示自己對《辛丑條約》無聲的抗議,是對八國聯軍以及慈禧太后的憤怒,同時也是對自己一生揹負千古罵名的一種無聲控訴吧!

李鴻章在《辛丑條約》留下的這一個字,讓無數人看後紛紛落淚,為李鴻章的一生所不值。比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901年,剛簽訂完《辛丑條約》不久的李鴻章病逝了。慈禧太后聽到李鴻章病逝之後居然說出了“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的話,不知道九泉之下的李鴻章聽到慈禧的這番話之後,會作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