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新能源車在成都上市兩年,單店銷量僅200

這款新能源車在成都上市兩年,單店銷量僅200

這款新能源車在成都上市兩年,單店銷量僅200

成都商報汽車事業部

吉利帝豪EV是吉利推出的一款純電動小轎車,從成熟的帝豪平臺開發而來。自2015年上市以來,被吉利看做是該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力的重要車型。最近成都街頭隨處可見的曹操專車就是全部使用帝豪EV的一家綠色出行企業,由吉利集團投資成立。

可是,帝豪EV上市兩年以來,在成都市場銷量幾何呢?據成都最大一家吉利經銷商西物吉利表示,帝豪EV一共賣出2000餘輛,絕大多數都是“賣給”了曹操專車。而個人購買用作私用的,不到總數的十分之一。也即使說,上市兩年了,帝豪EV這款可以享受國家新能源購車補貼,且不受成都限號影響的新能源車,實際個人購買的銷量只有200輛左右。

這無論如何,都是一個不太理想的成績。但這不能怪吉利。聯繫到我們此前調查的,成都各家4S店買不到新能源車的新聞,看來,一定是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出了問題。

今年1月份的汽車產銷量已經公佈,細分品牌、車型的產銷數據也已經有了很多解讀。總的來說,整個1月份國內汽車產銷量不太樂觀:總產量236.9萬輛,總銷量251.9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86%、增長0.23%,主要是受春節假期和購置稅優惠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

這款新能源車在成都上市兩年,單店銷量僅200

2月18日,在北京召開的某汽車行業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公佈的數據也顯示,2017年乘用車市場將由超常規增長迴歸到常規增長,增速將從15.9%(2016年)下降到7-8%。發佈君梳理了一下迄今為止發佈過的各大車企年度增長目標,多數也將目標定在了7%-10%這個較為務實的區間。

如果說整體乘用車的下滑還可以用春節和購置稅減半補貼結束為解釋理由,那麼新能源車今年1月份那環比高達94.5%的跌幅就讓人瞠目結舌了。

這款新能源車在成都上市兩年,單店銷量僅200

來說說具體的數字。1月新能源汽車產量6889輛,同比下降69.1%,而銷量僅為5682輛,同比下降74.4%,環比更是暴跌94.5%。注意這裡的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普通的混合動力汽車不算。而且這裡的新能源汽車不僅僅包含乘用車,新能源貨車也算在內。

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857輛和4978輛,同比下降63.8%和67.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32輛和704輛,同比下降83.2%和89.5%。

這款新能源車在成都上市兩年,單店銷量僅200

新能源分車型產銷情況看,比上年同期,新能源乘用車產銷分別下降59%和66.2%;新能源客車產銷分別下降92.6%和97.3%;新能源貨車產銷分別下降72.9%和74.8%。

為何有如此驚人的下滑?業內人士分析,原因無非就兩個:1、今年1月1日新能源補貼政策的調整,補貼收緊;2、新能源汽車目錄需要重新核定。

新能源補貼收緊

20%的優惠就這樣沒了

最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已於今年1月1日開始執行,相比2016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最明顯的兩個變化就是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額度開始降低和提升了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資質的門檻。

這款新能源車在成都上市兩年,單店銷量僅200

具體來說就是補貼額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單車補貼額的50%。發佈君之前給大家算過一筆賬,以北京市場上熱銷的北汽新能源EU260為例,車價23.99萬元,2016年國家補貼5.5萬元、北京市補貼5.5萬元,補貼後該車售價12.99萬元。而按照2017年新政,國家補貼4.4萬元,北京最高補貼2.2萬元,補貼後售價17.39萬元,比2016年購買貴了4.4萬元,相當於原車售價的近20%。

其他如比亞迪、吉利等新能源車均面臨類似困境。如果你讓我選,我也不會買新能源車了。

地方補貼政策尚未落地

成都受影響小

早在2015年7月10日,成都市經信委網站相繼發佈《成都市新能源汽車市級補貼實施細則(暫行)》、《成都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市級補貼實施細則(暫行)》,對購買推薦目錄車型的個人和單位用戶,在中央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將給予60%的配套補貼。

不過,該政策直到今日也沒法落實。成都某吉利汽車經銷商銷售經理告訴發佈君,目前他們店賣出去的吉利帝豪EV總計不超過200臺,沒有一個客戶拿到了地方新能源補貼。“我們的銷售都不想賣,平時也沒有人來問,少數問的我們都推薦買新帝豪。”該銷售經理表示。

同樣的情況,在比亞迪多家4S店都存在。消費者唐先生1月底託人找到發佈君,想購買一輛比亞迪秦。發佈君陪著唐先生跑了成都兩家比亞迪經銷商,發現都沒有展車,更沒有現車。銷售人員表示,要買可以,不過要訂車,可能等1個月左右。

綜合多家經銷商的銷售情況,1月1日實行的補貼新政對成都本地新能源車銷售的影響微乎其微,因為成都購買新能源車本來就不能享受地方補貼。

對於這個結果,發佈君也表示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這款新能源車在成都上市兩年,單店銷量僅200

“(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代表了這個國家的未來,人們逐漸認識到綠色出行的重要性,綠色出行也將變成一種人人接受的生活方式。”2014年的一次新品發佈會上,特斯拉西區經理的一番話讓我記憶猶新。

我不知道如美國、日本這樣的國家,是否綠色出行真的成為了人人接受的生活方式。但是,在中國,只要人們購買新能源車的熱情,隨著補貼政策的收緊就能輕易地被澆滅;經銷商賣車的熱情,隨著《目錄》的調整就能夠大異其趣,那麼中國消費者接受的肯定不是綠色出行,而是價格便宜。

也許,某業內人士的這句話道出了新能源車在國內的現狀:只要國內《新能源汽車目錄》還存在一天,新能源購車補貼一天不取消,中國就永遠稱不上一個新能源汽車大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