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遺失”的廈門美食部分在這啦!

春餓、夏饞、秋貼膘、冬饕餮,天人合一、深夜發吃報復社會等東方哲學讓中國吃貨依時而變、智慧靈動,中醫、養生學說讓土雞們在燉罐裡獲得了雞生價值的極大提升,儒家人倫道德則讓我們想動筷子時還得先看看師父的臉色,餓咔咔——"

大家好,我是《舌尖3》,對於大家兢兢業業的吐槽,表示誠摯的慰問!很抱歉沒有讓大家看到9.8分水平的"舌尖",其實我一共4個T的素材裡,隨隨便便都有好料,就是沒剪進去……大家不要失望,由沙喵喵獨家發佈的《舌尖3》"遺失"的廈門美食來啦。

第一集 器

《舌尖3》“遺失”的廈門美食部分在這啦!

美食 ▪ 器 ▪ 龜印

這個東西的精妙之處,因為一個"印"而獨步世界。十八遍火候,三萬六千次鍛打,東西南北,四野八荒,大開大合,焰勢磅礴,虎嘯龍吟!這樣搞出來的龜印,上能解除魔獸蘇拉瑪的封印,下可扣出萌萌的烏龜無數,實在是居家旅行過年過節必備良器。

《舌尖3》“遺失”的廈門美食部分在這啦!

美食 ▪ 龜粿

章丘的鍋已經賣斷貨了。不過,在中國散發著神秘氣息的閩南,有個東西叫做"龜粿"。對於吃貨來說,鍋不重要,粿才實在。

"龜粿"狀若烏龜甲,用來祈求平安、祝福長壽安康。而"龜粿"的做法,就是用糯米粉泥納入龜型的木刻模型成型後,再取出蒸熟。一個龜粿就是一個3D立體且可食用的小人書,所以它的"器"就很舌尖啦。

龜印的刻制,當然是一門重要的民間工藝。龜印一般用木頭刻制而成,扁方形的兩大面,大面通常刻"龜"和"桃",小面的則是"銅錢"形;另一邊則是"魚",代表"吉慶有餘"。

早年間,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像養旅行青蛙一樣,"養"出好多大小龜,但現在過年大家都去旅遊了,做龜粿的少了,龜印也非常少見了。如果你有去中華片區,可以去潘海員師傅的龜糕印手工雕刻坊看看,傳承始於其太爺爺輩的技藝,這才是美食美"器"大情懷。

第二集 香

《舌尖3》“遺失”的廈門美食部分在這啦!

小販叫賣聲:"塗豆仁,孩子吃著會聰明!"

這裡的吃貨最為豐盛壯美,不但是吃,就連叫賣聲都顯得如此有想象力,光聽一聲叫賣,就已經從耳朵香到了味蕾。你以為愛是最好的調料麼?不對,吃才是最好的矯情!

幾十年前,蝦面、春捲、五香、肉粽、芋包、魚丸、土筍凍、蠔仔煎…… 幾十年後,還是這些,但就是少那麼點啥。

聽看看,當年的清晨到深夜,肩挑各種貨品走街串巷的美食小販們,為了招攬生意,經常會吆喝出各種叫賣聲,編曲能力直逼《歌手》,喊唱相結合,高低起伏有調子,朗朗上口:

"塗豆仁,孩子吃著會聰明!"

"來買鹹酸甜,吃著生後生!"

不僅是叫賣有嘻哈,小販們的樂器造詣也很牛:賣麥芽糖的敲小鑼,賣土筍凍的吹笛子,賣蜜餞的吹嗩吶,賣冰棒的搖小銅鈴,這些旋律和食物的香氣交織,就是一部有聲版的《清明上河圖》。有一個賣土筍凍的老陳,出攤時經常吹著橫笛攬客,人稱"笛仔仙",還好,賣了一輩子土筍凍,沒有吹來一條蛇。

第三集 宴

《舌尖3》“遺失”的廈門美食部分在這啦!

