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課」新能源 傳統車企加速轉型

“補課”新能源 傳統車企加速轉型

8月7日,北京現代全新索納塔插電混動版正式上市,這是北京現代首款PHEV車型,北京現代也因此成為首個實現純電、插混和氫能源三大新能源系列全面量產的合資品牌,緊接著8日,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宣佈加快部署“綠色2022計劃”,計劃2022年前推出20款電動化汽車。

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在加速完成新能源“補課”,甚至部分走得更為徹底。目前,國內已經有北汽集團、長安汽車、海馬汽車等三家中國品牌車企宣佈了“禁售傳統燃油車”時間表。

從全球範圍來看,燃油車禁售令的推行讓新能源發展大勢所趨,而國內雙積分等政策的施行、排放法規的收緊,也讓傳統車企加快了新能源車型的“補課”,但轉型之路還需要在人才、技術、產品等諸多方面與造車新勢力同臺競爭,過程並不輕鬆。

傳統車企密集加速“觸電”

此次上市的北汽現代全新索納塔,3款車型指導價格區間為22.28萬元-25.68萬元,補貼後售價為18.98萬元-22.38萬元。此外,對於2018年購車的用戶,北京現代還提供終身免費道路救援服務。

現代汽車集團中國產品開發擔當黃貞烈表示,現代汽車正處於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第三階段,到2025年將把新能源汽車擴展至38種車型。

在上個月由北汽集團舉辦“再度晉級2018《財富》世界500強新聞發佈會”,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7月31日前,北汽自主品牌在北京地區將全面停止燃油車的生產,至2020年在北京地區全面停售燃油車,2025年在全國全面停售燃油車。

“北汽的自主創新之路是要用優勢和特點去做,而不是拿缺點去做,北汽的優點正是新能源。”徐和誼介紹說,今年上半年,北汽新能源銷量達到了5.9萬多輛,銷量只比第二和第三名相加略微少一點,北汽就是要做自主,而北汽自主就是看北汽新能源。

新能源讓北汽看到了自主力量“換道超車”的希望。此前,目前北汽旗下包括北京BJ系列、紳寶、北汽新能源、威旺、昌河、幻速等自主品牌,但大多定位中低端市場,盈利主要依靠北京奔馳等合資品牌。

吉利計劃到2020年,公司所銷售的90%都是新能源汽車;奇瑞也表示將在2020年停止銷售燃油車,開啟全面的新能源化,特別是電動化。不只是未來規劃,更多車企已經將新能源車佈局落在行動上。7月27日,領克推出了旗下首款領克01的改款插電混動版本,東風日產也發力新能源,並在一個月前推出軒逸·純電SYLPHY Zero Emission,指導預售價為16.6萬元。

目前來看,對新能源板塊的劃分,傳統車企路徑不同,既有像北汽新能源、廣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等進行品牌業務獨立,也有一部分車企像比亞迪、吉利、長安、上汽乘用車等在母公司大框架下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還有則是入股造車新勢力,如中國一汽投資拜騰。

以製造優勢主動抓住機遇

對燃油車企來說,完成新能源“補課”,不僅是政策指揮棒下的壓力,也是市場的需求。

7月4日,國家發改委頒佈了號稱史上最嚴燃油車產業政策——《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確:未來新建獨立燃油車項目將被禁止,現有燃油車產能的擴大也將要滿足更加高標準的要求。

在燃油車市場格局已定的情況下,傳統車企騰挪的空間已經不大,與此同時,尋找新的增長動力成為現實的緊迫需求。

據全國乘聯會公佈的數據,今年1-7月狹義乘用車零售增2.7%,稍高於17年1-7月增速1.5%,約1倍強。7月乘用車市場零售156.7萬臺,同比下降5.5%,環比下降7.1%,而新能源車增長依然一枝獨秀,7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7.4萬臺,同比增長81.9%。

當造車新勢力正在為量產交付、實現盈利這些問題而焦慮時,傳統車企則放開手腳,以製造環節的優勢主動抓住新的機遇,同時可以實現更為靈活的生產。

以一汽-大眾為例,在強大的產能佈局依託下,到2025年一汽-大眾的產品線將擴充至45款,其中新能源車將達到14款,前期規劃是實現傳統能源車和新能源車的混線生產,一方面考慮的是生產負荷率,另一方面是市場需求;等到後續新能源市場發展逐步明朗後,一汽-大眾會梳理出專門投產新能源的工廠。

傳統車企轉型並不輕鬆

事實上,造車新勢力紛紛湧現的背後,正是因為傳統車企在新能源佈局的保守態度,讓後來者有了機會。在新能源車佈局上,傳統企業也並不輕鬆。

除了加速產能擴張外,本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升級也已迫在眉睫。隨著汽車行業逐步國際化,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國際車企將更加充分參與國內市場競爭,也將帶來強大的“鯰魚”效應攪動市場。

和造車新勢力一樣,傳統車企都必須與特斯拉賽跑,在人才、技術、產品等諸多方面同臺競爭。而就在最近,有消息稱,特斯拉正在以三倍薪資大規模地從上汽集團招募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儘管特斯拉對此進行闢謠,但傳統車企已然感受到了“威脅”。事實上,近幾年,從上汽離職的高管可以列一個長長的名單:上汽集團副總裁張海亮、副總裁丁磊、總工程師程驚雷等,不少人轉投造車新勢力。

造車新勢力的方興未艾,很大程度上源於其背後資本力量的推動。不少傳統車企也坐不住了,開始自掏腰包填平由於補貼退坡而引發的各地補貼差異,如今年3月,北汽新能源和奇瑞汽車,在部分車型一上市就打出了“新車補貼後全國統一售價”的口號,“以價換量”來擺脫補貼退坡的影響。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高增長的風光之下,車企面臨著更激烈的競爭,難掩利潤重度下滑的壓力。

相關專家分析,如果傳統車企不能將原有品牌優勢轉移至新能源汽車上,恐怕將再沒有翻身的機會。“面對汽車行業的未來,企業必須主動迎接挑戰,形成各自的戰略主動。”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如是說。南方日報記者 郜小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