美食 ▪ 族宴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族宴了,小孩子們流著口水等著"十大碗",不對,是"十二大碗"。放鞭炮、舞獅和宴席禮儀過後,只聽得一聲"腹肚妖啊",十二大碗"咻"地一聲擺滿了桌!

我們這裡的人,無論是年節之宴或者婚喪喜慶、生子壽筵、新屋落成、親朋好友間迎來送往的各種宴席,從來都是很尊重"吃"這個原始本能的。

即使是平時很節儉的人,一年裡也免不了一兩次操辦豐盛的宴席。俗話說"輸人不輸陣"嘛。而且,正規宴席一般都要有十二道菜,代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並且首尾要兩道甜點,"頭尾甜",預示有始有終。

如果講究起來,除了除夕的年夜飯和中秋的吃團圓酒之外,傳統的宴席,一定要有全雞、全鴨、全魚,甜湯後的第一道菜總是冷盤,最後一道往往是"封肉"。

此外,如果有老華僑回鄉的酒席,第一項重要的事就是請吃甜雞蛋湯。親戚朋友鄉鄰都會備辦一些薄禮(豬肉、面線、紅糖、雞蛋,稱為"四色")前去祝賀,俗稱"脫草鞋";有些鄉村,還有一種民俗叫做"叫好宴",通過宴席來化解有深仇積怨的雙方,一次宴,一種和諧社會。

第四集 養

《舌尖3》“遺失”的廈門美食部分在這啦!

美食 ▪ 海鮮藥膳

養,是用有限和可見的食材來和無限且不可見的宇宙進行的天人對話。

在大閩南,說"吃腦補腦,吃心補心,吃肚補胃,吃腳補腳,吃腰子補腎"那是偽科學,但節氣食補卻是強項中的強項。

不必說從民國時期就有的土豪又小資的"清湯燕窩""冰糖燕窩"單是一個"四"字,就被這裡的人搞出許多花樣:補氣的"四君子湯"(人參、茯苓、白朮、甘草),補脾胃的"四神湯"(茯苓、蓮子、淮山、芡實),補血的"四物湯"(當歸、白芍、熟地、川芎)……

重陽、霜降、立冬、冬至是一年中進補的幾個重要時令,薑母鴨、當歸牛肉、正番鴨、羊肉煲、蔥燒烏耳鰻等,這些"補冬"藥膳,一聽就能自動出現食蟲上腦的場面——你以為養生只有煲湯?你太年輕了。

因為廈門海鮮多,所以"海鮮藥膳"又是一絕。當歸鰻魚、桂圓紅蟳、杜仲魚唇、人參烏雞、枸杞醉龍蝦、冬蟲燉水鱉……

第五集 食

《舌尖3》“遺失”的廈門美食部分在這啦!

美食 ▪ 佛跳牆

該給大家上點硬菜了,這一道叫做十八羅漢"佛跳牆",光聽名字就生動活潑有木有?

這是元老級註冊中國烹飪大師、閩菜泰斗童輝星的獨創菜餚,將閩菜首席經典"佛跳牆"的傳統制作工藝,和閩南"十八羅漢朝觀音"的用料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後者的清淡,稀釋"佛跳牆"的油膩濃郁,妥妥的王者之菜式。

組成它的兩道菜,不但耗時,而且費料,但是為了各位吃貨大人的舌尖,大廚是很拼的。單看料就嚇你幾大跳:第一類是雞、鴨、鴿、鵪鶉、鷓鴣、豬腳、豬蹄筋、豬肚、鴨肫、冬菇、冬筍、白蘿蔔;第二類是魚翅、鮑魚、海參、魚肚、乾貝、鴿蛋…… 整個自然界基本都被搬到這道菜啦。

只是這道菜如今在我們身邊已經不多見了。

第六集 酥

《舌尖3》“遺失”的廈門美食部分在這啦!

美食 ▪ 魚皮花生

屬於"記憶殺"的酥——魚皮花生。新鮮的魚皮熬成膠,澆在花生仁上,就有了光亮又有隱約魚紋路的魚皮花生。正宗的魚皮花生,抓上一把輕輕摩挲,會發出如琵琶一樣的響聲,其酥可見一斑。

《舌尖3》“遺失”的廈門美食部分在這啦!

美食 ▪ 馬蹄酥

這是場景感很足的酥——馬蹄酥。春風得意馬蹄疾,想著考中狀元娶公主,最能讓人心裡酥酥的。本質上,它是用麵粉、飴糖(麥芽膏)、白糖、豬油等烘製而成的餅,事實上,在俺們這,它還曾是婚慶專用的大糖小餅以及產婦月子進補的食品。

《舌尖3》“遺失”的廈門美食部分在這啦!

美食 ▪ 花生酥

小名叫"花生酥",正名叫"貢糖"。古人愛意淫,說它是貢品所以叫貢糖。但我們大閩南人把手工搗打這件事簡化成一個字——貢,這才是"貢糖"的真實來源。因為貢的功夫深,所以甜酥香脆、入口即化。

第七集 生

《舌尖3》“遺失”的廈門美食部分在這啦!

春吃春餅,夏咽苦菜,秋摘柿子,冬包餃子,生生不息,一年輪迴,舌尖永遠不打烊。要拼飲食文化,一年四季都可以說道說道。

春天還是冷的,三月不論寒食還是清明節,廈門人通常都會做春餅祭祖。掃墓踏清時要帶上祖先愛吃的鼠曲粿(一種由鮮嫩的鼠麴草做皮的粿製品)。

夏秋之交,又要跟神秘力量打交道了,是為中元,又稱"鬼節",這裡也有"吃普度"一說。拜鬼爺們的宴席也極致豐富,那些"爺"吃得夠爽,也就開開心心去別處逛蕩了。

最講究當然還是除夕,早些年,年夜飯架的是木炭火鍋,用來燙白菜或紫菜簡直是一絕。每樣燙菜都賦予意義,非吃不可!比如"肉丸"象徵著團團圓圓;排骨加肉丸,就是"骨肉團圓";蘿蔔外號"菜頭",吃了"好彩頭";韭菜寓意長長久久,菠菜連根帶葉吃叫"長年菜"……

第八集 合

《舌尖3》“遺失”的廈門美食部分在這啦!

美食 ▪ 功夫茶

終於到了最後一集了,主題瞬間拔高,天地人合一!

在閩南一帶,最具有"合"字意味的,恐怕既不是宴也是不養,既不是食也不是器,但它又是養生養心的小盛宴,它可以有食,也注重器,從舌尖到喉間,一股清香傳遞。

沒錯,說的就是"功夫茶"。

"茶"在廈門被稱為"茶米",飲茶又叫"吃茶",大家聚在一起"吃茶"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合"的時段,茶配小食,滋味也是合得很。易中天在《廈門島》一文中說:"廈門人太愛泡茶了,兩岸對峙時,炮彈從屋頂飛過,照樣泡茶。"

而曾經在廈門生活過一些年份的閩南人林語堂,對於泡功夫茶的感受,有點不符合核心價值觀:"嚴格地說起來,茶在第二泡時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為年齡恰當的十六歲女郎,而第三泡則是少婦了。"

不過最有鄰里"合"味的,還是街頭巷尾講古泡茶的"茶桌仔",只是人事變遷,現在在老市區街角尋找個安安靜靜的茶桌,都不那麼容易了呢。

廈門這麼個不大的地方,拍八集《舌尖3》都這麼豐富,有沒有很贊呢?舌尖體有云:在寬廣的時空中,以感恩之心去領悟食物給予我們珍貴的滋養,遠眺中華文化的魂魄。說得那麼文縐縐,急死恁被啦,一句話,趕緊來呷,腹肚又妖啦!

摘文:廈門工人

撰文:沙喵喵

製作:徐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